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章.何向明 (第3/6页)
一日在校园里再见到,彼此就有了些亲切的心情,不久,老师就邀学生上家里去玩。 老师家住老西门内一条短弄,走进去,眼见到底,猛收脚转身,壁上破开一门,跨过门槛,险些儿踩空,原来有三级台阶,下台阶,略一回旋,即已进了一间灶披,左右都是杂物,夹一过道,便通往老师的家了。老师家房间的地上铺着菱形马赛克,显然曾经做过浴室,仔细打量,可见天花板下壁角里有残留的水管。房间里很凌乱,看得出没有女人的料理。老师是单身,母亲又早逝,所以,身上也是不讲究的。在这逼仄杂沓的屋内,推开一扇木窗,竟是草木葱茏,叶间挂着金盏花,不由眼睛一亮。这是出自父亲,一个老花匠的手,他一生与花木为伴。阿明是邀了同学一起去的,两个大男生立在巴掌大一块空地上,身前身后要不是皱巴巴的床铺,就是堆了菜碗饭锅的方桌,要就是摞了棉花胎的橱柜,还有一张躺椅,上面是瓶瓶罐罐的颜料,几乎都不敢动作,生怕打翻了什么。老师热情地指示他们坐在床沿,自己当地坐一把竹椅,支一画架,画一尊石膏头像素描,石膏头像险伶伶地搁在饭桌的一角。两个孩子就看老师画,老师告诉说,画画这事情,必要天天练,一天放下,就要花两天拾起。画了一气,他又让阿明来画,阿明从来没画过的,怎么敢乱动。那同学与老师一并来拉他,于是和老师换座位,接着老师往下画。竹椅和铅笔都热着,带了老师的体温。就是这样,这小屋虽乱,可却带了老师的体温。他头一次画素描,由老师一边指点,最终也画成了。半幅是老师熟练的笔触,半幅是他——一锅夹生饭,老师讥诮道。他就难为情地笑。老师说,没什么,画画就是个“练”字,只要舍得练,都能画出来。但老师并没有让那同学练,可见还是因人而异,有才华这一说。老师不说是“才华”而是说“手势”他说阿明你手势好。老师是由清心堂的一位牧师建议,在一家私人画室习了两年画,然后考入中师,毕业后分配到学校任教。他是将绘画当成手艺来对待,倘要说到美术史,亦多是类似逸闻轶事,比如达?芬奇到马路上去看野眼,将路人的脸作十三圣徒的底本,犹如他父亲将《圣经》讲成浦东说书。这样务实的作风倒是适合阿明,因为可cao作。要讲“艺术”两个字,只怕会吓退他。在阿明,是连家人间都惮于亲近的,何况艺术那样伟大的事物,高不可仰。 之后,阿明就常常去老师家。母亲知道老师单给他开课,几次让阿明请来家吃饭,虽不叫拜师,师恩总是要谢的。但阿明不接话茬。在他这样的年纪,已经渴望独立的社交,不想让家人参与。还有一种不愿将家庭示人的心理,倒不是说对自己家有什么不满意,仅只是害羞。少年人,尤其是阿明,何其敏感而且脆弱,不晓得这里那里,怎么一来就会伤着似的。不过,当母亲让他带些家乡的土产给老师,阿明倒是照办了。那土产是上回给老师看过的板栗,湖羊rou,还有家养的母鸡和鸡蛋。阿明知道,老师,还有他的老父亲。都爱喝几杯的。晚上去,就会遇到父子俩在灯下对酌。下酒菜或一大盘卤水,或一大碗炖rou,或一整只烧鸡,也不斩开,就用手撕着吃。男人家的灶头,就是这么简单而结实。父子二人也不言语,最多说一声:你吃!这样凄清的温馨,叫人看了难过。阿明的到来,使气氛活跃。因为有外人的调节,父子间的对话也多起来。所以,老师是很欢迎阿明来访的。等他喝干酒,吃毕饭,将桌上碗盏一推,房间里还弥漫着酒菜的气味,连他手上的油腻还未擦去,师生俩就摆开架式画起来。阿明素描进步很快,不久就很有样子了。有一回,趁老师喝酒,在老师画了一半的素描上接下去,饭后,老师看了,说了一句:拼盘!再下一次,老师说的又是,一锅夹生饭——不过是倒过来,他的“生”阿明的“熟”意即学生超出老师。除去石膏素描,老师还带他写生,画桌上的杯盘,床上架上的衣物,那一扇窗外的花和叶——那其实只是天井里砖砌的一方花坛,只够栽一棵树,两株花,嵌在窗框里,竟然繁荣得很。写生,老师讲究快,要上速度,还与阿明打擂台,谁先脱手。等角角落落,粒粒屑屑都画完了,师生二人便走出,到室外去了。老师的自行车驮着阿明,阿明抱着二人的画具,穿过大街小巷,往江边码头去了。 有一日,去豫园写生,出来后,老师兴犹未尽,要带阿明再去看一个园子。园子内也有亭台楼阁,砖雕石刻,并不比豫园差的,可惜败落了。阿明问让不让进去呢?老师说原先是一家人独住,门户确很严,可是后来迁入一爿街道厂,专做棉毛衫裤,就很容易潜进了。说话间车已骑到一条卵石路,陡起一道高耸的白墙,将路都挟持得窄了。老师告诉这叫烽火墙,从墙的高度就可看出宅子的威仪。门果然洞开,亦无人看守,两人轻手轻脚入内,只听有机针的嚓嚓声,并不见人影。于是放大胆子,穿过彩石铺地的庭院,转过一弯月洞门,门边有几丛芭蕉,门上浅刻两个古体字。老师辨了一会辨不出来,只得作罢,再向里去。路经一个厅堂,青砖地上垒了数十个纸箱,半掩的门里,机针声更响亮地传出,想来就是棉毛衫工场所在了。他们走过一条内廊,落地窗扇下方,有木浮雕,刻的是扇子,葫芦,箫,拐杖什么的,老师说这是八仙的用物,俗称“暗八仙”穿过回廊,到了义一个庭院,巍然立一座门楼。门楼上就好似一个小戏台,热热闹闹地雕有一行古人,携一匹马,还有无数云朵和狼花。阿明以为是《西游记》,老师纠正还是八仙“明八仙”那马非是马,而是张果老的驴。老师接着指点说,这是明代的风格,注重写实。正说话,忽然头顶响起如雷贯耳之声:胡说八道,明代哪有这般细巧的东西?是清代,我最讨厌明代的东西,粗!他们回身抬头,看见身后一幢楼阁,推窗探出一个老者,俯向底下,还伸出一只手,指向老师:我平生最恨半瓶醋!待老师要申辩,老者忽一醒悟,叱问道:你们怎么进来的,分明私闯民宅!老师也撑不住了,转身拔腿就走,阿明紧紧跟上。二人慌忙中,又错了方向,记着曾走过一个厅堂,于是撞开一个门,却是另一个,几个女人在换衣服,锐叫起来,来不及地退出,又绊在门槛上。抱头鼠窜一阵,终于走出门,却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