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泰_第二百一十八章借粮与放粮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一十八章借粮与放粮 (第3/3页)

眼睛若有所指的摇头,忽然间心头灵光一现,脸色大变,语声急切的问道:“殿下说的莫非是…。”

    没让杜正伦把话说完,李泰抢过话头:“我什么也没说。是杜侍郎你自己瞎猜的。”

    看着李泰一副傻愣愣,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杜正伦缓缓的叹了一口气:“殿下,有那么严重吗?我这不也是为为了灾民吗?”

    杜正伦一惊之下,连自称都变了,由常说的“老夫”改口为“我”了。由此李泰知道杜正伦想明白了,更是不肯多说了,笑道:“小王不知道,小王什么都不知道。一切都是杜侍郎自己在拿主意。”

    杜正伦神色一正,低声对李泰说道:“无论如何,老夫还是谢谢殿下的提醒。老夫记在心中了。“

    李泰不以为意的摆摆手,笑道:“几句闲话,或者还是小王多虑了呢,杜侍郎不要放在心中。”

    李泰可以轻描淡写的不当一回事,杜侍郎对这份人情必然要记挂在心里,考虑了半响之后,杜正伦叹息一声,有些灰心的说道:“罢了,罢了。这件事情就此作罢,老夫也犯不着办糊涂事。”

    “那灾民粮食问题杜侍郎又怎么解决呢?”

    杜正伦无奈的说道:“还能怎么办?只能等待朝廷调集粮食了。粮食不够,什么都不敢去做。”

    不知道杜正伦是真的心灰意冷,还是装出样子给自己看的。但是不管怎么样,李泰的却无法对这些灾民坐视不管:“杜侍郎,昨晚小王就已经说过了,有办法解决的。”

    杜正伦惨笑一声:“殿下,这借粮都不行,私自开仓又能行吗?”

    李泰微笑着摇摇头:“杜侍郎,你怎么还不明白呢?不管是兴洛仓还是含嘉仓,都是朝廷的粮仓。用朝廷的粮食,赈济朝廷的百姓,谁又能说什么?最多也就是治你我二人的私开官仓之罪,何况这罪名能否成立还两说。即便是有罪,救活了这么多的百姓,也是功大于过,小王我都不怕,在朝廷之上,有很多老友的您又怕什么呢?”

    杜正伦心道:“我的老友再多,也不如你父皇一个人好用。”

    心中能这么想,杜正伦绝对不会傻到将这话说出来。仔细的考虑一下李泰说的这番话,重点放在最后的几句,仔细的考虑李泰话中的含义,忽然间心中一动,笑着对李泰说道:“殿下,不管哪座粮仓,老夫是不敢下令打开的。不过…。”

    杜正伦话音一转:“不过殿下若是下令开仓,老夫绝对不管。甚至还可以署名在殿下手令之后。”

    赈济灾民是杜正伦的份内之事,下令开仓也应该是他主导才对。杜正伦是年老成精,他身为安抚使的差事不仅自己不管,还推到了巡察使李泰的身上。让李泰下令开仓,他尾随其后。开仓的主导落在李泰身上,他不过是胁从。这样如果有功的话,虽然他功劳小一点,但也跑不了他应得的那份。如果是过,那么有李泰在前面顶着,他也受不到多少责罚。

    李泰心中一转,就明白了杜正伦的算盘。也不说话,只是似笑非笑的看着杜正伦。久久不语。

    半响过后,杜正伦的脸上渐渐不自然了,老脸上显lou出一抹羞红,干咳一声之后,缓缓说道:“殿下勿怪,老夫也是无奈之举。虽然老夫在朝廷老友众多,但这政见不合的也一样不少,所以…。”

    李泰哈哈一笑,打断了杜正伦的解释,摇头说道:“杜侍郎,不用解释了。兴洛仓是朝廷为了战备而准备的,不能擅动。就像您说的,这含嘉仓名义上还是皇家粮仓,小王身为皇子,虽然没有权利动用,但眼看着灾民身处水深火热之中,也要不得已的逾越一回。”

    李泰说完这些,盯视这杜正伦,缓缓的说道:“杜侍郎,不管含嘉仓的看管人员同意与否,这含嘉仓小王我是开定了,但开仓之后的事情就要劳烦杜侍郎了。后续的粮食分派,向各个州府送粮,以及这个过程中的监管问题都是您的事情了。小王就都撒手不管了。”

    “这本就是老夫分内之事。”杜正伦听到李泰肯带头开仓,心中自然高兴,笑着说道:“殿下,粮食如何用,用在那里,这是老夫分内之事,当然不敢在劳动殿下cao心。不过这监管之事,还需要殿下帮忙。您才是正牌子的巡察使,那是你的责任啊。”

    杜正伦是好意分权,将权利分给李泰一部分。也同时暗示自己的清白,不会在赈济当中渔利。

    李泰却是自家事自家知,微微一笑:“杜侍郎,永嘉县的事情早已传到长安了吧。或者长安来的信使已经在路上了。你说,我还能在洛阳呆几天呢?”

    杜正伦只顾着高兴,到忘记这茬了。听到李泰提醒,杜正伦一怔之后,到是没有多说,苦涩的一笑之后,若有所指的说道:“殿下…,你保重。老夫先去安排粮食调运之事。”

    李泰冲着杜正伦一拱手,笑道:“放心吧,离开之前小王一定将事情安排好了,马上就将开仓的手令写好,交给您。”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