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章仕途升迁 (第12/17页)
开导过的“对象”姚育玲不如。今天姚育玲经理作为陆老板派驻本县的代表,俨然已成座上要客,周旋于她的老板与市、县大领导们之间,为开工圆满热烈庆祝,衷心感谢。 刘克服依例去主桌敬了酒。外商陆金华表现很热情,拉着刘克服向坐在一旁的副市长介绍,说这位刘局长跟他是老交情,提供了不少帮助。刘局长官衔不高,工资也低,不多拿钱,不少办事,这种人最好,领导应该重用,不然就不公平。 刘克服也开玩笑,称这屋子里物美价廉的很多,他还列不上等次。陆老板比较稀罕,不只钱多,还知道公平,特别难得。 姚育玲找刘克服碰杯,表示感谢。刘克服问她听说过本地一句土话吗,叫做“皇帝不惹乞丐”姚育玲点头。 “有的人惹一惹耍一耍不要紧,比如我。有的可不能惹,比如那些残疾人。”他说“哪怕是皇帝,惹了耍了不该的也有麻烦,这个意思知道吧?” 姚育玲问:“是谁给谁耍了?” 刘克服提到开工庆典的“庆”字灯笼,看来它让人耍了,所以从天上掉下来。虽然没砸到大领导,也不算好兆头。今天大家很高兴,姚经理到处敬酒,笑得像一朵花似的,姚经理应当一直这样笑,不要再哭得像个泪人儿一样。 刘克服借着酒,真真假假开玩笑,却不料一语成谶。 时过一年,姚育玲在他面前痛哭流涕,有如他们初见那回,在深山沟她的家里。 他们把不该惹不该耍的人惹了耍了。 出事那天上午,刘克服在办公室里接到了林渠的电话,林渠在路上,正在赶往苍蝇巷工地。 “小刘局长快过来。”林渠说“着火了。” “打119!” “什么屁119,就咱们俩!” 这件事确实没法请消防队出火警,只靠他们俩。当天出什么事了呢?民政纸箱厂几十个残疾人聚集到苍蝇巷工地闹事,把陆老板的代表姚育玲等两人扣于临时工房。残疾人闹工地涉及一年多前安置就业的承诺,姚育玲声称该承诺是政府做的,应当由政府来解释,于是牵扯到当初出面跟纸箱厂员工代表谈的林渠和刘克服。 “闹事员工要求咱们两个局长过去。”林渠说“跟她一起谈。” 刘克服断然拒绝:“林局长你自己管吧,我不去。” “小刘!事闹大了你也跑不了!”林渠叫道。 “早跟林大局长说过了。闹大活该。”刘克服回答。 他把电话一丢,回头立刻叫车,登车离去。 几分钟后手机铃响,是方文章书记的电话。书记去市里开会,不在县城。 “跟我说,现在躲在哪里?”书记口气极凶。 刘克服报告,他在车上,已经走到半路,大约五分钟后到达苍蝇巷工地。 方文章缓下气来:“为什么林渠说你不去?” 刘克服说:“是我故意顶他。” 方文章批评,不许刘克服闹意气。他要刘克服和林渠立刻控制住局势,必须确保外商人员人身安全,防止事态恶性发展。 “李副书记马上赶到现场指挥,你们向他汇报。”方文章交代。 刘克服到了工地,围墙外聚了大批人员,有工作人员,有看热闹的,人群边停着几辆警车,警察已经赶过来维持秩序。围墙外有一处简易库房,林渠和几位手下干部待在库房里,应急处理事务。工地围墙的铁门已经给锁上了,有两个残疾人坐着轮椅守在铁门里边。姚育玲等人被扣在工地指挥部,指挥部的位置在围墙内临时工房里。 林渠见了刘克服就讥讽:“小刘局长到底没有跑掉。” 刘克服回敬说,他是来看热闹,学习林大局长怎么收拾手下残疾员工。 一会儿工夫,李副书记赶到了。李副兼县委政法委书记,他坐镇现场,警力迅速集中过来,苍蝇巷现场顿时显得紧张。 “你们两个熟悉情况,说,现在怎么办?”他问林渠和刘克服。 两个局长观点非常一致,主张稳妥处置。根据了解,工地里大约有二三十个残疾人,两个坐轮椅的把住铁门,其他的都在工棚那边,若干残疾人手中持有拐杖,其余未见携有武器,除轮椅外,基本属手无寸铁。以现有情况,派几个人翻墙而入,或者破铁门进场,制服敢抵抗者,冲入工房解救出被扣人员,行动起来不困难,很容易,几乎没有危险。但是不能干,因为里边是残疾人,走极端怕有严重后果。 “得有人进去跟他们谈。”刘克服说“我和林局长,至少进去一个。” 林渠表态,纸箱厂是民政所属单位,该厂员工闹事,他身为局长,此刻义不容辞。有个情况他需要向领导报告一下:这些员工目前对他意见很大,有较深的成见。这个节骨眼上,进去让人家揍一顿是小事,只怕不容易说服。 李副书记问刘克服:“是这个情况吧?” 刘克服说:“应该是。” “你去怎么样?” “领导定。”刘克服说。 于是决定,刘克服进去。比较起来,刘克服积怨略少,可能更有利于做工作。 林渠拍刘克服的肩膀表示歉意,说不是他算计小刘局长,此时此刻,确实没有更好的办法。刘克服笑笑,说得了,来的时候他就明白,他是左手,就这个命。 “林大局长让我跟他们怎么说?”他问林渠“咱俩当初说的就顶一个屁?” 林渠道:“你别问我。” 刘克服朝大铁门走去,心里格外感叹。 此地开工典礼已经过一年了,典礼那天从半空中突然下坠的“庆”字大红灯笼可能已经烂在某个垃圾堆里,它留下的预兆却还在这里悄然酝酿。 这一年里有一些意外的发展。 当年这里隆重开工,之后短短一周时间,苍蝇巷的所有旧建筑就被尽数扫荡。处理旧厂房破作坊,以及若干售卖黄裱纸之类丧葬用品的杂货店,对现有机械设备来说,几乎有如扫掉一地落叶。拆除阶段没有出现意外,进展很快。而后场地得到平整,搭建起临时工房,砌起了施工围墙,安装了铁门,工房油漆一新,围墙也用白灰刷得一片亮堂,宣示黄金圈就此打造。 但是工地随即进入停工期,一个月又一个月,陆老板按兵不动,直到临时工房表面的油漆因风吹日晒剥落殆尽,围墙也因风雨侵蚀垮掉数段,再行修补起来。黄金圈在人们热切目光里依旧一块苍蝇,根本没有黄金起来。 这种情况奇怪吗?眼下也属常见。投资商拿下一个地块,迅速拆平圈起,做出立刻上马盖厂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