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八十六章天灾 (第2/3页)
道:“按朝廷的章程来说您有权利决定受灾的州县是否开义仓开仓之后放多少粮食这种权利你都有。不过陕州不甘飞吏的州县!内。所以你没权利开陕州的义是平常览“就是你让开我都不敢为你开。” “但是如今实非寻常之时您应该有便宜行事的权利所以只要你让开我就敢开。说起来这样的事情都是有先例所寻的当年魏征宣抚山东的时候就曾经未经陛下的同意大开义仓而后来他回到长安却是受到了陛下的褒奖。” 李泰神情一敛冷哼道:“魏征是魏征我是我。开义仓不仅仅要我同意还要你配合你就不怕万一朝廷怪罪下来?” 言及于此徐浩瑜反倒是笑了起来低声说道:“关于这点我到是不担心。若陛下责罚你我一同承担就好。若是嘉奖也有我的一份功劳。何况我并不认为陛下会因为这样有利于大唐百姓的事情去责怪他最宠爱的儿子。” 徐浩瑜前面的话道还好李泰听着没感觉什么这样大的事情他拉着自己顶在前面也是能够理解的但后手段关于李泰受宠的言论却让他有些惊讶。 “徐浩瑜这话从何而刺 ” 李泰追问让徐浩瑜神秘的一笑。趴在李泰耳边小声的说道:“殿下有所不知房相爷却是在下的恩师 徐浩瑜的话让李泰一愣随即哭笑不得。房玄龄掌管户部已久门生故吏遍及天下这是李泰知道的。但他万万没有想到眼前的徐刺史竟然是自己的便宜“师兄 李泰的望着眼前微笑的徐浩瑜突然感觉他的笑容有些jianian诈。 徐浩瑜不在追问李泰是否决定打开义仓李泰也没有给他答案。在徐浩瑜的侧身示意下李泰摇摇头缓缓的前行。看着道路两旁的难民李泰有心和他们攀谈却有找不到合适的搭话借口。 李泰正在琢磨着忽然看见街口的尽头有一家卖炊饼的小摊。李泰快步上前从摊子上抄起两个刚刚出锅还冒着热气的炊饼伸手向腰带中一摸霎时满面尴尬的望向炊饼老板。 李泰忘记自己换过衣服随身的钱袋已经随着那身月白色长衫放在了刺史府穿上粗布短衣的李秦忘记了带着钱袋此玄他是身无分文当然没有办法付钱。 正在李泰不太好意思的想将自己抓过的炊饼放回摊子上的时候徐浩瑜从身后递给老板两枚铜钱。笑着说道:“正好我也饿了也给我两 见徐浩瑜付过钱了李泰也不客气又从摊子上拿起两个炊饼笑着道:“真是一文钱憋倒英雄汉。若我没有你在我这炊饼还真吃不到嘴里 说笑过后李泰拎着炊饼。慢慢的走在大街上咬了一口软软的热热的十分的香甜。 举着炊饼晃动一下对着徐浩瑜示意着李泰笑道:“你也试试他这个炊饼做的挺好吃的不比宫”不比我家里做的差 “得您一句夸奖这老杨头也算没白卖一辈子炊饼徐浩瑜笑着对李泰解释道:“这个老杨头祖辈传下来的手艺隋朝网建立的时候他家就在这陕县卖炊饼到现在他还在卖不过从他的先人传到了他的手中 “哦?”李泰哈哈一笑:“没想到您对这个街头的商贩还了解这么深玄啊 “让你见笑了。”徐浩瑜对李泰拱拱手笑道:“这陕县里不认识老杨头的人还真不多从穿开裆裤的娃娃到土埋半截的老人几乎都吃过他的炊饼而且卖一辈子炊饼却没攒下钱来。全做了善事。虽然从来不向寺庙道观施舍一文钱但每年的寒冬季节必定在城外搭粥棚救济穷人。此次水灾第一个搭粥棚的就是他老杨头当可称得上是真正的善人 “难得啊难得啊!”李泰心中佩服这个普通的卖炊饼的老汉套用了一句后世的话:“做一件善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善事。” “您说的对满陕县城里。没人敢说老杨头一个不字就是街边的泼皮见到老杨头都要恭谨的称一声“杨老爹”可比对我恭谨多 “这是他该得的 ” 李泰一边有感而的和徐浩瑜聊着老杨头一边拿着炊饼慢慢的前行。正在走着李泰现一个大约年龄在四子岁的小男孩在身侧直勾勾的看着自己顺着小男孩的目光李泰现他的目光落在自己手中的炊饼上。 李泰怕吓到孩子慢慢的蹲下身子将咬过的半个炊饼连同完好的一起递给了他:“拿着吧吃的时候小心点有些热别烫着。” 小男孩的目光在李泰和炊饼之间打转最后忍受不住香气扑鼻的炊饼的诱惑缓缓的接过李泰递过来的炊饼嘟囔了一声“谢谢。”转身就跑。 李泰疾走两步跟着小男孩来到了街角处现原来这是一家人。一今年约五旬左右老汉一个二十多岁的少*妇带着三个孩子。最小、的孩子还在他母亲的怀中抱着熟睡最大的就是来和李泰讨要炊饼的小小男孩还有一个靠在老汉的怀中。正含着手指看着他哥哥手中的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