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一十八章破河隋末逐鹿记 (第4/4页)
大事的角色。篡夺旧主地皇位,登基为帝之后。又一味宠信亲族,赏罚不公,民心皆失,败亡是迟早的事情,罗将军又何苦对这样的人忠心耿耿啊!”“乱臣贼子。无须多言!” 罗晓低喝一声。转头望向南方,黑暗已然从天而降。现在,他在等待那冲天的大火。 “呵呵!” 王伯当笑了笑。 “罗将军,既然已经来到某家地地盘,就在此好好作客吧?不过,我有一事不明,罗将军既然知道某家不可能为王世充卖命,又为何孤身前来呢?” 罗晓转过头。 “只因我希望自己对你的看法是错误地,故而想亲自来此确认一番,不过,姓王的,你也无须得意,过了一会,你就笑不出来了!” “是吗?” 王伯当脸上仍然带着笑容。 “那我们就拭目以待了!” 天黑之后,罗晓的亲信并未等到罗晓的信使,也未见罗晓回来,于是,他决定遵从罗晓的命令,出城赶往盟津渡口,将浮桥烧毁。 盟津渡口距离河阳城不远,步行只需要一刻钟,沿途皆是大道,正因如此,为了隐藏踪迹,罗晓的亲卫们并没有打着火把疾行,而是冒着夜色疾行,在浮桥的北桥头,有着一个卫所,驻守卫所的士卒隶属王伯当部,卫所只有十来个士卒,毕竟,要想从北岸占据浮桥,就必须先把河阳城攻破才行,所以,不需要过多的士卒驻守卫所。 负责烧毁浮桥的这一行有一百来人,全是罗晓地心腹亲信,要不是怕打草惊蛇,罗晓恨不得把自己所以的军队都派出去,不过,有这一百人,他相信足以完成烧毁浮桥的任务了。 不一会,这伙人就赶到了浮桥的卫所前,到了地头后,已经没有隐藏踪迹的必要了,带头的人一声令下,下令手下点燃手中的火把,大张旗鼓地朝卫所赶去。 “什么人?” 距离卫所还有数十步时,卫所地哨兵出声高喊。 “我乃罗晓将军亲卫,奉罗将军号令,前来替换卫所防务!” “可有王将军令箭?” “快!” 那个带头人低声喝叫手下的人加快步伐,然后,他提高声音喊道。 “王将军地令箭在此!” “是吗?快停止前进,请派一个人将令箭拿来过目!” “妈的!” 领头那人轻轻骂了一声,他算了算距离,现在距离卫所不过五十步不到,数息之间,就能冲过去,到了这个地步,他决定不再伪装了。 “儿郎们,跟我冲!” 他一手持着火把,一手拿着横刀,一马当先,向卫所冲了过去。 “杀!”身后的同伴高声嘶喊,随他一起,一百来人的齐声呐喊在夜色中远远传了开去,旁边山林的宿鸟惊起,扑腾扑腾,振翅飞了起来。 “梆!” 卫所突然响起了梆子声,顿时,卫所地墙头上出现了大量地火把,将夜色驱散开来,光明大放。 在卫所的墙头,以及围墙下面,密密麻麻地站立着一群人,他们排着整齐地队列,分成几排,大家都手持弓弩,箭已上弦。 “放!” 高月手上高举一面小旗子,声音落下,小旗的旗尖落下,平指前方,与此同时,身旁的亲卫敲响了梆子。 “梆!” 箭矢离弦,发出呜呜的声响,冲入了黑夜之中,顿时,对面拿着火把疾奔而来的那群人纷纷倒地,惨叫声不绝于耳。 “放!” “梆!” 第一排的弓箭手退下,第二排的弓箭手上前一步,拉动弓弦,对面的人群又倒了一片,地面上,掉落着许多火把,草丛被火把点燃,星星点点地燃烧起来。 随着一轮轮箭雨的射出,对面仍然在向前疾奔的人越来越少,当最后一个人倒在距离弓箭手五步左右的地方时,回荡在夜色中的就是一片呻吟声。 高月转头望向北面的河阳城,那里被黑暗所遮掩,火光显得极其朦胧,根本就看不清楚具体的情况,不过,高月知道,这个时候,夏军应该已经进城了吧? 其实,在下午和王伯当的会面之前,王伯当就已经决定向夏军投诚了,确定高月是夏军的jianian细之后,他更是坚定了投诚的信念,毕竟,有高月在中间牵线搭桥,彼此间就会少了许多误会,只不过,因为高月欺骗了他,所以,他决定和高月开一个小小的玩笑,吓一吓他,因此,有了下午的那一幕出现。 见没有吓到高月,王伯当也不以为甚,而是迅速和高月商量献城的事宜。 夏军夺取河阳,下一步自然是过河奔袭金墉,偃师,有机会夺取东都更好,如果不能,至少也要截断东都和荥阳的王世充大军的联系,因此,河阳不重要,盟津渡口的黄河浮桥才是重中之重。 罗晓既然有烧毁浮桥这个念头,王伯当自然也有保护浮桥的计划,他非常清楚,罗晓是很难策反的,正因为罗晓对王世充忠心耿耿,王世充这才把他派到河阳来,监视王伯当的一举一动,再加上罗晓的家人都留在洛阳作为人质,因此,王伯当一开始就没有策反罗晓的念头。 他知道自己只需要牢牢守住河阳北城,将夏军放进河阳就行了,到时候,罗晓的那两千人就起不到任何作用了。 不过,除此之外,他还必须保护黄河浮桥,若是浮桥被毁,就算他献了河阳城给夏军,功劳也不会有多大。 所以,决定投降之后,他就让心腹将领率领精兵一千出了南城,通过黄河浮桥,进入河南,夺取了南岸那个军营的控制权,而这个时候,罗晓对此还一无所知,他采取应对的时间已经晚了许多。 四月十日,郑国河阳守将王伯当献城降了夏将尉迟恭。 四月十一日,夏军尉迟恭部通过黄河浮桥进入河南,直奔金墉而去,四月十三日,刘雅,薛万彻率领后续部队通过黄河浮桥,十六日,刘雅和薛万彻包围了偃师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