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九破阵乐 (第3/4页)
的刘武周! ——武德三年,击败宋金刚于柏壁。宋金刚败走介州,李世民追之,一日夜奔驰二百余里,宿于雀鼠谷,军士皆饥,李世民两日不食,迫令刘武周大惧,往奔突厥! ——同年,伐王世充,困洛阳城于铁壁重围中! ——武德四年,败窦建德于虎牢,擒之于牛口谷。闻此捷报,洛阳即破,王世充乃降! ——武德五年正月,败刘黑闼! ——武德七年,突厥寇边,李世民与之遭遇于幽州,仅携百骑与突厥可汗语,谈笑于突厥十万军前,只语却兵,盟成而退! …… 这样的战绩谋略,当然也足以杀得了自己的父亲! 却奴手中的鼓点越打越疾。他一颗少年的心也为这些豪勇的传奇激得兴奋起来。 可为师傅所称道的,主要还不在李世民的这些武功,而在于他贞观以来的德政。 李世民即位之初,即招贤纳谏,与民休息。初为皇太子时,一口气释放宫女三千多人,同时降封宗室,合并州县,与民歇力。天下再无“十羊九牧”的窘况。每岁虑囚,杀人极少……贞观三年,天下所决死囚不过七人,一时之间,四海州府,当真治理得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他曾于狱中见到死囚五百人,睹其惨况,心生不忍,尽放之还家,约期回返,重服刑役。至期,无一囚不返。李世民感慨其重信守义,一夕尽赦之…… 这样的德政惠行,他不知颁布了多少。 可就是这个颁行德政无数的皇帝,在对父亲一箭封喉后,又一口气杀了建成的五个儿子,也就是自己的五个哥哥。 ——建成之子,除太原王承宗早卒外,安陆王承道,河东王承德,武安王承训,汝南王承明,钜鹿王承义,一朝坐诛! 他们的年龄当时应该都不大。却奴心里不由暗暗想道:真所谓,何其太忍! 可这些都还不是他今日前来的原因。他今日前来,让他一腔怒气填满胸的,实是为了:云韶! 小却的眼睫一垂,心底低低叫了一声:娘! 他这次重返长安,最主要的是就是为了接回娘。娘当时说: “……砚儿,离开长安。记得,要离开长安。去跟你师傅说,他是好人,会带着你离开长安的……” “……六年,只要六年,据傩婆婆说,以你的姿质,到时就会小有所成。那时,再来接娘。娘那时会跟你走……” “……娘这辈子再靠不上别人,只靠得上你了……” 这些话他都记得。 为了这一句期许,跟随肩胛的六年,他可一直未曾怠惰过。 因为他怕,怕这六年空过。 可他重入长安时,按摊婆婆当年留下的联系方式找到了摊婆婆。摊婆婆更见其老了,约他在宫墙下相会。 他是背着师傅去的。怀着一腔热望,想,师傅他总是容得下自己的娘的吧? 然后,傩婆婆带他到了云韶宫。 当那两大扇木门咿呀而开,时光有如停止了般,殿中地上,依旧是其滑如水。云母石地,梁柱之间,蛛网暗垂。一切都没有变,只奇#書*網收集整理是少了个人。 ……云韶不在。 上一次来时,却奴清清楚楚地记得,娘是怎样的折腰而俯,俯在自己的膝上,俯在那一地云母石如水倒影的影子之上,浮在那一片韶光之上。 可如今,她已不在。 摊婆婆的面具遮掩下,看不出她是喜是悲。 她只是指着那高悬的梁木,从袖中轻轻一抛,抛出了丈二匹练。 然后她低声说:“你那时离开没多久……” “……这条练,就悬在了那上面。” 却奴怔住,先开始都没懂,然后,惘惘然地向傩婆婆手中抚向那条白练,然后,手指木木的像都感觉不到那匹练的质地。然后,那丝帛的柔软一如当日母亲的气息,弱弱的,但无可抵挡地,沿经顺脉,传递而上。 “咚”地一声,他心口仿佛被重击了一拳:所有的韶光原来终可阻断,那一条生命水一样地通过了一个结,神秘地不知道流到哪里去了。 最难奈、最不可忍受的是,整整六年,自己一直都以为,虽遥隔万里,自己还是与她同在!可、那同在的感觉原来是一场虚妄。只有自己,只有自己,一直都只有自己一个人在! 刚抓到手的,以为可以接回,可以续断,可以重生的,在那样的以为里……早已两断。 却奴喉咙里像肿了一个巨大的核,吐不出吞不下。把一个问题堵在里面,堵得面上青筋直暴,就是说不出口。 ——为什么? ——是的,为什么、为什么! ——为什么她双手做好一个圈,自顾自就把自己那流水华年自我了断? 傩婆婆低声说:“因为你们那次一见后,皇上就知道了你的存在。” “他只说了一句话:她还活着?” “只这一句就够了!” 却奴以后几天一直想着那句话,那个秦王,那个当今的天子,是如何一脸诧然地突然想起一个自己冰封起来的女人,然后诧然地问上一句:“她还活着?” 却奴手中的鼓点忽然狂愤! 那一天的感觉,让他自己觉得,自己又被打回了儿时。 他不是“小却”,不是“李砚”,不是娘口中的浅墨。 ……他还是那个“却奴”! 总是可以被轻易易就剥夺着的“却奴”! 他手中的鼓点让场中知音者都闻之一悚。 然后,却有一点轻柔从他手中流了出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