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形官阶_第二十三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三章 (第2/4页)

叉缠绕,有时为了工作,争得脸红脖子粗的,竟然伤害了私人感情。郗县长没有办法,只得一个一个地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郗县长想起了曹书记的那句名言:“说什么维护班子团结,完全没有那个必要。真正的团结是心心相印、息息相通的,不需要刻意进行维护。一旦到了需要维护的地步,那肯定是不团结了!”郗县长苦笑地想想,他这个班子真的需要不停地维护,不然不会形成团结战斗的局面。于是,郗县长凡是重要的工作安排,就把某位副县长叫过来,详细地研究处理办法。有时研究得时间久了,让别的已经挂号汇报工作的副县长急得抓耳挠腮,因为他们身后也有长龙般的主管部门领导,等待新的指示精神。

    一些涉及各个方面的工作,或者是来自上级的指示精神,郗县长就得专门召开县长办公会议研究解决。好在是徐立身这个“搅屎棍子”没有了,郗县长讲话的腰杆硬了起来,决策起来少了很多顾忌。唐国发、艾朋庆、刘鎏和周志茹总是随声附和,司徒亚夫是不表态的,因为一个挂职的副县长没有说话的地方,配合唐国发抓工业的工作就行了,谁也不指望他办什么大事。余乐萌常常提不起精神,他抓的工作本来可有可无,有时不来参加会议,郗县长倒把他忘了。只有王彪这家伙喜欢唱反调,可他毕竟不是常务副县长,讲话的分量不足,容易否决。

    然而,县政府的这套人马,毕竟是和谐的、团结奋进的好班子。副县长们能够熬到这个份儿上,人人都有两把刷子。十来个人中,没有一个草包孬蛋。官场里的潜规则,如同市场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暗中cao纵和约束着人们的言行,即使是心不和,面子上也能说得过去。

    就这样,政府的工作,不仅苦了以庞玉立为首的办公人员,整天忙得团团转,也让郗县长陷在事务圈子里,不可自拔。这些情况,如果用项明春在县委办公室工作的时候,曾经让丁卯主任生气,差点惹出祸端的“帕金森定律”来解释,真正是人员增多了,彼此制造工作,反而效率更加低下,同样是这个道理。

    二

    临近年底,市委组织部按照惯例,抽调一批市直各单位的人秘科长,由副部长或副部级组织员带队,按照先县市区后市直单位的顺序,全面考核一遍。

    这项工作,带有例行公事的性质,但在职的县领导们,没有一个人不重视。人大、政协领导重视程度还在其次,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们才真正做到了严阵以待。这没有什么可奇怪的,你想,一年过去了,上级总要了解一下下边的工作干得究竟怎么样,不仅要评价班子整体运行,还要考核个人的工作成效。下边的干部队伍就像庄稼,上边的组织部门是农夫,考核的日子正是收获的季节。有人把被考核对象,比做猪羊到了年关,不太确切,虽然带有过关的性质,但毕竟不是挨宰的。

    这一段时间,大家都在准备述职报告。四大班子的工作总结是各个办公室大笔杆子起草的,个人述职当然是自己cao作。政府的县长们,都有自己的秘书,不用自己cao刀,毕竟得自己把关定向。撰写领导的《个人述职报告》,是秘书人员一项重要的基本功,连述职报告都写不好的党政机关秘书,首先是不称职的。有些副县长本来文笔不错,到了这个时候,为了慎重起见,可能不用秘书代劳,亲自写自己的锦绣文章,你这个秘书算是有福气,不至于出丑露乖。

    戴县长和叶县长的《个人年度述职报告》,就是自己亲自起草的,戴县长是不放心自己的秘书,叶县长是自己本来就有这方面较强的基本功,小关写出来的,打不过自己的眼睛。

    戴县长一边写,一边想,经常有人戏说他“戴县长,代县长,您啥时能够去掉‘代’字,让人代会直接选举成真正的县长”?自己姓这个“戴”字,真够倒霉,不要说县长当不上,连常务副县长也接不到手里。戴敬烨产生这种想法,是因为上级安排的县长,在没有经过县级人代会确认时,不符合法定要求,不能算一个县的法人代表。市委开始下文时,总以“任命×××为××县的县委副书记、副县长、代县长”的名义下的,要是一个姓白的做了代县长,在人代会开幕前,只能称为“白代县长”中国人的这种特殊姓氏,比如“郑、付”之类,常常被用在官衔前,闹出一点小小的幽默来。

    至于叶兆楠,明知这是官样文章,照样做得很认真,这是他从齐书记那里学来的严谨作风。想当年跟着齐书记的时候,齐书记对于述职报告的认真程度,远远超过了其他公文,每当到了省委考核前,往往和叶兆楠在一起,对个人的述职报告,字斟句酌,反复推敲,有时,半夜里还要打电话给叶兆楠,哪一句需要更动一下。这种严肃认真的态度,比诗人写诗的苦吟,有过之而无不及,大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劲头。

    自从杜思宝回县当了常务副县长,叶兆楠没有很大遗憾,自己本来就不抱多大希望,只要不是戴敬烨接任这一职务,心理上还是平衡的。他觉得自己仍要继续积蓄实力,总会有机会的,所以非常看重一年一度的考核工作。叶兆楠现在写自己的述职报告,当然更加用心了,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尽显一个老文秘工作者的精到和老练,当写好的文章打印出来,叶兆楠自己拜读自己的述职报告,自鸣得意地想,这文章,妙处难与君说呀。

    尽管大家都知道,这些上下都发出,却没有必要在考核会议上念的述职材料,到了年底,各级各部门大大小小的官员,都在炮制,汗牛充栋,不一定有人看,实在没有多大意义和价值,但涉及个人的前途和命运,没有一个人是不认真的。个人的工作成绩部分是很好总结的,谁都能把自己的功劳道出个四五六来。但是,到了“但是”以后,就要费些思索和斟酌,这一笔不能没有,非写不可,不然显得不谦虚。手法上,可以春秋笔法,文过饰非,欲盖弥彰,也可以从今后的努力方向上,透露出自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