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章百年世仇大修 (第2/3页)
的头趟水归杨家了,你可认?” 张报日苦笑一声,低头摸了摸张报辰的头,叹了口气道:“我们张家认了。” 杨天康一点头,招呼上同伴急急向南,追赶杨岳而去。 张报辰看着他们离去的背影,又看了看张报日的脸色,愣头愣脑道:“大哥,杨岳为什么要放了你,只得头趟水?他本来可以全占水源的。” “傻四儿,那是因为你救了他妹子!他在谢你的恩。”张报日还未回答,旁边一个脸青鼻脸的张姓少年不甘心地答道。 “我救他妹子不是为了要他谢恩啊!”张报辰脸色顿时沉了下来“二哥,他是不是看不起我?” 老大张报日与老二张报月无奈地对视一眼,齐声叹了口气,张报日看着张报月道:“老二,我下月就满十五,三妹是个女娃,老四还小,以后就全看你的了…” -------- 杨幺靠在杨岳的怀里,看着一片片泛着水光的稻田随着杨岳的脚步起起伏伏,深绿的禾苗盛被夏日午后的灼热阳光晒得无精打采。 离湖四五里的地界,起伏的钟山北麓脚下,一座大型村落蓦然出现在杨幺的面前。二百来座黑顶黄墙土屋错落有致地分布在高坡上,狗吠声隐隐相闻。 这是什么鬼地方!杨幺嘀咕着,微微扭动的身体却暴露了她的不安, “幺妹,是不是难受?”杨岳低头问道,虽是焦虑,却也有几分惊喜,虽然听不清说什么,但自家的妹子看来不是个哑巴。 杨幺不理他,既然这个身体以前是个白痴植物人,那她装装自闭也不是问题。她听了这些少年对话,此时已是明白自己重生在古老的岁月中,对她这样的幼弱女孩而言,这里并不是一个适合成长的世界, 杨幺上辈子身世孤苦,在苦水、泪水里泡大,见得多是人心险恶之处,死得也是不明不白,早被磨得心冷肺冷,走了偏道,事事算计。“心机”对她而言,实在是居家出行的必备之物。今生既有机会重新来过,为了自己的安全着想,她决定还是观察一番后再决定以后的生活,可不要把荆棘丛当了安乐窝。没把这杨家村和杨家人打量清楚前,绝不冒险。 正在走神间,一滴滴汗珠从少年略显焦急的侧脸上流了下来,砸在她胸口的衣襟上。太阳将汗珠晒得guntang,一瞬间在葛衣上消失无踪。 杨幺眼神微闪,心底突地动了一下。 不消片刻,众人已跑入了村中,乱哄哄的脚步声引得狗吠声愈发燥杂,青墙黑瓦的大屋在一片黄土屋中格处显眼,荒草丛生的祠堂大门上挂着一副木匾,杨幺隐约辨出写着“忠义千秋”四个大字,字上的黑漆已被岁月刷去了三分之二。 杨幺皱皱眉,只觉得这祠堂透着一股诡异,待见得狭窄而落满灰尘的前厅时,这种感觉更强烈了,眼见得这杨家族大人多,虽是乡里人家,堂堂祠堂却为何破败至此?杨幺心中警铃大作,眼神越发呆滞,嘴角慢慢流出口水。 更让杨幺怀疑的是,后堂却甚是干净,较之前厅大了五倍有余,整整齐齐摆着二三十张黑漆长凳与长桌。杨天康的嫡亲二叔杨平泊正坐在长案前清点药草,听得脚步声不由抬起头来。 杨平泊生就一张腊黄长脸,一对细目炯炯有神,起身端详杨幺,又是搭脉又是看舌头,折腾了一阵,喜道:“确实是好了,除了身子弱些,没有别的病症。”又皱眉道:“只怕还是有些不清醒。” 顾不得众少年一阵喧哗,杨平泊向裂开嘴笑个不停的杨岳问道:“是怎么醒的?” 杨岳还未开口,杨平泊又笑着对杨岳道:“这几年,你爹爹、大哥、二哥在潭州驿站变着法儿请了些心慈的回回医师、蒙古大夫、喇嘛僧人,还有绿眼睛的洋和尚来给你妹子瞧病,都无甚用,如今却醒了。真是天意。” 待得杨天康得意万分地把抢水的经过说完,杨平泊微微一笑,道:“前几年从没如此胜过,小岳,明年张家的长房长孙张报日满十五,老二张报月却也是个不简单的。” 杨天康嚷嚷着:“二叔,张报月济不得事,武艺不成,心计也不成。倒是他家的老四,过得四年就满十岁了,咱们家那一辈的却没人比得上。”转头又指着杨幺道:“杨岳,你妹子还是有点傻。” 杨岳看了看杨幺,突地一笑,伸手擦去她嘴角的口水,取了案上的水杯给杨幺喂水,一边笑道:“你别小看了张家老二,他比不得张家老大的沉稳,却多了一个臂膀,你今日这般灰头土脸是谁弄的?” 杨幺见得杨岳的笑容,心里顿时一惊,这少年不过十来岁,她装傻连杨平泊都没有怀疑,他却似是有所察觉。 杨天康顿时脸上一红:“我原是想使计骗张报月,没想着被他那形影不离的堂兄弟张报宁给诓了,差点给围上。” “张报月再加上张报宁,伶俐有余,却不足成事的。至于张报辰…”杨岳低头看了看怀中目光呆滞的杨幺,慢慢道:“若是这性子不改,不过是个打头阵的角色…” 杨岳正说着话,却隐约见得杨幺眼中闪过一丝烦厌。心中大惊,顿时把嘴里的话停住了,向杨平泊讨了些伤药,告辞而去。 杨家村侧靠钟山北峰,以祠堂为中心,向东西两面延伸,东头第一家是杨家长房老宅,西头第一家便是杨岳的家了。 杨幺在杨岳怀中打量着三间呈品字型的黄土黑瓦房,屋外墙上挂得满满的通红辣椒串、干玉米串、各色干菜和草鞋、草绳,约一人高的土墙小院和薄薄的院门把屋子围在其中,只是个平常农户家。 在简陋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