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泰_第二百二十二章落幕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二十二章落幕 (第2/3页)

惨剧,难免心中都要生气一点恻隐之心。何况在永嘉县正堂之上还发生那样的龌龊之事,无论是从人性,还是从朝廷颜面来讲,这都是李世民根本不能容忍的。

    “孩儿记下了。下次一定不会鲁莽行事。”

    李泰对李世民道谢的同时,还不望替自己解释一句:“父皇,那个时候也是孩儿心中一时激愤,是在看不得那些骑在百姓头上作威作福,拿百姓当做奴隶的官员,才一时糊涂,忘记了朝廷的规矩。”

    “老四,杀就杀了,这些失去了人性之人,本来就该杀,你也就别多想了,换做是我,也一样先砍了再说。”

    太子李承乾的话为李泰做了完美的注脚,却换来李世民责怪的一眼。

    瞪过李承乾之后。李世民说道“这事也不怪你,你年纪轻,又是第一次办事,难免有疏漏之处,这事就到此为止吧。”

    “谢谢父皇!”

    李世民摆摆手,示意李泰不必啰嗦:“青雀,有人回报,说是你私开含嘉仓,又是怎么回事?”

    听到李世民的问话,李泰心道:“重头戏来了,这得好好的解释清楚。”

    李泰揉捏几下鼻尖。在心里组织好语言,才缓缓的说道:“回禀父皇,孩儿是下令打开了含嘉仓不假,但那是事出有因的。”

    “怎么个事出有因,你慢慢说来。”

    李泰一整衣襟,直视着李世民缓缓说道:“父皇,孩儿在河南道所见最多的事情不是灾民如何,而是官府缺粮。河南道的各个州府县衙的粮仓不能说是十不存一,平均下来也不过是存粮半数。”

    “不可否认,有的粮仓是被大水冲垮,但更多的却是官员的不作为,或者是官粮私卖了。在这种情况下,填饱灾民的肚子就成了首要问题,加上杜侍郎‘以工代赈’的办法,这粮食缺口就太大了。”

    “孩儿也想过等朝廷调集粮草,又怕时间过长,引发民变,所以在无奈之下,为了缓和灾民的情绪,不得已只好下令打开含嘉仓,用那里的官粮赈济灾民。”杜侍郎曾经阻止过,但孩儿最后还是决定一意孤行,所以,父皇但有责罚,孩儿愿意一力承担,绝无怨言。”

    听到李泰将私开含嘉仓的事情揽在自己身上,太子李承乾有些着急,急忙对李世民行礼:“父皇,四弟下令含嘉仓放粮,也是为了灾民无奈之举,相对于安抚好灾民的大事,这样的小错也就无关紧要了,还望父皇明鉴。”

    李承乾的求情让李世民将注意力放在他身上,冷哼一声:“按你这么说来,青雀不仅无错,反倒有功了?”

    虽然李世民的语气虽冷,但李承乾在他面色上看不到生气或者冷淡的神色。也就大着胆子说道:“父皇,儿臣的确是这么认为的,四弟应该是有功而无过。”

    “有功无功不是你说了算的。”

    李世民扔给太子一句模凌两可的话,回过头来,直直的盯着李泰。

    此时李泰的嘴角挂着一丝微笑,毫不相让的和李世民对视着。

    李世民眼中的李泰站的笔直,有些憔悴的面色中透漏着自信,参杂着血丝的双眸坚毅而诚恳。想着刚刚李泰的侃侃而谈,如今又是一副敢于承担的神色,李世民在心里感慨万分。

    他没想到,不知不觉中,那个有些“胡闹”的孩子,在他面前忽然间就有了一副大人的样子。这份不惜己身的担当,让李世民心中又是欣慰,又是担忧。

    欣慰的是,孩子长大了,作为父亲,忽然间有种吾家有子初长成的感受。担忧的是,害怕这份不惜己身的担当,在将来为李泰惹出麻烦。

    一时间,两种情绪在李世民心中拉锯,作为欣喜,本应夸奖李泰几句。作为担忧,又应该训斥李泰几句。但李世民实在不好开口,李泰不是臣子,而是儿子。若是臣子,还可以打一巴掌给个甜枣。但面对儿子,看着李泰身心憔悴的神色中透漏出万事担当的凛然,还真让李世民这一巴掌下不去。

    两种情绪的拉锯到最后,李世民也无法做决定,只能是摆摆手:“这是就先放放吧,听听朝臣怎么说。”

    “先放放?”这个时候的先放放,恐怕就是不了了之的带名词了。李泰没打算将这件事当做功劳,只是不是过错就好。听到李世民的“先放放”,心中还是比较满意的。

    太子李承乾却为李泰感觉不平,刚想说话,被李泰用眼神制止。李泰不知道李世民心理想的是什么,可是不敢让李承乾在节外生枝。

    见到李世民不在说话,代表这这件事告一段落,李泰上前一步,从怀中拿出郑瑞翰的辞呈,小心的递给李世民。

    “父皇,这是河南府刺史郑瑞翰的辞呈,他认为是自己的纵容才让廖成祥以身犯法,愧疚之下,无颜再担当河南府刺史的官位,所以托孩儿将辞呈送来。河南府的一干政务,他也交给长史处理。目前应该是回家思过去了。”

    李世民在赵志泽的奏章中已经知道了郑瑞翰离职的消息,太子李承乾却是第一次听说,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