两宋风云_第十八讲君臣反目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八讲君臣反目 (第1/4页)

    第十八讲 君臣反目

    岳飞、韩世忠、张俊、刘光世,被史书称为南宋中兴四将,宋高宗明明知道刘光世怕死,张俊贪财,却对他们十分信赖。刘光世拿着皇上的赏赐回家颐养天年,张俊官封郡王尽寿而终,唯岳飞、韩世忠、张俊、刘光世,被史书称为南宋“中兴四将”宋高宗明明知道刘光世怕死,张俊贪财,却对他们十分信赖。刘光世拿着皇上的赏赐回家颐养天年,张俊官封郡王尽寿而终,只有精忠报国的岳飞,最后竟以谋反罪被处死。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刚开始宋高宗还是非常欣赏岳飞的,岳飞英雄善战,是保卫南宋的主要力量。但岳飞是一员武将,不懂得揣测皇帝的心思,他无意中在两件事上触怒了宋高宗,为自己埋下了杀身之祸的祸根。岳飞是怎么触怒了宋高宗,岳飞又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一开始岳飞跟皇帝之间还是有一个短暂的蜜月期,有一个很短暂的蜜月期。皇帝在他打了胜仗之后,平定伪齐之后非常高兴,收复襄阳六郡,当时封他为节度使。他32岁做节度使,开府建节,然后封他为武昌开国子。中国古代皇帝之下是王爵,王爵之下是“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岳飞是子爵,子爵是倒数第二等。虽然这个爵位还不高,但是已经证明岳飞已经进入到了国家贵族的行列,已经属于贵族的行列了。而且当时就已经有人尊称岳飞为“岳侯爷”尊称他为“岳侯”其实当时他还不是侯爷。后来追封了,等他死后几十年追封为“鄂王”所以现在很多书上,包括评书演义都称呼他为“岳王爷”这个王是后来追封的,当时是封为子爵。那么年纪轻轻三十几岁,所以岳飞就更高兴了。到35岁那年,岳飞35岁那年,皇帝给岳飞加太尉衔,封宣抚使兼营田大使。这个官是什么意思?太尉在中国古代是三公之一啊,最早是三公之一,与丞相平级。所以岳飞在35岁的时候,他的官位已经跟宰相平级了。你想这是很了不起了。皇帝在内宫当中召见岳飞,问岳飞应该怎么样收复中原,问“中兴大计”当时岳飞是怎么回答的呢?

    “臣伏自国家变故以来,起于白屋,实怀捐躯报国雪复雠耻之心”“国家变故以来”指的就是“靖康之变”“起于白屋”我是老百姓,白丁起身。我当兵的目的是要一雪国耻。

    “陛下录臣微劳,擢自布衣,曾未十年,官至太尉。品秩比三公,恩数视二府。又增重使名,宣抚诸路”我,一介布衣,原来我就是一个老百姓,蒙皇上天恩,把我从一个老百姓提拔起来。我不到10年的工夫,我就做到了太尉。我的官级已经跟三公,跟宰相平级,跟宰相枢密平级了。又让我做节度使,又让我做宣抚使,这种旷古未有的恩典。“今者又蒙益臣军马使济恢图。万一得便可入,则提兵直趋京、洛,据河阳、陕府、潼关,以号召五路叛将。则刘豫必舍汴都,而走河北,京畿、陕右可以尽复。至于京东诸郡,陛下付之韩世忠、张俊亦可便下。”这个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岳飞跟这个皇帝讲,这个仗应该怎么打。我跟韩世忠、张俊我们怎么分工,我负责中原,从湖北这个地方出兵往北,负责中原。然后江南地区交给韩世忠、张俊,那么很容易就会把失掉的领土咱们收回来。我们看后来岳飞的一系列战功,岳飞这儿绝不是吹牛。所以,他说这些话,皇帝也是心花怒放。“收复失地”高宗皇帝绝对不会不想。后边岳飞再一说,皇上不高兴了。

    岳飞不仅对自己的国家非常忠诚,而且非常感激高宗皇帝的知遇之恩,所以岳飞一心精忠报国,收复失地,并为此向高宗皇帝献计献策。君臣交谈正在融洽之时,岳飞又说了一些什么话让高宗皇帝突然就不高兴了呢?

    除了“收复失地”岳飞还想干吗?岳飞说:“异时迎还太上皇帝、宁德皇后梓宫。奉邀天眷归国,使宗庙再安,万姓同欢。陛下高枕无北顾之忧,臣之志愿毕矣。然后乞身还田里,此臣夙昔所自许者。”后边的话一说,这皇上的脸搁下来了。因为岳飞和皇上讲,我打仗除了要收复失地之外“迎还太上皇帝、宁德皇后梓宫”太上皇帝就是徽宗皇帝,宁德皇后就是徽宗皇帝的皇后,他们当时已经死在金国,所以把他们的棺木迎回来。皇帝的棺木称为梓宫,把这个东西迎回来。把这个迎回来是没问题的,高宗他也得干,把我父亲的灵柩迎回来,这个没问题。后面“奉邀天眷归国”这麻烦大了。我不但要把死的皇帝迎回来,我还想把那活的皇帝给迎回来。“奉邀天眷归国”不能让钦宗皇帝在北方受苦啊,我得把他迎回来。这样一来,高宗可不是脸色就变了嘛,心情就不好了。

    而且这样一来,我岳飞做到这一点之后,我就要干吗呢?还归田里。我原来不就一个河南农民嘛,我功成身退,我还去种地去。天下再也没事了,北方的威胁也解除了,您当您的太平天子,我做我的盛世良民,我去种地。所以,岳飞这样一番跟皇帝剖白心迹,岳飞是觉得皇帝肯定会很感动的。实际上他这个时候已经把皇帝逼进了死胡同,岳飞他感觉不到,他已经把皇帝逼进了死胡同。你要迎回宋钦宗,皇上是无论如何不能答应的,但是皇上不能明说。皇帝的宠臣,像秦桧这些人可能是心知肚明,这一层窗户纸谁都不能捅破。结果你一而再,再而三地老把这个难题摆在皇上面前,皇上就很坐蜡了。你老提这个事,要迎回钦宗,我又不能说不行,我又不能说行。你一个劲儿地给我提。

    皇帝能做的唯一的手段,就是我用高官厚禄来收买你。你不是想名垂青史吗?行,我让你青史垂名。你做宰相,做枢密,做太尉,我也封你个郡王。我可以这样来收买你,给你房子,给你地。你把军权交出来,我再来一次“杯酒释兵权”你把军权交出来,咱们君臣就没有矛盾了,其乐融融,多好啊。问题是岳飞不吃这一套。岳飞跟皇上讲的是,天下太平之后我回去种地去,我没有争名逐利的这种心,我要去各地。所以(高宗)皇帝一看,这个人没法收买,软硬不吃。当时你没法跟他硬啊,他手下有军队,他等于是保卫国家的主要力量,你没法跟他硬。软的也不行,没法收买他,名利他都看淡。他又没有短处落在高宗手里。要说岳飞手下的人告岳飞,说岳飞贪污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