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补偿 (第5/5页)
失陪一下。”栗林对实穗说道,随即走出休息室。 实穗站在门边偷瞄外面,只见栗林和真锅在走廊上交谈。真锅笑容满面,栗林则频频鞠躬道谢。 不久,演奏会开始了。按照惯例,由初学钢琴的小朋友率先演出,栗林排在第四个出场。 实穗来到观众席,看到真锅坐在最边上的座位。她一面向其他家长问好,一面径直走过去。在真锅旁边坐下时,他有些诧异地转过头。 实穗向他介绍自己是栗林的钢琴老师。真锅听后,表情变得柔和起来。 “啊,原来是你。一定很辛苦吧?” “恕我冒昧,不知您和栗林先生是什么关系?”实穗直截了当地问道。 真锅略一思索,反问:“他对你提过我吗?” “没有,从没提起。不过,”实穗说“他曾经说,他有个必须要补偿的人,那个人今天没来,所以我想也许就是你。” 真锅眨了好几下眼睛,答道:“不,不是我。”他才口袋中掏出一张名片,上面印着“综合医科大学第九研究室教授真锅浩三”的字样。 “我主要研究脑生理学。”他说。 “脑…”实穗想起由香以前说过的事“栗林先生患有脑部疾病吗?” “没有没有,没那回事。他不是生病,只是和普通人有些不同。” “不同?” “反正他也说过,以后会把原委告诉你,那由我来说也无妨。实际上,他是分离脑患者。这样讲你可能听不懂,那么,你知道人类的脑部分左脑和右脑吧?” “知道。” “左脑和右脑在正常情况下是通过神经纤维束连接在一起,也就是胼胝体。” “胼胝体…” “栗林先生读小学时,接受了胼胝体切除手术。因为他患有某种先天性重病,而切断胼胝体疗效显著。” “这样不要紧吗?我是说…把左脑和右脑分开。” “类似病例有很多,大部分患者都能正常生活,他之前也过得很好,没有任何问题。” “之前?” “他最近偶然看到一本书,里面介绍的是针对接受胼胝体切断术者的各种实验结果,其中主要引用了学者斯佩里【罗杰·斯佩里(RogerWolcottSperry,1913-1994),美国心理生物学家。他通过对胼胝体切断实验的研究提出左右脑分工理论,获得198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学术报告,因为佩里斯就是凭借这项研究荣获诺贝尔奖。” 实穗从没听说过这个名字,只能默默点头。 “这本书里提到的一项实验结果令栗林先生大吃一惊,那就是接受胼胝体切断术的人,左脑和右脑分别存在独立的意识。” “什么…”实穗惊得一震“怎么可能!” “从实验结果来分析,这是唯一的结论。通常借由语言、文字表现出的意识,实际上只是左脑的意识,右脑自有右脑的意识。” “太难以置信了!要是这个样子,怎么还能过正常的生活?” “一般人的身体是由一个意识来掌控,但对于分离脑患者,你不妨理解成两个大脑组成团队共同完成这项工作,而且这种合作极为出色。” “可这两种意识不会争吵吗?” “不至于到争吵的程度,但分歧多少总是有的。以某个男性患者为例,一天他必须在早上七点起床,但时间到了他仍在呼呼大睡,这时有人拍打他的脸,他睁眼一看,竟然是自己的左手。掌管左手活动的是右脑,也就是说,左脑还在熟睡,右脑却已起来了,因怕他迟到,就向他发出警告。” “…难以置信!” “同样的事例发生过好几宗,于是有学者想到,可以设法单独与右脑接触。但这种接触不能使用语言,因为语言主要属于左脑的领域。为此采用的是类似联想游戏的方法,把提问的回答也由左手来完成。这种方法大获成功,此前一直笼罩着神秘面纱的右脑意识终于可以了解了,虽然只是冰山一角。” 真锅的说明通俗易懂,但实穗实在不相信现实中会有这样的事,只是呆呆地望着他那说个不停的嘴巴。 “栗林先生读过这本书后,得知自己的右脑很可能具有独立的意识,为此坐立不安。不,准确来说,应该是栗林先生的左脑坐立不安。他想和这本书的作者见一面,随后就上门找我了,因为我就是作者” “然后呢?” “栗林先生向我表示,他很想和自己的右脑接触,尤其想知道右脑对自己迄今为止的人生的看法。我回答目前还无法询问如此复杂的问题。他又说,那么,他想知道右脑希望从事的职业。对他这种一心扑在工作上的人来说,人生的选择想必也就等同于职业的选择。” “这个问题有办法了解吗?” “有。”真锅点头“过去有过若干次先例,方法也己掌握,实施起来难度并不大。结果我知道了栗林先生的另一个自己向往的职业。” “难道是…”实穗望向舞台。一个小学二年级男孩刚顺利弹完练习曲。 “没错。”真锅平静地说道“正如你猜想的,栗林先生的右脑希望成为钢琴家。” “果然…” “得知这个答案时,栗林先生灰心丧气的样子连我看了都很同情。因此深感失望。但事实不是那样。听说他将参加这次演奏会时,我意识到自己想错了。他是在深深责怪自己一直以来完全无视右脑的意识。” 很长时间里,我一直在践踏一个人的心情——栗林的话再度在实穗耳边回响。 那个人,无疑就是存在于栗林脑中的另一个意识。 至此,所有的谜团都解开了:为什么他会忽然开始学习钢琴,又为何如此渴望参加演奏会。 实穗心里隐隐作痛,同时更有暖流涌起。 就在这时,穿着无尾晚礼服的栗林出场了。 他明显很紧张,动作僵硬地鞠了一躬后,坐到钢琴前。离得远远的也能听到他咽唾沫的声音。 忽然出来个中年男人,台下的观众不免很困惑,有人哧哧偷笑,有人交头接耳,也有人投来好奇的目光。但这些并没有持续太久。一个成年人来到这个舞台上,究竟需要多大的勇气,认真的人都不难明白。渐渐地,观众的目光温煦起来。 透过眼角的余光,实穗发现一扇门被推开了。她朝那边望去,只见栗林的太太、女儿正面带不安地走进来。 舞台上的栗林自然不会发现,此刻的他,眼里一定只有键盘和乐谱。 一片寂静中,《小步舞曲》开始了。 —TheEnd—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