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章献珠赈灾 (第5/6页)
钱去的,这怎么办呢?” 接着,又向白如霜问道:“霜妹,你雪姐呢?” 他发急的样子,惹得白如霜“嗤”的一笑,指着里面道:“她在房里着急呢!你去看罢!” 应清华匆匆地入内,一到冷艳雪房门口便轻唤道:“雪妹,我回来啦!事情办不通就算了,你急什么呢?” 他以为冷艳雪一定躺在床上生气,懊悔看错了珠子,无法筹出救灾的巨款,所以尚未进房,先出声安慰她。 不料,房中却传出冷艳雪的笑声道:“你进来嘛!谁急啦?” 听她说话的语气完全不像心烦意恼的样子,使应清华心情一宽,随即推门进去。 只见冷艳雪坐在案前,正在清点着那袋珠子,逐个审视一番,分成大小数堆,右侧放着一叠银票,足有十余张之多。她一见应清华进来,便站起身躯,含笑问道:“你们谈好了吗?什么时候开始?” 应清华“哑”然一笑,点点头道:“谈好了,三天后送钱去,珠子出售了多少?” 冷艳雪回答后,又笑问道:“刚才你说我急什么,是什么意思?莫非霜妹说我为珠子着急,是不是?” 应清华心知白如霜并非开玩笑,而是自己误会了她的说话,所以摇摇头,表示不对,并即笑问道:“珠子卖不出去,怎么办呢?” 冷艳雪尚未出声回答,即见白如霜笑着进来道:“很简单嘛!我们分头到别的地方卖去。” 冷艳雪也接着道:“是的,这是唯一的方法,我已将珠子分成四份,从明天起再在此地会面。华哥,你看行吗?” 应清华先不表示意见,却向白如霜身后跟进的展鹏程问道:“展兄以为如何?” “行!这样最好了!” 展鹏程极表赞同,应清华才说道:“好!明天早饭后,我们便分途出发罢!” 接着,他们又商谈一番,才离房共进晚餐。 一宿无事,次日便各奔前程,驰骑而去。 三天以后,应清华和白展二人均先后返回淮阳,只有往北的冷艳雪,仍无踪迹。 应清华只得将三人所有的现金和银票,先行送给武承顺,让他展开救灾工作。 三份款子合起来,足有两百多万两银子,这种巨大的数目,已可惊世骇俗了。 所以武承顺一见之下,惊得目瞪口呆,他怀疑应清华是皇帝化身,仙人下凡,不然,世间无人能轻舍此款,施作救灾之用。 应清华见他惊得发呆,不禁暗笑,随即向他叮咛一番,告辞而返。 但当他回来之后,又等了一天,仍不见冷艳雪返店,三人都不禁为之着急了。 他们都以为冷艳雪身怀珠宝,不慎而被人发现,以致遭人所窃,或遭遇敌人暗算,所以无不忧形于色。 这时,蟾圆将届,离展鹏程和青衫书书生的约期,仅有一天。 因此,他们若继续等待,便要失约于另一“青天飞龙”贻笑武林,若先往应约,又恐冷艳雪回来时失去联络,或因遭遇强敌而发生危险。 经过三人数番计议后,都认为唯一的办法,只有留下书信于旅店,即刻北上,顺道往约会地点一趟,留言给另一“青天飞龙”说明原因,和他另定约期。 然后,三人再分头进行,展开搜查工作。 白如霜更向应清华建议,要他在必要时,不妨使用乞帮的“雪白金龙牌”请乞帮徒众协助。 应清华考虑之后,便照此计划行动,三人纵骑北驰,经太康县城,赶往约会地点,一路又做了许多暗号,以便冷艳雪安然回来时易于找寻。 将近一天的时间,他们便到了约会之处。 只见他波泛绿,密树荫浓,芳草如毡,环境清幽,好一处醉人的林野风光。 他们到了之后,即下骑观察,找寻显著而巨大的树干,写下留言。 不料,白如霜甫下骏骑,便似燕掠轻波,一飞五六丈,停身在一根大树下,回头娇呼道:“华哥,快来,这里有留言呵!” 应清华和展鹏程闻声晃身,疾跃而至,定晴细看,果然树上刻有两段留字。 上一段写着“华弟:你如来此,可速往开封玻璃塔会晤,和弟受伤被劫,急待营救,姐留。” 应清华已知是郑春梅所留,心中又惊又喜,接着又看下面一段:“华哥,令表弟有难,妹已驰往接应梅姐,见字请速赶来!妹留。” 不言而知,这是冷艳雪所留,应清华看了之后,不禁宽心地一笑。 但白如霜却心急地一跳转身道:“华哥,快走!赶路要紧!” 话落,便不等应展二人表示意见,飞身上马,一紧缰绳,掉头向原路驰去。 展鹏程也是心直性急的人,所以对白如霜的行动,觉得并无过份之处,故即笑道:“应兄,我们也快走吧!救人如救火,实在不能拖延时间的。” 这里按下他们追踪白如霜,继续北上的事。 且说冷艳雪到达太康县城后,跑遍城内,仅押售了小部分珠子,因而欲往杞县和睢县一转。 当她驰至半途的时候,突然想起展鹏程所说的约会地点,就在附近。 她想:不妨先往该处侦察一番,假如另一“青天飞龙”不是郑春梅时,亦可以防止这假冒名号的人,别有阴谋暗算。 因此,她依照展鹏程所述的地形,终于找到了那块静僻的地方。 她在草地上走了一圈,便发现一棵大树上,有人留下字迹。 看过了之后,证实了另一“青天飞龙”果是郑春梅化装的,她心中觉得很快慰,庆幸自己没有猎错。 她静立暗忖道:梅姐就要和华哥见面,我和霜妹的事也到了决定的阶段,如果她是宽宏大量的人,一发即可迎刃而解,否则,后果便不敢预料了。 她想到此处,不禁柳眉微蹙,心情顿觉波动不已,两眼呆望着树上的字迹,默然不动。 忽然,那留言中的“急待营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