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0眼睛 (第2/3页)
就像那位追着兔子跑的英国女孩,掉进了树篱下的兔子洞里。 最开始的时候,是我创造出了这只“眼”目的很明显,是希望它看着我、观察我。我不想脱离它的凝视。在眼睛的凝视下,在随时随地意识到它的情况下,我创造出我自己:我欣然接受它的监视。我的存在取决于我深知自己始终被注视着,仿佛说,倘若这只眼睛不看我的话我便不会存在。事实上,显然我已忘记了最初创造眼睛的人是我,如今反倒对它心生感激,认为多亏它促成了我的存在。我想要依循它的命令!惟有如此我才能置身于更美好的“存在处境”!然而,要达到这个目标困难重重,所幸我们不会因为如此的困难而痛苦失意(人生本是如此),毕竟我们时常遭遇这种挫折,并逐渐将之视为理所当然而予以接受。靠在清真寺的墙壁上,我坠入这冥想的世界,它不像噩梦,倒像由熟悉的记忆和影像编织而成的喜悦之境,就如同我在“信不信由你”专栏中曾经描述过的想像绘画,那些我虚构出来、不存在的画家所“制造”的图画。 倚着清真寺的墙壁,审视着自己的洞见,我看到自己置身于喜悦花园的中心。 很快地我明白了,在我的洞见,或想像,或者说幻觉——随便你怎么称呼——中央的那个人,并不是一个酷似我的人,他就是我,我自己。这时我才了解,之前感觉到的凝视目光,其实是我自己的凝视。我已经变成了那只“眼”当下正观察着自己。那是一股自然而然的感知,不诡异,不陌生,甚至一点也不可怕。我仿佛脱离了躯壳,从外面观看自己,剎那间我才领悟,原来自己长久以来一直保持着自省的习惯。多年来,我便是靠着从外头省视自己,来端正我的言行举止。“很好,一切都没问题了。”我会这么说。或者,我会把自己检视一遍,然后说:“唉,今天没做好。”“我表现得不够像我应有的样子。”或者我说:“看起来有点接近了,要再努力一点。”多年以后,再次端详自己。“太好了!我终于表现出我想让别人看到的样子了!”我会欢欣地说“是的,我办到了,我成为了他。” 这个“他”到底又是谁?首先我明白了一点,为什么这个我渴望与之相像的“他”会在我奇境之旅的这一刻,出现在我的面前:因为,今天夜里徘徊在街头的我,完全没有要模仿“他”或任何其他人。别会错意,我一直深信人们只要活着就会去模仿别人,就会渴望当另一个人。只不过那天夜里我实在太累太空虚,以致我内心的这股渴望跌到谷底。如此一来,反而使得我和“他”(我必须服从的人),终于处在某种“平等”的关系。我不再惧怕他,也不再抗拒被他召唤进入这个异想世界:这都显示出我们之间的“相对”平等。尽管我仍活在他的注视之下,但那一个美丽的冬夜里,我是自由之身。虽然这样的结果并非源于意志力和胜利,而是源于疲惫和挫败,但此种平等与自由的感觉,仍旧在我和他之间建立起一道轻松的亲昵关系。(诚挚的态度显然是我的风格。)这些年来,他头一次向我透露他的秘密,而我也懂。一点也没错,我是在自言自语,但是如此的对话,不正是像亲密知己,与深埋在我们心底的第二个人甚至第三个人,悄悄说话吗? 专心的读者想必早已弄懂我交相指涉的解说,不过还请容我再述说一遍:“他”无疑地,便是“眼”眼睛就是我想要成为的那个人。然而我最先创造出来的不是“眼”而是“他”一个我想要成为的人。而这个我想要成为的“他”隔着遥远的距离,大剌剌地向我投下犀利而沉重的凝视。在“眼睛”的范围内我的一举一动无所遁形,任性的凝视不仅监视着我、评判着我,更拘束我的自由。它像一轮可厌的烈阳,高挂在我的头顶丝毫不放过我。但别以为我是在抱怨,看见这只“眼”在我面前展现的灿烂景象,我万分喜悦。 我周围的景观宛如几何图案,而且精准到丝丝入扣的地步,我望着自己置身其中(毕竟“我望着自己”正是这整件事的乐趣所在),当下意识到原来“他”是被我创造出来的,但是对于自己究竟是怎么办到的,我却只有一点模糊的概念。从某些线索中我可以看出“他”淬取自我个人的生活材料和经验。“他”(我想要成为的人),取材自我童年时看的漫画中的英雄,或是我在国外刊物上见到的文坛巨擘的照片,甚至照片中这些摆着姿势的文人,他们的图画室、书桌,或他们时常出没的神圣场所——他们在这些地方咀嚼他们“深沉而有意义”的思想,并在门口摆姿势给摄影师拍照。我当然也想像他们一样!可是,又要多像呢?在这块形而上的版图里,我也遭遇了一些令人气馁的线索,反映出我着实是以自己的过去点滴来塑造“他”:一个勤奋富裕的邻居,我母亲总是大力吹捧他的优点;一位崇尚西化的帕夏,他誓言拯救自己的祖国;一本书中的一位英雄,这本书我从头到尾读完了五遍;一位以沉默来处罚我们的老师;一个过分优雅的同学,他不仅有每天换穿新袜子的财力,甚至还以“您们”来尊称自己的父母;贝尤鲁和色扎德巴斯电影院里放映的外国片中那些聪明、机智、风趣的男主角——他们拿酒杯的姿势,他们那种幽默的样子,那种明确的果决,能够那么轻松自在地与女人相处,甚至是美丽的女人;著名的作家、哲学家、科学家、探险家和发明家,我从他们书本的前言中得知他们的生平历史;几位军事要人;还有那位拯救城市逃离毁灭性洪水的失眠英雄…早已过了午夜,我倚着清真寺的墙壁,看见这些人物一个接着一个地现身,仿佛站在地图上各个熟悉的区块,从四面八方向我挥手。一开始我也涌起一股孩子气的兴奋,就好像一个人惊讶万分地发现自己居住了大半辈子的街区,竟然出现在地图上。然而接下来,我品尝到一股酸涩的残味,就好像第一次检阅地图的那个人,最后终究逃不过失望,因为他将发现,那些大楼、街道、公园、房舍,载满了他终生的回忆,然而当展现在偌大繁复的地图上时,却只不过是用小小的几个点几条线敷衍带过,相比其他的线条和标示,它们看起来无足轻重,毫无意义。 从往日的记忆和景仰的人物之中,我造就出“他”来。我一个一个地捡拾过去的事事物物,拼贴成这一个庞然畸物,他释放出这只紧盯我的“眼”“他”是这只“眼”的灵魂。此刻,这个巨大的混合体却反过来成为被我凝视的对象。在它之中,我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