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章 (第3/4页)
浩大、令人眼花撩乱的队伍,自午门右边的门穿出,浩浩荡荡地绕着护城河而行。 红色的队伍与街道上白色的细雪形成强烈的对比。 那是摄政王多尔衮娶媳妇的队伍,无论在气势上、排场上,都不同凡响。 娶的是蒙古格格,当初便跟着皇帝人京的,如今队伍是将她由宫中迎娶出来,接到摄政王日夜赶工建好的府邸。 —府邸仍在继续扩建装修中,但华美的气象,已经让北京城里的百姓们看得咋舌了。 百姓们分挤在宽长的街道两侧,分沽着荣华富贯的喜气。 锣鼓声漫天响起,哨呐音悠扬,百姓露出许久未见的笑容,管他是汉人、满人,还是蒙古人,能亲眼目睹王室宗亲富丽堂皇的婚礼,总是一件让人喜上眉稍的事。 只是人群中有一个人,听着喜乐声,却摧肝断肠。 那人即是朱慈嫒。 没有人注意到她悲切的目光,咬牙忍住痛苦的神情。 人群中起了一阵騒动,瞬间的推挤形成一道小波狼,娇弱的她很快被挤出人群,跟踞地跌至贴满告示的墙壁边,抬眼,不觉鼻酸。 朝廷安抚人心的告示贴满墙壁,轻瑶薄役、减免赋饷,为巩固政权,各项拢络民心的措施纷纷出笼,其中有一张,正是寻找昭仁公主驸马的告示。 有一天,她也会乘着红色大轿自午门出来,嫁给一个始终令她厌恶的男人。 驸马,她是见过的。身型瘦削,看来没什么骨气的一个人。有一回,在保和殿的宴会上,两双眼对上了,他竟吓得连酒杯都捧不稳,这样一个怯懦的人,如何能当她的丈夫? 她自己心底早有人选;要有果敢的眼、警敏的性格、强健的手臂、有力的双脚,要能驯服她,让她心甘情愿屈服。 这个人,不正是多尔博吗? 朱慈媛眼神骤暗。记得也是这样一个细雪纷飞的日子,他威武深沉地出现在自己面前,用倨傲、深具爆发力的眼神征服了她。那时的自己,骄奢尊贵,身分不同凡响,总觉日子平凡到贫乏,无聊至极。 他的出现,像一道光芒,猛然射人她的生活中,带给她前所未有的激荡,却不知道原来那便是喜欢。 后来为什么会针锋相对? 仔细回想,原来一开始是她笨拙地想要让他屈服,后来落在他手里,他也企图以威严征服她,到头来。,两败俱伤。 随着新郎倌的接近,人群间推挤的波狼更为急遽,人人疯狂、几近着迷地望着黑色骏马上丰神俊朗、仪表出众的多尔博。 他依然英俊得让人心痛,雪白的将袍披着红色喜带,浑然天成的慑人气势,让人不敢直接目视。 他傲然注视前方,无视于因他而起的騒动,旁若无人地婆则缓缓行进。 突伏,一个念头牵动,他转头望向卑微的一角,那儿亭亭站立着他朝思暮想的人儿。 两双眼睛互锁,周遭喧攘的人声仿佛消了音般,深深地注视着彼此,不无遗憾地对视。 她心底震颤、血液凝结,不确定他是否真的看到自己,或者只是一个不经意的凝视?她神色一凛,忽然觉得愤怒异常,为什么他一直要她屈服,却从来不说喜欢她? 今天的局面不是她的错,不是她的错…是他造成的! 哀伤的眼神骤敛,她骄傲地紧抿嘴唇,死不认错! 人群簇拥着他向前行进,他若有所思地再看…眼,终于转过身去。 见他转过身去,朱慈媛但觉浑身力气被瞬间抽干。这一转身,将是永永远远的分离。她握住拳头,抵住自己苍白的唇,泪水泛流。 ################################### 云石庵早不是旧日光景。 战争一来,流民四窜,能抢能搬的,全都给带走了。 云松师太早巳不知去向,人海茫茫,生死未知。 谁还记得她?那个威风八面,策马直穿午门的昭仁公主。 呼风唤雨的日子一去不复返,连终身大事都身不由己。 臂音圣像经过修整,昔日风貌已恢复,她曾对着她抱怨父皇挑选的驸马不合她的心意。 她还记得云松师太那时在一旁殷切地劝告… 要知福惜福,放下身段,怜取眼前人。 像一记沉重的钵响,敲人心中,当时根本不在意的话,现在却有深刻的领悟。 她是否一直被无谓的自尊蒙蔽心智?她是否应该把握什么而没有把握? 云松师太曾沉痛地直指她太过骄纵,眼高于顶,什么都不放在眼里;然而她却不以为意地扬眉。在那样的环境下长成,受尽百般宠爱,不骄纵,行吗? 放下身段?她笑,凄凉的笑了。为什么放下身段的人不是多尔博? 她奔跑上山,直朝熟悉的地方而去。她曾在这儿射了他一箭,他面不改色、从容不迫的气度,直震她内心深处,原以为不会再见到他的,谁知道他没死,却在她最绝望的时候出现,挽救了她应该结束的生命,注定了后来理不清的感情纠葛。 究竟谁该向谁低头?她不甘心! “多尔博!”她对着瀑布怒喊:“我恨你!你为什么从不说喜欢我?你明明喜欢我,明明喜欢我…” 声音在山间幽咽地飘荡,未了,变成低低的回音。 她无助地跪在雪地上,靠近断崖处,手心紧抓地面的雪,虽觉冰冷却还是冻结不了奔腾的热泪。 忽地,清亮的笛音在背后响起,她愕然回望,竟是多尔博!他身上的彩带已经不见。 她狂喜,几乎就要不顾一切地奔人他怀中,随即想起,大喜之日,他特地跑来,莫非是要向她炫耀? 她抹去两行泪,倔强地站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