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凤钗_第十四章抚紫凤钗重臣夜相探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四章抚紫凤钗重臣夜相探 (第6/8页)

锋微顿,黛眉微蹙,垂首说道:“至于他的内伤…反正皇上限期一月,必须找到他,你正直急速将他寻到,让他来此多住几天,jianian好养息…”

    她言之成理,而且也只有这条路可走,傅小天犹豫再三,终于点头道:“好,就听你的。”

    转头向窗外看了一眼,又道:“霞,天已亮了,你安歇吧,今天别下楼了。…事不宜迟,我这就去找纪泽商量办法,即刻开始寻找。”

    说罢,又凝注爱妻片刻,转身缓步下楼而去。

    目送夫婿背影消失,薛梅霞似乎突然不胜娇弱,颓然倒入几旁软椅之中。

    是的,她太累了,近月的旅途劳顿,加上多重的精神负担,她实在承受不起了…

    帝都侦骑四出,足迹几乎遍及北京城每一个角落。

    一连三天,徒劳无功,那位带着极重内伤的宇内第一奇才,玉箫神剑闪电手夏梦卿,到底去了哪里,竞无一点蛛丝马迹可寻。

    不但找不到夏梦卿,而且也未发现那后来赶往大内接应的大漠驼叟无影神鞭独孤奇的一丝踪影。

    问遍帝都武林,没有人知道这两个人的下落,即连那眼线极广,素称消息灵通的丐帮分舵也不例外。

    这一来,可把两个人急坏了。

    傅小天那双浓眉,锁得越来越紧,英风尽扫,豪气无存。

    薛梅霞更是可怜,镇日围坐愁城,寝食俱废,原已消瘦脸庞愈增憔悴。

    因为,她关心太甚,尽向坏处设想。

    这是第四天的夜晚,天际依然高悬着一钩冷月。

    (此处缺一页)

    万寿山之东,五泉山静静地屹立着。

    五泉山,以多山泉闻名,康熙帝因势修建静明园,常偕帝后游兴于此。

    雍正、乾隆以降,更成了皇族们讲山玩水、探幽揽胜的好去处。

    游山玩水、探幽揽胜,那该在白日。

    就算雅兴赏月,也该等到月满。

    可是,偏偏就在今天这月色凄迷昏暗之夜,有人深宵登临,站在那山巅边缘,呆呆地望着一钩冷月出神。

    毫无疑问,这人必是当朝皇族中人,否则怎能入此禁区,留连不返?

    昏暗月色下,更可看出这人乃是一位身着黑衣的少女,一位绝色的少女。

    称她绝色毫不夸张,因为那张俊俏的娇靥,足以闭月,足以羞花。

    夜凉令人有衣衫不胜单薄之感,而她,却是一任夜风飘荡衣袂,拂乱云鬟,一动也不动,有如一尊玉女雕像。

    那双清澈深邃的美目中,好像笼罩着一层薄雾,显得那么的迷述蒙蒙。

    弯弯的黛眉微蹙,似乎心中充满着难解的愁怨,娇靥凝霜,比夜色还要冷上三分。

    那露在月色的肌肤,白哲晶莹如玉,隐隐具有一种惑人的威力。

    人儿、夜色、山景,组合成一幅静的图画…一切,一切,都凝结在一片静寂之中。

    蓦地,宁静绽开,一缕低吟的清音自她那失色香唇间袅袅透出:

    “寻寻觅觅,冷冬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度酒,

    怎敌他,晚来风息?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一声轻叹,闻之令人心酸,两排长长的睫毛一阵眨动,两颗泪珠儿,随着夜风飘逝…

    敢情,她是一个对月抒怀的断肠人儿。

    吟的,是李易安的“声声慢”

    她清音微顿,正待二次张口。

    突然间,一缕萧声呜咽而起,直透长空。

    这萧声,来自她脚下峰崖间百丈处一片树海中,莫辨确实所在。

    但有一点却是母庸置疑的,那就是萧声中蕴含着大多的东西,悲伤、忧郁、凄凉、失意…

    (此处缺一页)

    显然这吹箫的人儿,也正藉着一管洞萧,吐露着伤心的往事。

    黑衣人儿神情微震,连忙将那已到唇边的词句咽了回去,美目投注脚下箫声飘起处,微显苍白的脸上浮现一丝讶异.紧接着又转变为一片黯然,身形一阵轻颤,睫毛翕处,泪珠儿又扑簌簌洒落满襟。

    她讶异的是,吹箫人似乎身怀武学,而且功力绝高;黯然的是,此时此地居然还有比她更伤心失意的人,她出身皇族,当然可以在这禁区之内对月抒怀,那么这吹箫人莫非也…

    美目突睁,竟然寒芒暴射,娇靥上神色刹那间变得更冷,举袖一拭泪渍,飞身下掠,姿式轻盈灵妙,闪动般向半山腰那片树海扑去。

    她想会一会那位比她更失意的吹箫人儿,是男人,她要探个究竟;如果和她一般地是个女儿家,倒可以月下对坐,互诉衷肠。

    下掠不远,她找到了箫声的来源。

    远远地,只见五、六十丈外一处危崖上,盘膝独坐着一个白衣人儿,正自对月弄萧。

    她目力本就不差,何况还有那不太暗的月光,她已可以看得很靖楚,那是一个文士装束的男人。

    那白衣文士面对山下,正好背向着她,所以她无法看到他的面目,不过根据身形。应该有张俊俏的脸儿。

    穷搜记忆,她想不出当朝皇族中有这么的一个人,她对这文上完全陌生,那么这文士不是皇族的人,胆子倒大得可以。

    她黛眉双挑,如飞般扑了过去,转眼便至近前。

    按说,对方白衣文士既然身怀武学,而且功力极高,似她这般毫无忌惮地飞身逼近,万无不被惊动之理。

    可是,事情大谬不然,竟是大大出乎她意料之外,白衣文士对她的扑近竟是浑无所觉,依然对月弄箫如故。

    已经近得不能再近了,相隔两丈她只有住足,而就在她黛眉一扬,方待张口发话的刹那,箫声陡地一泻干丈,戛然止此,那白衣文士一声轻笑,已自先发话道:“姑娘无端扰人清兴,难道不觉得唐突么?”

    他就像背后长了眼睛,不仅早巳发现了她,且一言便道破她是个女儿身,黑衣人儿不禁暗吃一惊,呆了一呆,旋即冷冷答道:“该觉唐突的恐怕不是我,我正想责问你哩!”

    白衣文士大笑站起,愤然回身,竟然是面色焦黄,一脸病容,哪里是什么俊俏面孔。双目冷芒如电,微注黑衣人儿:“是么?我以已度人,斗胆妄测,姑娘想必也是个伤心断肠人吧?”

    黑衣人儿入目对方那冷电般的两道目光,禁不住心神一懔,强持镇定,美目深注,冷然说道:“何以见得?”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