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十八章开发大流求 (第2/3页)
应麒把那个问题又问了第二次才道:“自然知道。从泉州出海,若是风平狼静,坐着舢板也能过去。不过岛上土著颇为凶悍,又没什么值得买卖的物产,所以商贾们很少去留意。那里孤悬海外,对海贼海盗来说却是个好窝,因此也不太平。我们这些正经的商人,一般都避开去那里。” 杨应麒道:“这个岛上的气候土壤,似乎是种得茶的。” 林翎沉吟道:“多半可以。不过…” “不过什么?” 林翎道:“不过这里仍然极为蛮荒,只有福建、两浙、广南活不下去的穷苦人家才会过去铤而走险。他们在那边小打小闹,也没成多少气候。而且林翎方才说过,岛上土著凶顽,盗贼丛出,就是有一点收成也没保障…” 杨应麒道:“一开始自然不能深入内陆。这个岛北边有个很好的良港可以靠船,我们靠港布寨,沿寨种茶,种不了茶的地方就种甘蔗,种稻米——这都是津门最需要的东西。” 林翎道:“此事关系重大,若被朝廷知道,只怕干系非小。” 杨应麒微微一笑道:“这种事情对你们这些常出海的家族来说乃是世传的学问,还用我来教么?” 林翎不禁怦然心动,近年来大宋政局糜烂,商家也颇受其累。此事虽然有些风险,但若真的成就此事,那论货源则有流求岛茶庄,论市场则有津门市集和南洋商路,大宋境内政局对林家生意的祸害便可大大减轻。林翎思虑许久,知道这件事情自家如不带头,这个七将军多半会让陈家、黄家去做。一念及此,便下定了决心。 虽然林翎有意接受杨应麒的大胆建议募民到大流求岛种茶,但却知道这么大的生意自己一家是吞不下的,便道:“七将军,拓岛之谋,光靠我们一家还是做不来的。眼下朝廷混乱,海外就算有些什么事情,只要给地方官员一些好处,他们也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瞒得过朝廷,瞒不过同行。此事若由我家独自来做,只怕没个一年半载便被人家给告发了。” 杨应麒道:“这个自然。所以一开始要悄悄来,等成了气候,其他商家见有钱赚,自然会来凑份。” 林翎道:“只是这么一来,这盘生意便放开了。那在先头出大力者又有什么好处?” 杨应麒闻言笑道:“你比别人领先一步,这就是好处!” 海上风向洋流渐转,商船开始南下。林翎得了杨应麒暗示后,将米价逐日下调,加上开始有商人闻风从高丽、辽北等地运粮过来,米价便渐渐从五六倍于泉州的价位上降调下来,到最后虽然仍比江南高出五六成,但总算是在商人们的承受力之内了,到此津门第一次可怕的粮价风波才告平息。 林翎买了两船的人参、琉璃、貂皮、北珠、战马,满载而归。林家大船扬帆时杨应麒就在欧阳适的座舰上,看着那标有林字的旗帜消失在海平线。 欧阳适指着林家南下的船说道:“两船大米就换了两船宝货!这钱他也真敢赚!” 杨应麒说道:“正是有这样的见识,才有这样的大财发。” 欧阳适道:“这个福建子!不但有见识,而且人也长得漂亮,不知他有meimei没有。” 杨应麒奇道:“他有没有meimei关你什么事?” 欧阳适笑道:“有的话我就上他们家提亲去!哥哥长成这样,meimei肯定也好看!” 杨应麒微微一笑道:“他有个孪生meimei的,可惜两年前病死了。” 欧阳适奇道:“这种事情你怎么也知道?” 杨应麒道:“这次我和林翎;聊过之后,陪他游了一趟管宁学舍。林翎对我们管宁学舍赞不绝口,决定把他一个弟弟留下来读书。” 欧阳适冷笑道:“他到底是看中管宁学舍?还是看中我们的实力?” 杨应麒笑道:“是哪样都不要紧。反正他这个弟弟聪明得紧,我们学舍正缺这样的学生。” 欧阳适哈哈一笑道:“你知道林翎有个孪生meimei的事情,想必就是和他弟弟闲聊时得悉的了。” 杨应麒微微一笑,取出海路图,说道:“言归正传!这次林家虽然赚了不少,但到最后得益最大的其实是我们。” 欧阳适笑道:“我知道你的鬼心思想的比谁都远!经此一事,只怕明年就有大批的商船跟风而来。第一家运粮来的赚大钱,第二家运粮来的赚小钱,第三家只怕就要赔本钱!” 杨应麒微微一笑说道:“我不会让他们赔本的,要不然后年还有谁会运粮给我们。不过靠他们从大宋走私粮食出来并非长远之计。米粮是国家根本,大宋朝廷再怎么腐败也一定会严加看管的。这次我让林家、陈家帮我们在大流求岛募民种茶,其实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茶只是一个引子,我真正要的,还是粮!” 欧阳适沉吟道:“那个岛能给我们带来多少粮食?” 杨应麒道:“这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