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章自古和亲诮儒者一之全 (第4/5页)
。但如今我军兵势复振,更胜过往,而辽人师久 必疲,如今已经是强弩之末,中智以上,皆知辽人兵锋已止于深州,再难进半步。 而我大宋却有十余万大军以逸待劳。他倾国而来,若是所向披靡,自然万事皆休 可既然奈何我不得,那就容不得他说战便战,想和便和!当年真宗之时,我兵甲不 修,文武多怯懦,便有千载良机也抓不住,只好忍痛议和。可如今岂是真宗时事? 御前数次会议,皆以为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昔日汉武帝马邑不能击灭匈奴,最后 不得不劳师远征漠北,落了个全国户口减半的惨淡结局。我山前山后诸州沦陷已 久,朝廷久有规复之志。然与其做北伐这等事倍功半之事,倒不如抓住眼下的良 机。既然要一决胜负,在自家土地上打,胜算总大过在别人的地盘上打!” “两府诸公果真皆如此想?” “如此大事,我岂敢妄言?”韩忠彦脸上露出不悦之色“子明垂相远在北 京,不晓朝中情况,或有顾虑,亦是常情。故此我才特意前来,要讨垂相一句实 话。” 石越正容点头,笑道:“既如此,我也放心了。师朴莫要见怪,注京非是守得 了机密的地方。” “如此说来?” “兵者诡道也。”石越笑笑,道:“前者王厚献策,道如今之势,辽人利速 我军利久。但以人情来说,辽军自南犯以来,屡战屡胜,几乎未尝败绩。他打的胜 仗,自契丹建国以来算,也都是排得上号的大胜仗。只是不料打了这许多硬仗,我 军反倒越战越强,人马越打越氮2如今马步已达十余万,他出师三个多月,人马疲 惫,士卒必生归心,明知再无力进取,可要就此退兵,如何可以甘心?况且他虽然 无力继续南犯,却只是因粮草难济,人心思归,并不是真的惧怕我军。相反他打了 这许多胜仗,更免不了有些骄气。战场上得不到的,不免便要生些痴心妄想,想要 靠使节得到一” “所以王厚之策,便是将计就计。辽人想要议和,我便与他们议和。他在大宋 多呆一日,便要多耗一日的钱粮,士卒的战意也更加消退一分。我们一边高壁深 垒,示敌以强,既不给辽人决战的机会,亦可打消辽人谋求决战的信心:一面却又 与之虚与委蛇,派出使者交涉议和,只是这议和之事,既要令辽人相信我大宋是真 心议和,又要在条款上慢慢拖延。拖得越久,对大宋便越是有利。” 韩忠彦原本便不如何相信石越议和之心,但这时听到他亲口说明,这才总算将 一颗心彻底放回肚子里,笑道:“如此便好,我亦可回京说明一” 他话音未落,却听此前在亭畔垂钓的男子高声呼道:“参政万万不可!”韩忠 彦几乎被吓了一跳,却见那人丢了钓竿,快步走到亭边,拜倒在地,道:“下官何 去非,叩见韩参政。” “你便是何去非?”韩忠彦惊讶的看了他一眼,以他的身份,自然不会认得何 去非这样的小官,只是先前看此人在水池边悠然垂钓,他只以为是石越的什么亲信 护!,不料却是府中漠臣。韩忠彦也是很精细的人,见石越对何去非如此优容,便 已知此人在石越身边,颇受重视。因又说道:“起来说话罢。” 那何去非连忙谢过,起身又是长揖一礼,方说道:“恕下官无状,参政方才说 要回京说明,此事万万不可。” “这又是为何?”韩忠彦笑道:“莫非你以为两府诸公尚守不住机密?” “不敢。”何去非欠欠身,道:“只是参政断不可小瞧了辽人。” “难道你疑心两府之内有辽人细作?” “不敢。”何去非连忙摇摇头,道:“下官倒不相信辽人通事局如此神通广 大,只是注京之内,必有辽人细作,却是无疑的。” “那又有甚要紧?”韩忠彦笑道:“难不成辽国的中京、上京,便没有我大宋 的细作么?” “只因辽主与耶律信,皆是聪明睿智之辈。便除此二人之外,如今北朝朝廷 中,才俊之士,亦为数不少,断不可轻易之。参政试想,若是两府诸公,皆知道这 是假意议和,那朝中便不会有反对之声音—细作将这些传回辽主那儿,那辽人如 何肯信?” 韩忠彦这才明白何去非担忧之事,先是愣了一下,然后便不由哈哈大笑,点头 对石越道:“这倒的确不可不防。我大宋朝廷之中,事无大小,的确都免不了要有 议论不同者。这和战大事,若说众口一辞,却是说不过去。不过咱们不可以找几个 人演双簧么?” 何去非欠身道:“若是演的,便免不了会露出破绽。两府诸公,何人主战,何 人主和,终泊辽人心中都有些主意了。若是某人举止反常,便易启人疑窦。况且皇 上年幼,即便两府诸公能演好这场戏,总不便叫皇上也一” 他这话虽吞吞吐吐,但韩忠彦马上便也明白石越担心的斟十么事—他害怕皇 帝年纪太小,管不住嘴巴,泄露了机密。但这番话,石越自然不便说出来,所以要 借何去非的口来说一说。 这番担忧,亦不能说是祀人忧天。韩忠彦心下计议,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