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一章策马夜谈董昭怂恿曹卑鄙的 (第2/5页)
要叩首。 郭嘉在一旁心明眼亮,赶紧过来搀扶,趁机凑到他耳边低语道:“您与主公有仇,主公反而给您高官厚禄,这是做给天下人看啊!若是不接受,岂不有碍他大公无私之美誉?” 张绣这才醒悟,但受了这份厚赏心里依旧惴惴,他不愿再提此事,回头摆了摆手:“小的们,把主公的仇人推来!” 伴着一阵喝骂,众亲兵把陈琳推了过来。这会儿他已万念俱灰,披头散发双臂被绑,肩头架着长矛,两眼空洞地瞅着地,脚步踉跄得如同梦游,前番替袁尚乞降曹cao没跟他算旧账,这回绝对在劫难逃,新账老账一块儿算吧。 曹cao微微含笑瞅着他:“陈孔璋,咱们又见面了,果如老夫先前所言吧?”他早就传下军令,见到陈琳一定得捉活。 陈琳还有什么可说的,只是低头不语。 “阴夔怎么没与你在一处?” 陈琳低语道:“已死于乱军之中。”阴夔可不似他这般受“优待”撞见曹兵当场就被宰了。 “寻找阴夔尸体,忠臣要好生安葬!”曹cao冷笑一声,却又道“生者未必欢,死者未必悲。战死了或许是便宜,活着可更受罪…嘿嘿嘿…”一阵jianian笑听得陈琳直打寒颤,不知曹cao要用何种极刑折磨自己。他想开口求饶的,但毕竟也是一把年纪的人了,当初又与曹某人同在何进府上为宾,若低三下气乞活非但让曹cao看不起,连自己都看不起自己了。他心下着急,低着脑袋暗暗思考如何应对。 果不其然,曹cao阴笑片刻倏然把脸一变,厉声断喝:“陈孔璋!老夫与你何怨何仇?撰写檄文竟把我曹家骂得那样不堪!即便两国交锋互相诋毁,又与我祖、我父何干?今日你若不给老夫说个明白,我把你碎尸万段寸磔军前!” 千刀万剐近在眼前,陈琳也来不及多想,前趋一步跪倒在地:“檄文之事乃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你说什么?”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陈琳这个回答看似轻描淡写,其实大有深意。他以箭自比,那控箭的弦就是袁绍,袁绍叫他写檄文他只能照办,这就如同弦发箭而箭不能自制。 曹cao听罢此言一时无语,微微回了下头,只见路粹、繁钦、刘桢、阮瑀等人都在他马后垂手而立。他若有所悟——若这事反过来,我若要路粹他们写文章骂袁绍,他们又岂敢不写?彼此还不是一样嘛!陈琳的身份比他们高多了,何进秉政之时就是幕府主薄,也算小有名气之人,如今正是笼络河北人心之时,我何必非要置他于死地呢?马延、张顗为将,在战场杀我的兵都可以原谅,何必难为一个以刀笔为剑的文人呢?算了吧… 曹cao渐渐收起怒色:“松绑吧…好一个‘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既然袁本初可为你之弦,老夫有何不可?我任命你为记室,自今以后为我掌管文书。老夫要你这支箭射谁,你就给我射谁!” “谢曹公宽宏…”陈琳死中得活,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士兵为他松开绑绳,荀攸、陈矫一左一右搀起——想当年荀攸与他同为何进府中掾属,而陈矫与他是广陵同乡,天底下当官的跑不出一个圈子,私情厚着呢。 这时掌管军械的卞秉来了,一手夹着账簿、一手攥着算筹,离着老远就哈哈大笑:“主公,这一仗打下来咱们可发财喽。袁尚把家底全给咱扔下了,光是铠甲、兜鍪就有两万副,还有长矛、弓弩、盾牌不计其数,足够您再装备几支人马啦!” 曹cao高兴之余又有几分惊惧。他所带领的部队是有朝廷正经名分的王师,可也不曾有这么多的铠甲兜鍪,许多偏师还在用布帕包头,人家袁氏乃一方割据,竟有这么多精良军械,这还是在官渡丢了一半呢!曹cao不得不承认,袁绍十年来积蓄的实力非他所及。想至此愈觉战事不容耽搁,即刻拨马传令:“我军在此休息一晚,降卒暂交与朱灵、张郃、马延、张顗等河北旧将统领,明日回转邺城与曹洪会合。” “诺!”众将齐声领命,那响亮的声音直冲天际,曹军之威已是天下无人能及。 回军之际曹cao又向朝廷修下表章,夸耀自己的功劳: 〖臣前上言逆贼袁尚还,即厉精锐讨之。今尚人徒震荡,部曲丧守,引兵遁亡。臣陈军被坚执锐,朱旗震耀,虎士雷噪,望旗眩精,闻声丧气,投戈解甲,翕然沮坏。尚单骑遁走,捐弃伪节钺,大将军邟乡侯印各一枚,兜鍪万九千六百二十枚,其矛盾弓戟,不可胜数。〗 这份表章在曹cao看来也不亚于震慑袁尚的战鼓,只不过它这次所震慑的却是天子刘协… 玄而又玄 曹cao回师邺城,将缴获的节钺印绶用长枪挑着给城上的士兵看,守军见袁尚已败没人再来救他们,士气就此崩溃,更多的人坠城投降。但河北军师审配是个宁折不弯的人物,还是不肯开城投降,内无粮草外无救兵也要抗争到底,甚至又击退了曹军两次攻城。 袁尚溃逃之后去了故安,袁谭连连吃亏总算逮到个报复的机会,马上率领兵马前去追杀,袁尚一蹶不振无法抗争,只能舍弃城池继续逃亡,这次索性跑到幽州投靠二哥袁熙去了。袁尚一离开,冀州算是彻底没希望了,各个县城投降的文书似雪片般飞入曹营,袁谭在名义上已经降曹,剩下的就只有这座茕茕孑立的邺城了。面对如此情势,曹cao决定不再攻打了,只把军队围绕邺城密密麻麻屯驻,就拿恐惧和饥饿充当武器去跟审配最后一战吧… 眼看已经到了七月底,审配已经垂死挣扎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