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六章患难知己重新聚首走村串 (第2/2页)
宋礼点点头。他想起潘叔正考察河道的事来,潘叔正是地方上最熟悉河工的官员了,虽然他的问题给自己带来了一场大麻烦,可是在济宁治河,还是离不了他。主意已定,宋礼决定带着潘叔正,一起去寻找治河的能人。 宋礼来到位于潘叔正的家里,敲门的时候,听见里面那泼妇张巧云正在家里骂丈夫呢。 听见有人敲门,张淑云不骂了,推着潘叔正来开门。 潘叔正心情郁闷地打开门,看到竟然是宋尚书,惊奇地问:“宋大人,您怎么来了?” 宋礼微微一笑:“你的家,我怎么就不能来呢?” 潘叔正不好意思的说:“不是,我是不好意思再见到您,是我,给您添了这么大的麻烦。您应该恨我,不再理我才对。” 宋礼摇摇头:“哪里的话,我恨你干什么?你又不是故意的,只是经验不足,干事心切,才误了大事!咱们哪里跌倒哪里爬起来,一起想办法,把会通河治好,解决运河里没水的问题!” 潘叔正大为感动:“好,宋大人,您的心胸真宽啊!我一定给您决心做好配合,一切以治河为重。您说怎么办,咱就怎么办!” 宋礼点点头:“咱们一起去寻找治河的能人,看看谁有好主意,好办法,好经验,咱就按照谁的意见办,咱们一定要把这运河治好!”潘叔正说:“行,我也窝了一肚子气,只有把运河的水位问题解决了,我们才有活路!您等等,我收拾一下,这就跟您走!” 张巧云对着宋礼和潘叔正翻白眼,说:“你们整天治河啊,治河,姓潘的,你惹了多少事?还不够吗?下一步要满门抄斩了,我不能和你们一起去死,姓潘的,我要离开你!” 宋礼关心地问:“你走了,家里怎么办?” 潘叔正坚定地说:“大人,别管她,天天这样,咱们走!” 正好,都督周长也从金陵回来了,一见面,就大呼小叫,抱怨宋礼不叫着自己一起来。 宋礼紧握住周长的手,感动地说:“周大人啊,我这次来,不比以往,不是什么好事儿,是一趟全家送死的买卖,怎能忍心拉着您垫背?您还是回去吧,想想办法,调到别的地方去当都督吧。” 周长喘着粗气,大声说:“我周长是什么人,别人不知道,你还不知道吗?你在这里受苦受难,我不来帮你,谁来帮你?你认为我们兵部还有谁愿意来吗?” 宋礼被周长这么一抢白,心里格外感动,紧紧抱着周长,说:“周长啊,你真是个傻子,真是我的患难兄弟,生死之交啊!”周长嘿嘿地傻笑不已。 宋礼、周长、潘叔正换了便服,到运河沿线的集镇村落,走村串巷,寻访治水的能人。 晴天,宋礼他们在田间地头,寻访收获庄稼的老农。 雨天,他们走进村庄,去问有学问的乡绅学究。 早晨,他们来到集市上,躬身下问摆摊买东西的小商贩。 晚上,他们就在村庄里找人家借宿,在地上铺上干草,和衣而眠。 一天夜里,宋礼做了一个长长的梦,梦见有一只白色的鹦鹉,飞呀飞,飞到运河上,用嘴叨开运河河坝,河水哗哗地流过去了!他高兴极了,就去追白鹦鹉,可是一直追不上,摔了很多跟头,也没有追上,最后,白鹦鹉飞到了一座五彩山上,对宋礼叫着:唧唧,唧唧,大人啊,快来找我呀! 潘叔正把宋礼推醒了。宋礼很生气,说:“干嘛,坏了我的好事儿!我马上就能抓到白鹦鹉了!” 潘叔正说:“宋大人,天明了,该起来了。” 宋礼揉揉眼睛说:“我夜里做了一个梦,非常好!有一只白鹦鹉把运河的堤坝叨开了,水就哗哗地流起来了!我去追白鹦鹉,这小鸟飞到一座五彩山上去了!我们要去找五彩山和山上的白鹦鹉。” 潘叔正翻白眼,说道:“做梦的事情,哪能当真?我脚上起泡了,今天不能再走了,就在这里休息休息!” 周长也不想走了,他发牢sao说:宋大人啊,我们走村串户走了这么长时间,找到懂治水的能人了吗?没有!您想想啊,您是工部尚书,是从一品的大员,您都没有办法,乡野之人难道会有办法不成?我们还是回去吧。” 宋礼劝慰大家:“不行,我们要继续走,我们不找怎么能行?你们谁有办法?我们的身家性命,老老少少,还有大明王朝的迁都大事,不能就这么完了啊?我们一定会找到办法的!” 大家想想,也对,那里还有一点退路呢?只得打起精神来,继续向前赶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