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层官员_第二章底层官员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章底层官员 (第11/16页)

搬旧村建新村,资金是最大难题,其突破促成其他障碍一一破解,局面终于打开。如刘克服所说,搬一个小自然村对一个县不是天大的事情,但是这件事容易的话,谁还需要恭候刘克服如此“贵人”?所以大家都说小刘行啊。

    刘克服却陷于担忧,他的胳膊常会突然发抖。

    方文章书记再次光临岭兜乡。这一次与上回有别,他没再张嘴骂人,问林渠是不是死的。书记心情不错,他说走,快活一下。

    他们上了大畅岭,踏满山乱坟寻访快活。

    这一天方文章去看地形,亲自为移民新村定点。林渠等乡主要领导陪同前往,刘克服王毅梅奉命跟随。那天天气热,因大畅岭暂时只住鬼,不住人,没有人家,无处歇脚,林渠让办公室从杂货店买了一箱汽水,让通讯员扛着,跟领导上山。

    路上方文章说,岭兜乡的方案上报县里后,他亲自主持开会研究,认为基本可行。如果只解决移民村历史遗留问题还不容易定,但是再加上扩大招商,发展工业这一个好处,那就应当下决心了。从农村建设项目里支持一点,再设法从省里市里各部门新村建设、灾害补助项目里争取一点经费,加上其他方面的资金,凑一凑吧。

    林渠请求上边多给钱,他说岭兜乡除了石头,其他的不多。刘克服插嘴,断言这笔钱值得,这件事是注目长远,除了一举还清历史旧账,给困难移民一个新的幸福生活,也让岭兜有望成为招商和工业开发的一个亮点,在全市全省都可能叫响。

    方文章道:“这么说小刘有功?”

    刘克服说:“功劳是两位书记的。有问题绝对不敢怪罪别人,那一定是小刘。”

    方文章大笑,说看来小刘不只会多嘴,还学会说话了。

    那天在现场,刘克服继续“学说话”他对方文章提起数十年前为移民村选点的故事,讲到传说某位县领导口渴,在耕山队落脚喝茶,之后不想走了,决定把移民点建在那里,留下了数十年的矛盾和纠纷。当时曾有人建议走到大畅岭看看,该领导一看天色已晚,听说那地方有鬼火,当即否决。

    “过了几十年,今天县领导终于走到了大畅岭。”刘克服说。

    方文章说他不会是第一个吧?

    刘克服强调不同,为解决移民村的困难而来,方文章可能是第一个。

    方文章说如此看来应当利用晚间,打上手电,就着鬼火到这里看坟。

    他竟然认起真来。那时岭上众人一人一支汽水瓶,喝着解渴。方文章下令大家把手中的瓶子全部放回纸箱,让通讯员扛下山去。今天自方书记以下,县乡村大小官员一律不许喝水,不能像当年一样口渴误事。

    “免得几十年后让小刘再有话说。”

    大家只好口渴。林渠骂刘克服,说刘副不干好事,不学说话还好,一学就让领导和大家一起干吞口水。哪有这样巴结领导的。

    刘克服自认该骂。一行人干吞口水,一起走到了小南坡。

    大畅岭范围很大,不可能满山建房,必须为未来的新村划定一片建设区域。规划之际,几乎所有人都把目光放在该岭的东北坡上,包括刘克服。东北坡位于大畅岭东北侧,这里坡势比较平缓,离水源较近,引水方便,旧有的一条小路也从坡下穿过。方文章在这个坡看了半天,却不说话。林渠汇报说对这个点看法比较一致。方文章就挖苦,问林书记是不是口渴了?不想走路?林渠发窘,说大书记不渴,小书记更不会渴。于是大家越过东北坡,踩着灌木草丛,绕过杂乱无章的乱坟走往另一方向。

    方文章在杂草中看到半截条石,他踏上去踩了踩,问:“小刘,这是什么?”

    刘克服说可能是早年人家的石柱,房子废弃倒塌时摔断了。这一带废墟不少。

    “附近都走过吗?”

    刘克服说大的坡他都看过了。

    方文章找到了一条废水渠,在杂草丛中断断续续向前延伸,有的地方尚有渠道旧痕,有的已经塌平。顺着杂草中时隐时现的废渠,他们走到了小南坡。

    这里位置在大畅岭东南面,它的南边还有一个大南坡,面积很大,坡形陡峭,不适于建村。小南坡这里坡度相对平缓,其他方面似乎很普通,同这里的其他荒坡并无不同。小南坡与东北坡相比距离稍远,但是比较向阳,视野会开阔一些。方文章站在坡上东张西望,点点头说:“往回走。”

    林渠问:“方书记觉得这里好?”

    方文章说要办这种事,光知道坡度面积公里不行,得懂点风土民情。多找几个人,好好商量一下,然后再定吧。

    “风水好坏,这是有讲究的。”他说。

    大畅岭下有一条溪流,水流充沛。从岭兜乡到大畅岭的公路眼下可以沿溪行进,无需过溪,当前并无问题,但是从长远谋划需要在溪流上建一座桥,因为未来大通道的路线在对岸山坡,有了桥才可以沟通,实现大畅岭的地理优势。由于建桥开支较大,经费落实不易,刘克服提出分两步走,先搞新村民居和这边道路,第二步再设法搞钱建桥。当前新村交通还用不到这座桥,等省里大通道建成还来得及。方文章当场予以否决。说要搞就搞好一点,要一鼓作气拿下来,起码得有个眉目。

    “你们找过市交通局吗?”他问。

    林渠说找过了。市交通局让打报告,说今年的盘子肯定列不上,以后再考虑。

    方文章追问,这是谁答复的?乡里派谁去争取?县里部门配合了吗?林渠说县交通局局长亲自带乡里领导到市里,找的是市交通局一位副局长。乡里派去汇报的人是王毅梅副乡长。

    “这是她傻还是你傻?”方文章劈头盖脑训斥“事情这么大,你林书记倒躲起来了?为什么?”

    林渠尴尬,笑了笑,说方书记清楚的。

    “你也傻掉了?”方文章扭头问刘克服。

    刘克服一样尴尬,他不说话。

    方文章看着他们,好一会,下令道:“小刘负责,再找。”

    方文章亲自带队踏勘后,刘克服认真落实,与县规划局技术人员在大畅岭和四周跑了几个来回,测量绘图比较,经过论证和协商,移民新村最后定点于小南坡。到了这种时候,百姓的看法自然复杂,分歧比较大。一些村民问刘克服为什么要这里,而不是那里?刘克服说这个点看来各方面条件都不错。尤其是风水。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