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39第三十八章感情 (第3/5页)
意见。 卫青被刘彻招到厢房去,一听皇上要他说对付匈奴人办法,突然就想到不久之前皇后娘娘对自己是说那些话。 卫青正想着,就听刘彻道:“朕方才去了椒房殿,皇后叫朕来问你,说你有好办法。” 卫青迟疑了一下,道:“皇后娘娘说?” 刘彻点头道:“正是,所以你有什么好办法,不用顾忌,只管和朕说就是了,而且这儿没有旁人,你若是说错了,朕就当没听见。” 卫青又迟疑了一下,不知该不该对皇上说嬴政跟自己说那些,按理来说那些不是自己想法,是皇后娘娘想法,若是自己说出来,岂不是抢了别人功劳。 卫青是本分人,换做其他人,早就迫不及待将功劳抢了,也不管是不是自己。 卫青觉得自己不该说,但嬴政对自己说又极为理,让卫青有一种醍醐灌顶感觉。 他迟疑再三,还是开口道:“现朝中多是支持长久和亲来维持大汉和匈奴关系,就算有一些不同意见,但是碍于人数太少,也不会表达出来,这样对皇上十分不利…” 他说着顿了顿,道:“其实陛下缺少只是朝廷舆论,而这些舆论出自儒生笔杆子,皇上何不招贤纳士,广开门路,请这些儒生们来用笔杆子制造舆论导向。” 刘彻听他说完,突然拍了一下桌案,笑道:“卫青,朕没白器重你,皇后说果然没错,你真是有办法,朕怎么没想到这种方法!窦家势力大,老太太现已经固定了百官思维,朕一直没有办法,你这么一说,朕就明白了,只要制造一种舆论导向,一切都迎刃而解了。” 刘彻心中一下开朗,有种拨云见日感觉,当下长身而起,厢房里踱了几步,道:“现缺根本就不是兵或者马,而是士气,大汉长久以来,根本就没有抗击匈奴意愿,只要这种舆论一出来,想必有不少人会响应跟随。” 卫青见皇上那么高兴,自己也跟着高兴,笑道:“正是这样,据卑将所知,很多将士都想要和匈奴人痛痛打一仗,毕竟他们都是守疆卫*人。” 刘彻叹气道:“朕何尝不想和匈奴人痛痛打一仗…” 他说着不禁想到嬴政话,这一仗必须是迎头痛击。 刘彻转头看着卫青,笑道:“卫青啊,满朝文武,可以说没有一个人和朕心思一样,你这些话真是说进朕心坎里了。” 卫青觉得这些褒奖受之有愧,毕竟相处引导朝廷舆论方法根本就不是自己,他踟蹰了一下,道:“陛下…其实这主意并不是卑将想出来,卑将只是转述而已。” 刘彻有些诧异,道:“不是你想出来?那你还藏着什么奇人异士,有这等高人,还不给朕引见引见。” 卫青道:“陛下还记得卑将说,刚椒房殿附近花园给皇后娘娘请安了么?” 刘彻心中一震,道:“难不成是皇后和你说?” 卫青点头道:“正是…当时娘娘花园散步,似乎没有什么事,就和卑将闲谈了几句,说起了匈奴人,方才卑将所说都是皇后娘娘想法。娘娘还说…汉人总是不耻秦朝□,但是秦始皇筑长城来抵御匈奴,大汉却只能嫁女人来换取可笑和平。大汉打不赢匈奴,根本问题不马上,也不兵上,而是舆论…” 刘彻听着了些,心口血液有一时沸腾,他转身又坐回去,过了半响,才道:“所以朕一直以来才佩服始皇帝,说很对…很对。” 卫青道:“只是有一点卑将不是十分明白…为何娘娘不亲自对陛下说,反而对陛下说是卑将有主意?” 刘彻自然明白,也不知道是自己表现太明显了,还是嬴政真实是太聪明了,可能对方已经注意到自己戒备他,所以打算明哲保身,不给自己出谋划策。 刘彻有些感慨,做皇帝要防着别人,哪个皇帝不喜欢聪明人,喜欢人才,但重用人才同时又要防着人才功高震主,也不知是不是一种悲哀。 而这个人才,还是他心里意一个人… 刘彻以为阿娇jiejie怀了孕以后,两个人关系会有些改观,毕竟他们即将有自己孩子,不过没成想,这种小小改观就被自己给破坏了。 刘彻道:“可能是皇后想要提拔你,这样看来皇后对你很器重啊,卫青,你要争气。” 卫青拜下来,道:“陛下放心,陛下和皇后娘娘对卑将提拔,卑将一辈子也不敢忘记,一定肝脑涂地为陛下效忠。” 卫青这个人大优点是老实,还有一点就是该顺其自然时候不会钻牛角尖,他难道不知道刘彻这话是搪塞自己么,他当然知道,有些不该弄清楚,也没有触及到卫青底线,他就不会去钻牛角尖,这种人也能活时间长一点。 第二日不是逢五,本可以不上早朝,但是刘彻仍然召集了各位大臣和诸侯王,召开朝议。 刘彻态度一改之前,笑道:“昨天呢,朕回去以后又想了想。也觉得和平来之不易,是朕太年轻,一开始没有听取各位老臣意见,不过现已经想通了,咱们和匈奴还不是直接抗击时机,万万不可打草惊蛇,一定要用和亲稳住匈奴。” 他说完了,殿上大臣们都左顾右盼,也不知这是怎么回事儿,皇上突然转了性儿一般,开始变成了主和党。 不过必要礼仪还是要有,众臣站起来,整齐划一拜下去山呼“万岁英明” 刘彻笑了笑,道:“还要有赖各位直言敢谏,才得以及时劝阻了朕,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匈奴人一直催促着将和亲公主送过去,但是朕已经没有什么公主好送给他们,现要从各诸侯王中挑选一名翁主或者郡主,封以公主头衔,送到匈奴去,有谁…敢站出来,揽这个奇功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