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七章 (第2/6页)
然多了起来,衙门也一天比一天热闹起来,不管公务还是私谊,各衙门的官员竟是接踵而至。白天前衙拜会,中午和晚上,便纷纷到后衙来求见。 这般,渐渐地,两口子便感到有些意外和招架不住了:这些来访者中,或是字画古玩,或是金珠玉宝地,都随身带了来。子霖起初坚辞不受,可因生性温良随和,架不住人家长时间地软磨纠缠,而且看样子人家一时倒也没有请求恂私枉法之嫌,渐渐地竟有些招架不住了。 后来,倒是如茵替他想出了一个两全的计策:若是纯属人情来往的事,金银玉器、古玩字画之类,远路来的转送到近路;下属来的,转送上司或同僚。如此,虽说过手的东西着实不少,可大多又做为一种人情来往转送出去了。 此时的子霖,白天在衙门里署理公务,过一段时日到京城送达一趟公文之外,无论是做还是为人,算得上是平生最滋润也最自在的日子了!他常常对如茵说:“我吴子霖何德何能?今生竟有这般福份!”又道“其实,人活得最意的时候,恰是最应惜福的时候。否则,便是造畔开端和行事塞阻之始初了!” 如茵见子霖身处得意,竟能不忘做人的慎言谨行,自然感到宽慰和放心!看来,他倒也没有负了舅舅的一份举荐之恩! 宗岩眼见已经六七岁了。如茵有心让孩子到塾馆开蒙念书。和子霖商量,子霖却担心孩子年纪太小,舍不得孩子这时就到学堂去。说不如由他们自己承当宗岩的开蒙得了。如此,每日里虽功课不算多,然因孩子天资聪明,日积月累地,会背的书、写的字,倒比在塾馆里学生还会得多呢! 因子霖一直存着一段科举之心,故而,除了公务之外,每天都为自己定下有读书制艺的时间。闲暇时,要么打打太极拳、读读书、练练太极剑;子霖、如茵、宗岩一家三口在后衙的小花园子里是赏赏月、看看花。兴之所致时,子霖也会抚箫吹上一曲,呜呜咽咽地,或是《梅花三弄》,或是《寒江独钓》。坐在那里默默倾听的如茵,偶尔也会心有所动!只不知,是为这如泣如诉的旋律所触?还是为某种忽如其来的情绪所惑?总觉得有一种遥遥远远的、缥缥缈缈的情怀,如波似狼地悄悄冲荡着心之堤岸。 而子霖每每便能感觉出如茵突如其来的忧伤和惆怅来。虽心内隐忍着一段烦恼和痛苦,却从未说透过,倒是格外尽心地温存体贴、处处曲意疏导… 这两年来,舅舅和两湖总督张之洞大人,为了大清的崛起,除了大力推行各样新政、奏请大练新军之外,还联合奏请朝廷,从请求递年削减科举。这其间,虽遭到了朝中诸多守旧派大臣的极力反对,末了毕竟促令朝廷下谕立停了科举,同时着令各地大力兴办新式学校和各样实业。在直隶各省,率先开始了各样新政的实施。 子霖自幼进学,清知科举取仕的种种弊端和制艺的无用。加之,兴办新式学校和各样新政系舅舅的倡议和心愿。故而,表面是虽不露声色,暗里却是竭力支持——在考察呈报官员政绩时,对于各州府县兴办新式学校和实业方面成绩优异的官员,往往要格外着重地呈报直隶上司和朝廷,并浓墨褒言,请求对其隆重彰表。朝廷此时因重视各方新政的推行,竟提升了好几位在推行各样新政中考绩较为卓著的地方官员。 下面的百官眼色倒也极是灵活,见朝廷和按察衙门对新政方面的考绩格外褒奖重视,提升得也格外迅捷,自然竟相效仿。一时间,河南所属各州府县皆纷纷兴办起了各种新式学校和各样实业来。 在整顿地方吏治方面,子霖也是颇用了一番心思的。 对于那些贪赃枉法、恶迹昭彰的官吏,只要有确切证据,他便着衙门里的属下私下查理清楚,然后把罪证一一具清,直接呈报到京城都察院,自己也不直接插手署理案子。这样,上司派人下来查办时,也就省力得多了。一来二去地,倒也颇起到了惩治和警戒百官的功效。看上去,各衙门一时倒也颇知收敛,办差时也不敢太放肆妄为了。 子霖颇感欣慰!闲下来,自觉毕竟也算为报效朝廷、为国家强盛做了些许的努力。这些,当然都是因为手中有了权力的缘故。便感叹有了权力,男子汉自可实现报效朝廷国家、造福百姓的宏图大志。若是单凭一兵一卒、匹夫之勇,侈谈什么治国救民?又如何平定天下?到了也不过只是个人修修身、养养性、诚诚意罢了!只怕连齐家这一条也难以做到呵! 光绪三十二年秋,豫西几个县在一场突如其来的蝗灾过后,紧接着便流行起了大瘟疫!据当地官员通报,有几个村子,死亡人数高达十之四五! 布政使呈报朝廷后,朝廷立即下诏:受灾地区减免部分或全部课税,当地官库即刻拨放银两、药剂并谷粮赈济。 可在放赈时,一些官员怕染上瘟疫,调查受灾和发送救济时也不敢亲自下去,不过着派了些衙署中的低级官吏和差役们赶到下面。 一个偶然的机会,子霖听到了下面地方官员的抱怨。言外之意,似乎很少见到朝廷救济! 饶是子霖这般一向平和绵稳的性情,火气也被激了起来。眼下朝廷内忧外患,好容易才挤出这么一点儿救命的银子,竟有人还敢从中拦截?而且,他刚刚通过暗察私访,好歹也惩处了几起肆无忌惮的贪官污吏。他不信,还有谁仍旧这般胆大,连油锅里的银子也敢捞? 他把此事禀报按察使大人之后,因事关朝廷威治和律法,加上李大人正好也与那布政使衙门有些过节,便允了子霖亲自到下面再深入明察一番的主意。却嘱咐他:此事不可张扬,只悄悄地去、悄悄地回就是了。令他一俟摸清实情,立即呈报朝廷都察院! 为了摸清受灾真相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