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章前线总指挥部 (第2/3页)
场,只有在那里,他的英勇、他的果敢、他身体内潜藏的一切魅力,才能够得到最大的展现。 国内曾经有人不止一次的评论过,这个所谓的‘红色战神,看上去过于平淡无奇,但是此刻我要说,那是因为这些人没有看到眼前这一幕。‘红色战神,就如同时一座火山,在平静的时期,他暗淡无光,没有高耸的峰峦、没有陡峭的壁石、没有云蒸霞蔚的美景。但是一旦到了战场上,就是这座火山喷发的时候,灿灿的岩浆将在顷刻间布满他的全身,令他看起来光彩夺目、灼灼生辉。 很荣幸有我有这样一个机会可如此地贴近这位将军,同样的。我也很期待他能够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我将用我手中相机和纸笔,为每一个美国人,带去一位活生生的、不可战胜的红色军人。” 一九四二年四月十九日午时,楚思南抵达斯大林格勒会战前线,至此,一场耗时长达八个月,被历史称之为“东方凡尔登”、“绞rou机战役”的大规模苏德会战,同时,也是整个二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军力对抗由此来开帷幕。 按照战前德军总参谋部的作战计划。这次夺取斯大林格勒的战役非常重要,这不仅仅因为斯大林格勒是苏联的一个重要工业城市。也因为它是扼守伏尔加河地一个重要据点,同时。如果不能拿下苏军的这个战略据点,那么,德军南向夺取高加索油田区地战役,就始终会受到来自左侧翼的兵力威胁。由此可见,德军对斯大林格勒是势在必得。 而按照苏联最高统帅部地战役安排,这次的战略重点,除了防守斯大林格勒之外。还要力求消灭向斯大林格勒方向,也就是向顿河、伏尔加河夹缝地区实施突进的所有德军部队。与此同时,还要尽可能多的消灭南线德军实力。在这种情况下,一个规模庞大的诱敌围歼战略构想形成了:以斯大林格勒及斯大林格勒方面军为诱饵,诱使德军逐步增掉进攻这一区域的兵力,同时。以南北路兵力向德军纵深实施突击作战,最终对斯大林格勒德军的突出部实施合围歼灭。、 在苏联最高统帅部地做战计划中,楚思南所率领的斯大林格勒方面军无疑就是那方诱饵。他们作战的顽强程度,将直接决定德军对该地区的兵力投入。而在斯大林格勒北方,朱可夫所率领的沃罗捏日方面军,则在同一时间发动对坎杰米罗夫、库皮杨斯克、米列罗沃地区的强大攻势,从而构成对德军右路地铁钳攻势。在斯大林格勒南方,伏尔加河区方面军在伏尔加河区舰队的配合下,将展开对埃利斯塔方向的突进,继而向伏罗西洛夫格勒包抄。两路得攻势最终将构成一幅铁钳,将德军向斯大林格勒方向突进地部队生生绞死。 从这方面看,毫无疑问,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初期,也就是从四月中旬直到六月初的一个半月时间里,是斯大林格勒方面军最为困难的一段时期。其时,该方面军一部在卡拉奇地域遭遇德军合围,致使整个斯大林格勒正面防线兵员匮乏。而在楚思南接掌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军务的时候,他所能够直接调动的兵力,只有三个不满编的集团军,总兵力不过十一万人。相对的,在他的战场前方所要面对的,是德军整个第六集团军以及一个第二十四装甲集团军,其总兵力将近四十万,除此之外,德军还有三个航空队在协助这场战斗。 这是一场敌我力量悬殊的决斗,对于楚思南来说,这也是一场不可能获得胜利的战斗,但是,只要他能够在斯大林格勒坚持住一个半月,那么,就是一场巨大的成功。战术的成功和战役的胜利并不能划上等号,但是前者的实现,却是后者实现的最基本保证,所以说,整个斯大林格勒战役中,楚思南所起到的作用将是至关重要的。 楚思南自然能够充分认识到自己所担负的重要责任,所以,在前来斯大林格勒之前,他便仔细的思量过这一次战役的方方面面。现实很明显了,他所指挥的这场战斗,要想在全局范围上取得胜利,那已经不可能的事情了,敌我之间的兵力对比过于悬殊了。从这方面讲,他所能做的事情就是防御,针对斯大林格勒整个区域的防御。 但是同样的,防守也并不是就以为被动挨打,那只是消极防守,是坐等灭亡的另一种说法,楚思南最喜欢的作战方式是进攻,即便是在被迫进行防守的时候,他也要抓住一切有利时机,进行局部的、有限度的进攻作战。按照楚思南的构想,这次的斯大林格勒防御战,他决定分成四个阶段来进行:郊区突击作战阶段、郊区防御作战阶段、郊区反突击作战阶段、在隔河炮火支援下的城市巷战阶段。一系列的攻防作战,始终贯穿于整场战役地四个阶段之中,有攻有守、攻守兼备。力求迫使德军一步步的向斯大林格勒增调兵力。他要将整个斯大林格勒,变成一座巨大的泥潭,深深陷住德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