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六讲贾元春原型之谜 (第4/4页)
写是正确的;并不是因为什么秦可卿的事,他们才那么慌张,实际上他是暗示政局突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令贾家惊恐。 一朝天子一朝臣哪,生活当中的曹家是尝过这个滋味的。康熙一死,曹家就立刻失去了皇帝的宠爱,马上生活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甚至发生了惨痛的转折。所以当雍正突然死亡的消息传到曹家的时候,可想而知,现实当中的曹家肯定是乱做一团。虽然雍正对他们很不好,他们对雍正的感情,应该和对康熙的感情是不一样的,但是这样一来,命运的不可知的成分显然就又增加了。所以曹雪芹把这个情况移到书里面,就出现了贾家“不知是何兆头”“贾母等合家人等心中皆惶惶不定”的慌乱场面,他这样写非常合理。在这种情况下,得到消息的这些王公大臣,首先当然要到正宫去,是不是啊?皇帝死了嘛,要履行某种仪式,也得有所表示。然后,凡是和即将继承王位的皇子有关系的,就应该到东宫去,到那个继承皇位的人居住的地方,去表示祝贺。所以“如今老爷又往东宫去了”写得很准确。 当然,我刚才已经说了,现实当中雍正采取的是秘密建储的传位方式,不立太子,没有明确地告诉大家,也没有告诉弘历本人,说你就是我的接班人,今后皇帝让你当。雍正是秘密地内定了由弘历来继位,但是在雍正晚年的时候,大家都看出来了,他看重弘历,虽不明说,但很明显,继承他皇位的应该就是弘历。所以在小说里面,把弘历的居所称为“东宫”也很自然“东宫”就是皇储住的地方。反映到小说当中,就是第十六回写的这个情况“老爷又往东宫去了”肯定下面有人要跟我讨论,说,刚才你推测贾元春的原型,最早不是送到胤那儿去了吗?怎么会现在小说里又写成“老爷又往东宫去了”然后传来消息,小说里面的贾元春就得到晋升了,就“才选凤藻宫”了?就晋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了,这怎么回事呢?这一点都不奇怪,因为你查一查清朝的有关档案就可以发现,这些选秀女被选中的女性,当她们没有成为皇帝身边宠爱的女子的时候,她们的命运完全由有关的六宫主管太监,乃至于由内务府来安排,可以多次重新分配。懂我的意思吗?你不是什么很重要的人,你又没有真正成为皇帝身边宠爱的女子,就可以对你多次进行重新分配。那么在康熙的儿子、孙子当中,身边的女子被进行重新分配的,可能性最大的是谁呢?当然就是两立两废的太子,以及他的儿子弘皙。明白了吧?而且,我在前一讲已经讲过,老早在康熙的时候,康熙就觉得,太子我不能让他继承皇位了,但是我要善待他,包括弘皙是我的爱孙,也不能亏待。但这些人搁在宫里面又不安全,对他自己不安全,对政局也不安全,于是他就决心在现在叫郑各庄、过去叫郑家庄的地方,盖一大片房子,打算把这个废太子移到那儿去住。当然,太子被废后没活很久,康熙去世以后,他在雍正二年就死亡了。而且雍正那个时候面对的政敌太多,他觉得废太子,以及废太子的儿子弘皙都是死老虎,所以并没有对他们进行十分的迫害。当然他也对其进行严密监视,但是表面上还容纳他们,就封弘皙为亲王,把他移到郑家庄去居住。在这样一个移宫过程中,需要配备上下各种各样的人员,男的派作管家、仆从,女的就派去侍候王府的女眷。可以推测,在这样的二次分配当中,曹家的这个女性,就没有跟弘皙他们到郑家庄去。这也很可以理解,因为对废太子也好,对弘皙也好,给他们配备人员时,一般来说只能是做“减法”不能做“加法”道理是不是这样的啊?因为他们是政治上的弱势族群了,弘皙后来虽然不是圈禁,但肯定是被监控,所以在二次分配当中,我们现在寻找到一个女性,这个人在现实生活中,可能就是曹家的一个女子,她在二次分配中,就被从弘皙那边,拨到了弘历的身边;她二次分配也没能够分配到雍正的身边,她不够格,于是她就从康熙的嫡长孙弘皙身边,被派往康熙另外一个孙子弘历的身边。这是当时这些女性共同的命运,她们像用品一样,不能自己选择去留所在,人家把你搁到哪儿就是哪儿,有的要经历多次的再分配,被挪来挪去的。但是她到了弘历身边以后,很可能在弘历还没有当皇帝的时候,就已经得到了宠幸,成为了一个王妃。小说里面把这些事写进来,她已经是王妃了,因此探春抽到“必得贵婿”的签,大家就跟她说,我们家已经有了一个王妃,难道你也要成为一个王妃吗?这个话,实际上是现实生活当中曹家人嘴边的话,曹雪芹就把它写进去了,明白吧?他写这个的时候因为全书还没有统稿,从第一回到最后一回他还没有来得及仔细地剔掉毛刺,他前面设计贾元春已经是做了皇妃了,不是王妃,但是现实生活当中,贾宝玉过生日的故事,可能还发生在这之前,他挪用了当时人们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说,贾元春原型原来的身份就是一个王妃,但是她所伺候的这个王,一旦成为东宫的储君,一旦真正接替了王位,这个王妃和皇妃,可不可以就是一个人呢?就像太妃和老太妃可以是一个人一样,当然就是同一个人。我想,我已经把这个逻辑给你理顺了。所以,虽然寻找贾元春的这个原型不是很容易,可是我们也还是获得了这么多的线索。 那么贾元春跟着皇帝,就过了一段很美好的生活,但是好景不长,正像秦可卿可怕的预言一样“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在乾隆元年、二年、三年,这三个美好的春天过去之后,在第四春的时候,就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现实中的曹家,这次是遭到了灭顶之灾,彻底毁灭。小说当中的贾家,最后也是彻底毁灭。因此我们就需要在下面继续探讨这样一个问题,就是如果贾元春的原型,果然是先在胤、弘皙身边,后到弘历身边,最后有幸成为弘历身边一个受宠的女子,那么小说为什么最后要写三个春天过去以后,在第四个春天她就悲惨地死去了呢?在生活当中发生了什么原型事件呢?现实当中这个女子,想必也是在乾隆四年的时候,悲惨地死去了。其实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五回中,关于贾元春的判词和《恨无常》曲里面,就对这个角色的命运有了一个非常完整的勾勒,有了非常明确的预言。但是红学界从来都对第五回里面,关于贾元春的判词和《恨无常》曲有争议。那么我在下一讲里面,就将向大家讲述我对贾元春这个艺术形象,对她在八十回以后的命运,所做出的我个人的一个探佚、推测。当然,同时也继续进行我们的贾元春原型探索之旅,请听我下一讲。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