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一十章 (第3/4页)
了拍桌子,他觉得自己应该明白了高畅之所以这样做的意图。那么,接下来自己该如何回应,就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就在徐世绩在自己的府邸内冥思苦想地时候,高畅一行人已经进入了济阴郡,距离济阴城只有一日的距离,他们并没有选择从定陶往济阴沿济水这条线,而是选择了绕路而行,之所以这样做,高畅自有打算。 首先,他要给徐世绩反应的时间,看对方是不是聪明人,是不是能领会到自己的意思,若是对方心惊胆裂,仓皇而逃,那么,徐世绩也就不是他所需要地人才,如此不明时事的人物,杀了就是,毫不足惜,若是对方领会到了他传递的意思,那么,他还会给徐世绩一个最后的机会,毕竟,那人若是成长起来,也是一个了不起地人物。 另外,他也想巡视一下济阴郡,看夏国的法令和制度是不是能够顺利施行,当地的百姓是反对居多,还是赞成占多数,争夺天下,当然需要兵强马壮,不过,战争总地说来,还是国与国地实力较量,李唐占据关中,巴蜀,河东等地,有着黄河,潼关天险,而自己呢?河北战乱频繁,统一河北之后,通过一系列政策修生养息,也是最近一年才缓过气来,河南更是四战之地,百姓流离失所,生产不丰,指望这些新占之地为大军提供补给,不过是个笑话,除非他也像其他那些诸侯一样,只是劫掠,无须关注民生经济。 接下来,高畅将撕毁和王世充地合约,夏国也将与郑国正式交锋,王世充命段达率领大军驻守白马,无非是要防止对面的夏军渡河,当然,那个时候徐世绩也还没有击败孟海公,打下济阴郡,现在,济阴郡已经落在了高畅手中,夏军在河南已经有了基地,无须再冒着郑军地封锁强渡黄河,所以,段达驻守白马已经毫无意义,这个时候,段达所率领的郑军应该已经向南撤退,退守阳了吧? 当然,段达也有可能继续驻守在白马,至于阳方面,王世充应该派遣东都的军队前来增援,驻守阳,只是,去年,他率领郑军向西攻击李唐,想把李唐在关东的势力驱逐,结果战事不顺,十几万大军面对李唐的区区几万人马,却没有取得多少战果,城池也没有占领几座,就因为天气的原因不得不撤退了,从这方面来看,王世充的郑军还真是没有多少战斗力,这次西征,就算无法攻下东都,至少也要将东都周围的城池夺下,形成长期包围才行。 要想达到这个目的,作为后勤转运基地的济阴郡也就非常重要了,所以高畅才亲自巡视济阴,了解济阴郡的真实情况,毕竟,大军在外作战,若是后勤供应不济,粮道不稳,那么,所有的作战计划都只能是空谈,容不得高畅不重视啊! 郭孝恪被刺身亡的第二天,高畅一行并没有拔营往济阴进发,仍然停留在原地。他要等所有事情都安排妥当之后再进入济阴,而这个时候,徐世绩派出的斥候侦骑还在定陶一线巡视,他没有想到高畅会从北面而来。 “使者已经派出了?” 高畅端坐在帅帐内。随行的大臣分左右坐下,文臣在左面,武将在右面,位于文臣首座地正是秋长天,高畅的询问对象也是他。 秋长天朝高畅恭敬地行了礼,出声应道。 “秉夏王,使者已经派出,今日下午就会抵达济阴面见徐世绩徐将军!” “嗯!”高畅点了点头,然后继续问道。 “白斯文和刘兰成那里有消息传来吗?” “禀夏王。白将军和刘将军的信使刚刚到达大营,两位将军说一切如常,他们会按照计划行事,济阴城中的将领们已经得到了夏王的密令。监察司的人员也做好了准备,在他们的严密监视下,那个人翻不起什么大狼来?” “如此甚好,传令下去。让大伙好好休息一天,明日一早启程,朝济阴进发!” 与往常一样,高畅还是惜字如金。不管是微不足道的小事,还是决定天下归属的大事件,或者在灵宝神教地法会上。他都不会长篇大论。唧唧歪歪。 随行的大臣纷纷起身。向高畅行礼告退,秋长天留在了最后面。在即将出帐时,他停下了脚步,转过身来,往高畅行来,然后在帐中间站立。 “什么事?” 高畅原本在处理堆积在案几上的文件,见秋长天行了回来,他抬起头,微蹙着眉头问道。 “禀夏王,微臣有个小小的疑问,不知道夏王为什么会派那个人去见徐世绩,要知道,那人和徐世绩是好友,并且,据监察司地情报,那人一向和李唐有来往,归降之后,也和李唐的细作联络过,不值得相信,若是让他去见徐世绩,他会不会劝说徐世绩连夜出逃,和他一起投奔李唐?” 高畅轻咳了一声,眉头仍然微蹙。 “对魏征这人,你了解多少?” “小人一个,十足的墙头草!毫无节气可言!” 秋长天神色不屑地说道。 “最初,他为元宝藏的幕僚,后投李密,李密败逃之后,又舍李密投徐世绩,随后作为徐世绩和李唐之间地联系人,引徐世绩降唐,断绝了李密的最后一缕生机,如此不忠不义之徒,依微臣所见,当杀之而后快!” “呵呵!” 高畅笑了笑,不过这笑容依然保持他一贯的冰冷,没有丝毫的信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