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泰_第二百二十九章离开之前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二十九章离开之前 (第3/3页)

人一定会没齿难忘。”

    李泰摆摆手,不让他说下去了:“别说那些了,我也就是说几句话的事情,算不得

    李泰伸手指指放在一边的月牙凳,说道:“既然是旧日相识,也就别客气了,坐下说话好了。”

    谢谢殿下。”

    两人落座之后,李泰凝视着小内侍谢成,笑着问道:“你从长安而来,点名要找本王,是有什么事情?”

    小人带来了陛下的手敕,要亲手交给殿下。所以不得已要面见殿下,还望殿下勿怪。”

    “哦“这么说来,你是上官了,看来我得摆香案接旨了。”

    “不用,不用。”听到李泰要摆香案接旨,谢成被吓了一跳,急忙解释:“殿下。小人带来的不是通过三省六部的正式诏书,而是陛下的手书。不管是规矩还是你的身份,都不用大张旗鼓的,您自己看就

    其实这诏书和手持没多大的区别,诏书是皇帝通过三省六部下达的正事文书,手赦是皇帝的亲笔书写。两者之间的区别不大。借诏书必然是要摆下香案等物,恭敬的接受。手赦虽然没有刻意的规定一定要香案跪迎。不过大多数的时候也是和诏书一样。

    李泰见到的诏书也好,手赦也罢,都不知道多少回了。虽然说香案跪迎也干过。那都是一些像册立李泰为越王那样的重要的诏书才香案跪迎,别的级别都是中使在他面前读上一边而已。

    但今天不知道是谢成这个小中使第一次宣旨出了差错,还是可以的如此刁他不仅仅没有让李泰摆香案跪迎。反而更为简单的将用黄绫包裹背在身后的锦盒,从肩头摘下来,放在李泰面前的案几上。

    没等李泰询问,谢成打开了锦盒,从中间拿出写在黄绢上的李世民的手敕,交给李泰,低声说道:“殿下,洛阳不比长安,也没什么人说闲话小人第一次传旨,未免出丑,就不讲究那些礼节了,殿下您就这么看吧。”

    要说内宫既然能放心的放谢成出来传旨,那些传旨接旨的应有礼仪,又怎么能不熟悉呢。李泰明白谢成的心思,是因为李泰对他有恩,他不想李泰跪倒在他面前。

    明白谢成的用意,李泰微微一笑,接过这封黄绢,看着上面李世民亲手所书的“飞白体”

    字数不多。大意是让李泰速速回京,没有什么斥的语句,也没有什么责罚的意思,更没有提到永嘉县的二十七颗人头。只是简简单单,却十分明确的告诉李泰,让他见到手持立刻回京。

    李泰仔细的将黄绢看了不止一遍,即便是心中明白李世民召他回京是因为永嘉县的变故,也明白回到长安未必有什么责罚。即便是有,也不过是面子工程。但他仍然不想就这么离开洛阳。

    因为洛阳还有几件他没办完的事情。比如说这李世民还不知道的含嘉仓的事情,比如说监督郑瑞翰将州府粮仓补满的事情,相对来说,命令文宣负责舍粥就不算是什么大事了。

    心中有事的李泰,皱眉的看着眼前李世民的手敕。久久不语。

    看出点问题的携程凑近李泰小声的问道:“殿下,莫非您有什么为难之事,不想离开洛阳吗?”

    李泰在心中计算了一下,明天就是给郑瑞翰的第三天时间到期,要等到明天清楚了粮仓的存量数,才可以决定郑瑞翰最后的命运。

    含嘉仓虽然已经开仓了两天,运出来的粮食也够河南道应付一段时间,应该是足够等到朝廷下旨开仓,或者是等待各地的粮食运到。不过为了以防万一。还是多运出来一些为好。李泰不能可定没有自己在洛阳坐阵,那位有些执拗的含嘉仓守官是否会继续开仓放粮。

    这些事情都需要时间,最少来说,李泰还需要一天的时间。 想到这里,李泰也没有客气,开门见山的对谢成说道:“我会奉诏回长安,但这里还有些事情没处理完,我需要时间。所以”

    李泰没有将话说完,而是直直的看着眼前的小内侍。

    谢成的眼睛转了急转,低声道:“殿下,小人之是一个内侍,宣旨之人罢了。殿下是否回转长安小人自然是不敢多言。殿下什么时候回转长安小人也不能为您拿主意,您说是吧。”

    谢成一番话说的李泰心中为之一松。虽然李世民的手敕上没有说明让他回长安的时间。只是说见到手持,立外回去,但这个立刻的意思可就广了。依照一个亲王的的身份,离开一个地方,准备个一两天也属于正常的。没人会说什么。

    但李泰担心谢成回到长安交旨的时候乱说话,而让李泰心中舒服的是,这个谢成还比较会做人,不仅仅没有催促李泰,反而是让李泰自己定下回长安的时间。这就符合了李泰的心思。

    李泰赞赏的对谢成一笑:“好,那本王就准备一下“立刻。和你回长安刁你这一路奔波也累了,先去歇歇一下吧。”

    “谢谢殿下体恤。”

    送走了谢成。李泰急忙叫过身边的人,将他在洛阳未完的事情安排下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