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一章苏联的楚氏时代 (第3/3页)
就这样,二十四日上午,金吉坦耶夫中将奉政治局、临时统帅部的任命,前往莫斯科卫戍军区驻地,准备接掌整个莫斯科卫戍军区。与此同时。他身上携带的,还有对卫戍军区军队的调动命令。很简单,科涅夫需要自己这位亲信。将卫戍军区的部队调入莫斯科对付安全委员会的“叛乱” 不过谁也没有想到,他这一去,正好落进了吉尔尼洛娃的陷阱当中。 在莫斯科卫戍军区内,金吉坦耶夫还没有来得及坐稳屁股,就看到了一直以来都让各处军方大员们心存忌惮的吉尔尼洛娃,这位陆军中将以及他的卫兵根本就没有进行任何形式地抵抗,就直接缴械投降了。对于金吉坦耶夫来说。如果楚思南出现他的面前,他也许还敢于亮出政治局以及临时统帅部对他地任命,然后据理争执一番,但是面对眼前这位素来杀人不眨眼但是却偏偏又掌握着生杀大权的女人,金吉坦耶夫却是连一句多余地话也不敢说。有人说:“千恩不如一怕,”这句话说的着实不错。 直到被吉尔尼洛娃缴了械。金吉坦耶夫才知道,莫斯科市内所发生的一切,原来全都在人家的掌握之中。如果这个女人要想无所顾忌的搞掉科涅夫叛乱。早就可以任由巴季茨基调动军队将莫斯科戒严了,而她之所以没有那样做,就是不希望通过这次的事件,给巴季茨基带来严重的影响。要知道,在没有得到政治局、统帅部同意地情况下,私自带兵进入莫斯科,那就是叛国罪,巴季茨基如果这么干了,那么最后无论谁输谁赢,他巴季茨基也无可避免的要担负责任。即便是楚思南找出种种借口来庇护他,他的军旅前途也玩完了。 所以,在经过一番筹划之后,吉尔尼洛娃和巴季茨基等人定下了一条连环的策略。无论从哪方面说,巴季茨基的被软禁,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打消以科涅夫为首的反对派地顾虑,从而让他们肆无忌惮的去对付安全委员会。而后的一切显然水到渠成,经过吉尔尼洛娃长时间打理地安全委员会,早就被她经营的如同铁桶一般泼水不入,作为一个规模庞大、权势熏天并且完全独立于党政军机构之外的特殊部门,科涅夫等人要想拿下它,那真是难比登天。而鉴于安全委员会的重要性,科涅夫又不可能不急于去拿下它,那最后会如何呢?毫无疑问,动用军队绝对是最好的办法,于是…吉尔尼洛娃需要的一切手续齐备了,卫戍军区的部队将会进入莫斯科市区,当然,为此次事件负责的人,将会是科涅夫以及他的同伙。 三月二十四日下午五时三十分,装备了坦克装甲车的莫斯科卫戍军区两大整编师浩浩荡荡的开进了莫斯科,荷枪实弹、全副武装的士兵,很快控制了市区内的主要行政机构以及莫斯科红场外围地区。 下午六点,卫戍部队将莫斯科市内的克里姆林宫卫队、警察部队全部缴械,至此,以科涅夫为首的反对派才知道自己上了当,但是为时已晚。夜里八时,吉尔尼洛娃开始通过广播向莫斯科全市发表讲话,她宣布,在莫斯科市内,有一批为数众多伪布尔什维克份子、托洛茨基残余份子图谋不轨,这些人企图破坏刚刚挽救了国家命运的苏维埃政权,并在莫斯科市内大肆破坏,并攻击了保证国家安全的安全委员会。为了捍卫伟大、光荣的苏维埃、保卫工人阶级政权,保障莫斯科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她将以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二书记的身份,宣布从即日起对莫斯科全市实施戒严,并采取宵禁政策。 就这样,吉尔尼洛娃几乎在一夜之间,便全盘扭转了整个莫斯科的局面。从二十五日开始,大批秘密警察、安全委员会特工,开始在军队的协助下,对以科涅夫为首的反楚思南势力成员实施大规模的逮捕。只要是该势力团伙的成员,不管你是军中的将领还是政治局的常委、最高苏维埃的委员,一律先抓起来再说。 与此同时,从二十五日开始,全苏各大媒体展开宣传攻势,他们将这一事件定名为“320”事件,其定义为:叛国动乱。 动乱一起,风云变色。 从二十五日戒严开始,一直到楚思南返回,并主持召开苏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以及随后的最高苏维埃全国代表大会,在长达半个月的时间内,包括莫斯科在内,全苏党政军三界实施的大规模清捕行动中,共有数千人被秘密逮捕。随后,经过审查判决,再加上楚思南的特赦,也仅仅只有不到两百人得以重见天日,其余的不是被枪决,就是落了个失踪的惨淡下场。 尽管在全国范围内的清捕行动都是秘密进行的,除了莫斯科之外,其他地方受到的影响并不是很大,但是通过这突如其来的“320”事件,很多人还是敏感的察觉到…苏联变天了,从这一刻起,延续了半个多世纪的“楚氏时代”正式揭开了帷幕。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