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起刀不落_最后的神祗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最后的神祗 (第2/4页)

东西——我什么招都使了,凭什么让我负责?中国足球的根本,原就是为了负一次上级交待下来的“责”…

    于是,有一千条理由可以抛弃真正的规律,一万种说法可以排斥正确的理念。弱国将还是弱国。

    当年阿Q(原谅我又提到这位仁兄)从城里回来,穿着“顺”来的夹袄,晃着叮当作响的钱袋,甚至可以“啪,啪”排开钢洋买酒喝,终究免不了“小人一死”

    恩格斯在分析小国的穷兵黩武时说:越是弱国,越要扩大版图,版图再大,也是弱国。

    即使“神奇教头”米卢蒂诺维奇帮我们出了线,关于足球我们仍然是弱国心态——一切都没有改变。

    后妈米卢

    酷似“街头艺术家”的米卢蒂诺维奇顶着一头知己发来到越南。不过看了中国对关岛那场混乱拙劣的比赛后,他发现这里没有“街头艺术”只有“街头足球”

    范志毅用“就像大人打小孩”描述对比赛的感受,这个论断显然比他任何一次铲断都准确——不过范志毅可以这么说,米卢却不能这么说,他只能堆起笑脸说“GOOD”因为他是“后妈”他得容忍。中国足球用凌乱的攻势迎接米卢的一头乱发。

    当年施拉普纳试图演的是教父,霍顿扮演的是慈母,留给米卢的身份就只有“后妈”米卢的字典里查不到“豹子”或“兔”子,也不能呈rou麻状地说“你比中田更优秀”——后妈进门,通常不敢对孩子妄作评判,她只是倚在门边,默默地观察,悄悄地评判…

    这是属于米卢的“进入方式”在被“墨西哥尖头椒”、“美利坚暴发户”、尼日利亚军政府考验过后,必然显露的“后妈本色”

    由于对霍顿的眷念,中国队没有“待见”后妈米卢,电影里我们常看到,后妈进门,孩子无论父亲怎样逼供,最后只嘟哝一声“阿姨”

    因此,即使中国队踢得于乱些,即使霍顿的烙印再深些,米卢也只能陪着他的录像机再过上一段时间。后妈难做,选择一种审慎的姿态是发送生存环境的明智之举。

    但是,较之施拉普纳与霍顿神话般的“高位介入”我宁肯欢米卢这种有些尴尬的进入方式。接手还是等待?米卢会有正确的选择。比起那种先把你吹昏了头再等你把他捧上天的作派,我想念米卢是真正的负责。他绝做不来大甩卖式的吆喝。

    据说音乐的创作有“软起首”的手法,多以低音开始,留下充足的空间好让以后飞扬激越,乐章才能雄浑饮满。米卢不懂音乐创作,但他懂得人情事故,选择这样一种低调的进入方式,透着一种高手的从容。回想那些机伊始便画一大饼塞在你嘴里的“伪救世主”(比如施拉普纳与霍顿感),我觉得特恶心。

    (研究才有发言权,米卢在国足参加亚洲杯预选赛期间进行了长达一个月的观察。)

    伟大的胜利

    路边社消息:公元2000年1月26日下午“诸葛之亮,关云之长“的中国国家足球队在越南胡志明市迎来了一场伟大的胜利。经过90分钟的高歌猛进,他们以接受乒乓球赛的最高比分——19比0打得太平洋劲旅关岛队溃不成军。

    开场仅1分钟,差点去英甲试训的中锋郝海东便用他“神奇的脚背“教训了这帮业余军。随后,中国队以第5分钟一球的效率,用制作“北京烤鸭”的方式填破了关岛队的球门。由牧师、税警、渔夫、计程车司机、学生及流狼画家组成的关岛队员们眼神惊慌地接受着一次又一次的轰炸。仿佛又看到了“山本五十六舰队”卷土重来。

    场胜利惊呆了坐在看台上的博拉,他不忙迭迭地向随行的中国记者借要录音带,因为一盘备用的磁带根本录不下所有的进球。

    综观整场比赛,中国国家足球队不仅发扬了首任洋教练施拉普纳的“豹子精神”也发挥了次任洋教练霍顿的“整体作战”威力,而“三任”博拉“突出边路”的思想再次闪现出神奇的光芒——赛后,人们一致由衷地赞叹:博拉大叔,高,实在是高。这是中国队员对外籍教练一贯使用的高规格评语。

    虽然胡志明市这天气温高达35℃,但孤独的江津仍然在赛后向队医索要了感冒药;独中五元的曲圣卿由于不断大力抽射,脚踝老伤疤有红肿迹象;而陈刚则上声抱怨海东大哥:你不该挡住俺那脚射门,你不挡下射门,俺也一准进了…海东大哥哈哈大笑,拍了“刚子”(又是昵称)的肩膀:饭,要一口一口的吃——小鬼,仗,有得你打的嘛!

    金专扬教练盛赞了队员们:你们打出了中国人的志气,中国人的威风,中国人的精气神儿。而在岛队教练则在更衣室入口处安慰手下:没关系,我们比预料中少输3球,我们毕竟技不如人,三流打不过二流啊…角落,关岛队官运亨通门员缝补着那双被打得稀烂的手套。

    越南足协连夜召开紧急会议,经过认真研究达成一致意见:其一,将击败中国队的悬赏提高到10亿越南盾,反正队员也拿不到这笔钱;其二,承认中国足球水平是亚洲一流的,并拟派一阮姓官员赴华谈判引进足球教练,年薪可不低于米卢。

    与此同时,神州球迷激动万分“千万里,我追寻着你”球迷协会点燃了18年前曾经为女排举起过的拖把,并扯起一幅横标——“中国男足万岁”一位曾经差点为“十强赛”跳楼自尽的辽沈球迷决意攀上金州体育场看台高点,高呼“进军2002”口号扑向大地,幸被同伴阻止…

    次日清晨,一贯给中国足球添乱的“路边通讯社”大反其道,高度赞扬了这次“伟大的胜利”——“这是中国国家级足球队建队史上最辉煌的成果,我们已把20年来没打进韩国队大门的球全在一场比赛中完成了”“路边通讯社”最后倡仪——让我们一齐高呼“中国足球,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