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途_第十七章lt;完gt;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七章lt;完gt; (第5/6页)

易说清楚了。带上收据,乔不群就随检察部门和银监会的人下了楼。政府大楼里进进出出的人不少,却没谁怎么在意银监会和检察人员,这段时间他们常在大楼里转悠,已带走了好些人。

    小车已经启动。前面是高大的政府大门,乔不群想起当年主持建设这道门楼时的情形,不免暗生感慨。这道门楼也算是自己的政绩工程吧?可它除装点了人民政府门面,又给人民带来过什么好处呢?看来这次大水过后,不少单位又有了现成的重修门楼的借口。

    出了政府大院,绕一个弯,就到了大街上。还有几处水毁路段没完全恢复通车,出城必须绕道。快经过市委时,只见好几部检察方面的车子鸣着警笛,呼啸而过,尔后往右一拐,大摇大摆进了市委大门。不知检察部门又掌握了谁的线索。乔不群不自觉地摸摸上衣口袋,那张收据还在。忽又想起李雨潺来,当初不是她出主意,让那两笔钱适得其所,从而换得这纸收据,此时自己恐怕就没这么从容不迫气定神闲了。也不知李雨潺在广东那边过得怎么样,她母亲和哥嫂是否都好。想打个电话,才意识到她走后的大半年时间里,桃林频频出事,谁都未曾闲过,也就没跟她联系。不用说,李雨潺的手机肯定已经换了号码,想联系怕也不是那么好联系的。让乔不群不解的是,她也不来个电话,分手时间并不长,难道就把桃林和故人忘了个一干二净?

    检察部门和银监会在桃林设了个临时联合办公室,地点在城边一家不大的宾馆里。办案人员任务繁重,乔不群不想让人家为自己的事劳神,走进联合办就掏出那纸收据,给他们作了说明。收下收据,做好笔录,办案人员表示立即赶赴省城,跟省纪委的人见面,对收据进行认真核实。不过此前乔不群不能离开宾馆,必须随时接受调查。在宾馆里住了两个晚上,第三天中午办案人员就回到了桃林。乔不群的收据已得到确认,他可以离开宾馆了。

    乔不群的仕途就此打住。

    据说是要就地免职的,还是袁明清找到省委侯副书记说情,侯副书记出面力保,才只抹去乔不群代理市长,仍留着他的常务副市长帽子。不过不能再待在桃林,得挪往一个比桃林小得多的地方去任职。大地方的代理市长,被弄到小地方去做常务副市长,已是一降再降,如果不是当事人出了状况,组织上是绝对不可能做这样的安排的。

    降职外调可不是什么光彩的事,乔不群离开桃林时,也就低调行事,尾巴夹得紧紧的。那是周六上午,大院里很安静,不像上班之日,人来车往,熙熙攘攘。坐的还是小左的车,另有秘书小白作陪,此外再没其他任何人。赵小勇倒是说过,要来送行,只是乔不群没告诉他具体出行时间。

    朝阳正在升起,乔不群望一眼阳光下的办公大楼,心内五味俱全,感慨万千。二十年的时间,自己一直待在这栋大楼里,如今人到中年,却要与它告别,背井离乡,到外地去就职,还真有些舍不得。可舍不得也要舍得,人在官场,身不由己,谁也不可能摆脱命运的安排,只能按照命里注定的人生轨迹一路前行。

    又莫名地想起那年政府研究室快撤销时秦淮河说过的话:做事靠智商,做人靠情商,做官靠政商,在政界上行走,不好好自我改造,努力提高政商,绝对不可能有所作为。这么多年下来,在不断的自我改造过程中,自己的政商似乎也跟着得到一定提高,才一步步做到政府领导高位,多少算是有了些造化。又因这政商还没提高到应有的高度,总欠那么点火候,眼看就要修成正果,又功亏一篑,败走麦城。这么感慨着,乔不群挪开步子,朝已发动的小车走去。忽听市级楼那边响起鞭炮声,震耳欲聋。炮响不见得就是喜事,桃林人爱热闹,逢喜遇丧都喜欢放鞭炮,禁炮禁了好多回也没禁成。当然不可能是欢送你乔不群的,你又不是荣升,恐怕没谁愿意花鞭炮钱。

    征得乔不群同意,小左开了车里的音响。正好是那首《中华民谣》:朝花夕拾杯中酒,寂寞的我在风雨之后。醉人的笑容你有没有,大雁飞过菊花插满头。时光的背影如此悠悠,往日的岁月又上心头。朝来夕去的人海中,远方的人向你挥挥手。南北的路你要走一走,千万条路你千万莫回头…

    这让乔不群一下子联想起多年前,在一家音乐茶座里与李雨潺同听此曲时的情形,心头又是一番喟叹。是啊,人生如旅,朝来夕去,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这是随便什么人都逃不掉的铁律,无论你大贵大富,还是卑微如蚁。

    不觉间,小车已经出城,上了一条国道。乔不群前去就任的地方在桃林西北方向,是省内最偏远的地市,没通高速公路,只有国道可行。说是国道,其实逼仄狭窄,勉强够省道的规格。好在车子不多,路面也平坦,跑起来还舒服。

    很快就要出桃林地界了,车过一处狭长山谷,两旁林木茂密,溪水潺潺。西出阳关无故人。乔不群脑袋里冒出王维的阳关三叠,略觉有些伤感,让小左停车,走了下去。如今已非千多年前的唐朝,交通发达,通讯先进,你伤感得也太没道理了。乔不群自嘲着,面对绿水青山,踢踢腿,阔阔胸,做几个深呼吸,果然很快将阳关三叠置于脑后。

    忽然一阵风至,乔不群翕翕鼻翼,闻到一阵浓郁的香味。那是乔不群熟悉而久违的桅子花香。循着风向望去,对面溪岸上方摇曳着半坡桅子树,黄花正艳。坡下隐约有条石板小路,蜿蜓而上,直入桅子花开之处。闻着花香,乔不群举步上前,跨过溪间木桥,沿幽幽石板路,朝坡上走去。小白留下小左守车,快步追上乔不群。

    来到桅子树下,花香更浓。闻香忆故人,乔不群默念着李雨潺,只恨见花不见人,心头怅惘。茫然四顾,桅子深处似有檐角翘立。一路寻过去,原来是一座凉亭。抬步入亭,发现亭后还有一处高坡,坡上古木森森,半掩着数座青砖碧瓦建筑。乔不群知道到了哪里,没有犹豫,躬身往坡上走去。到得近前,正是古色古香的寺庙,大门上方写着碧崖寺三个字。抬步迈入寺内,宽宽阔阔的院落,菩提悄立,墨竹轻摇,蝉声如缕。也许是地处偏僻,寺里香客寥寥,略显清寂。

    乔不群不信佛,却还是从身上掏出一张百元钞票,投进功德箱里。又买了香蜡,供到香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