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天飞龙_第二章锋芒初露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章锋芒初露 (第5/9页)

 十番甲子,俊出湘庐;

    家多积善,义德箕裘;

    有缘到此,应作吾徒;

    神功道统,剑影华骝;

    荡魔灭寇,泽遍神州;

    功成四美,合籍齐修。

    他默详词意,知老人早已作化,留渴收徒,自己今日到此,即算有缘,因即跪下,叩首祷告道:“徒儿应清华谨遵师父遗命,他日学成,决不有愧师门,但愿师灵默佑,启示玄机!”

    祷罢起身,步入左侧右门之内。

    原来是一间完全人工凿成的石室,宽广两支,室顶镶有龙眼般大的明珠三个,石桌、石凳、石床,一应皆全。

    全旁壁上挖成书架,堆满各种典籍,室内空气清爽,一尘不染,宛如常有人住之所。

    清华知是先师以前住处,师门秘典遗籍均在室中。

    只要自己潜心研读,定将大有益处。

    他慢慢走到桌前,顺手将桌上平放的书本翻开,看了两行,忙即正襟端坐,细心恭读。

    原来,是老人手书,详述其来历,及为徒者应注意事项:

    “余,唐末人氏也,生性淡泊,曾为一科举人,后因彻底看破世情,醉心山水,畅游名山大泽,转而学佛;得一异僧为师,开始习武,晚年功力进入化境,熟研武林各派技艺,但因性恶,武林恩怨仇杀,故从未显露所学;后于无意中发现此洞,稍加布置运修,乃留此潜修;一甲子间,深研儒门心法,转以佛家大乘法门,创练‘法天大乘合整玄功’;旋在本洞四壁,得一‘银钩’短剑,乃前古仙人降魔之宝,因此武林各派剑法之精华,加上自己之创意,历三年之久,始成’银钩三十六式’剑法;后一甲子,因余玄功练成,为了配合玄功与剑法,又以五行八卦之理,河图洛书之谱,研创‘玄天掌法’三百六十招‘花信二十四番擒拿手法’,‘迷神幻影身步法’,及‘震天指’等,合著成册,拟以立户传徒,维护武林正义,造福社会人群。

    “然而,人材难遇,良品更稀,始终未遇有缘,空费余半甲子游历人世,终于坐化之前,默察玄机,测知五百年后,应有积善之家,俊出平民,有缘来此,堪作传人,从此光大本门,留芳后世。

    “吾徒来此之后,可先将余遗体葬于石坛之下;取出为师所留秘笈,及宝剑丝囊等物,再行按余所著,循序研练;技成之日,即可封闭洞门,出山行道,望你能以恒心毅力,勤习不懈。

    “但行道之时,应本儒门仁者之心,佛家渡世之旨,惩恶扬善,莫枉莫辜,泽及人间,销弥劫运。功德圆满之日,再作合籍齐修打算。

    “至于食用一事,可将本室门侧之把手,向右扭转三匝,即现石坛右侧之门,可通前洞;若在洞外欲关该门时,可将通道顶上之白石笋,向左扭转三次,再向外拔出向右扭转三次,然后向内推进再左转三次。

    “前洞本是峡谷,繁生黄精生地之类,清泉不竭,不虞饮食无物。

    “葬余遗体之先,应将本室桌前之石鼓,向右扭转三周,再将余遗体及蒲团,一齐收置四洞小坛上,再使石坛复原即可。

    “池中山畔所种,乃‘九叶仙兰’,亦前古仙人所留,若能逢其五百年结实之期,可摘而食之,增加甲子功力。

    “‘银钩’乃前古仙兵,剑已通灵,用玄功灌注其上,可使其剑芒暴射,长达数支,无坚不摧,杀敌干举手之间;苦功力已够,练至人剑合一之境,可以真气cao纵此剑,脱手临空飞舞。剑把镶有避毒夜明避水避火四珠,因珠光太亮,易惹他人觊觎,平时不宜脱下把套;此剑且能遇险鸣珠,亦降魔至宝,但用法未明耳。另一短剑,名曰蓝星,亦为难得宝刃,下山时,可一齐携出,以赠有缘。

    “余晚年自称避尘生,实则有愧儒家济世之意,与佛家普渡之旨;本派可称为浩然门,望吾徒莫违师心,努力为之;否则,祸福无门,唯自找之,善恶有报,当心天谴!”

    应清华看完这篇手录之后,心知师恩隆重,自身责任非轻;从此,唯我摒除一切杂念,刻意用功,方能早日达成师愿,得展素志。

    接着,即欲起身安葬师骸。

    但发现怀中小猴一动,才想起小猴自吃朱果迄今,熟睡未醒,应该解下放在床上,让它自行醒转,以免妨碍自己行动。

    于是,他忙将小猴放妥,按数扭转石鼓,再跑出室外察看。

    果然,石坛已向左横移五六尺,底下现一长坑,深可没人;一边有石级斜下,坑中凸一祭坛,上面放着三盒丝囊各一,和连鞘带套的古式短剑一把。

    他将五盒等取出后,再将老人遗体及蒲团一齐抱入坑中小坛上,安放端正,又跪下默祷一番,才再入室内,将石坛返回原位。

    经过许久的暗中摸索、惊恐、忙碌,到此算是暂时安闲。

    他已感到有点疲倦和饥渴,只得从革囊中取出朱果服食,并即静心打坐,以期恢复精神,再研练师遗秘笈。

    洞中无日夜,他醒来已不知时候。

    只见身畔小猴,也已醒来,睁着一双金眼,凝视着自己。

    他右手摸着小猴脑袋,稚气地道:“乖猴儿,要吃的,可到前洞去找,但不准乱跑,也不许翻动房内的东西,不然,哼!我要打你呵!”

    “唔!还有,以后就叫你金毛吧!平时可在外面去玩,不可打扰我练功,知道吗?”

    说完,便将小猴抱下床,挥手叫它出去。

    自己坐到桌前,细心检视师父遗物。

    丝囊宛如普通革囊大小,隐泛光霞,不知是何丝织成,只觉入手温软,柔若无物。

    囊中有药三瓶,均标有用法来历。

    另有黑色小圈三个,直径丈许,外有豆粒大的小珠围绕,沉重异常,精光幻彩。

    还有卵大黄珠一个,微泛檀香气味,量即“风雷环”与“舍利珠”

    继又褪去剑把封套,一时毫光四射,色分四彩。

    四珠大如指尖,分镶剑把两面,珠间各刻“银”“钩”一字。

    旋以左手轻按剑鞘,右手握把一抽,只闻声似龙吟,银虹已现,剑身仅长一尺七八,外面似有一层白雾环绕。

    剑尖射出一道白芒,长达盈尺,芒尾卷曲如钩,伸缩不定。

    他满怀高兴,愈看愈受,真欲振剑起舞,一试神异。

    但亦知功力未够,剑术未成,对此通灵仙兵,实尚无法控制。

    只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