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74章地头蛇要强霸小玉 (第2/4页)
那一天能掐几斤茶?” 童小安说:“妈硬是话多,她又带娃娃又做事,能有多快?” “带娃娃了不起?我又不是没有带过娃娃。现在嫌我话多了?你小时候mama喊个不停,要这样要那样,我都没有嫌过你话多…” 三月总是最累的时候,只有下雨可以休息,雨下得大了,没法出门,郑美莲和于明浩可以补半天觉,江子纯心疼童小安起早睡晚的辛苦,也不叫他起来。 她本来以为自己也可以睡睡懒觉,但孩子却哭个不停,这孩子习惯了按时起床,到点就要起来。 她怕孩子哭吵着他们,只得起来拉着孩子在屋里不断走来走去,顺便煮早饭,弄猪食。 所以就算是下雨的时候,江子纯也没有休息时间。 有一天早上,天气晴好,大家又早早起来,郑美莲去掐茶,童小安去卖茶,于明浩帮着背到街上,送上车后再回来。 江子纯正在煮猪食,孩子哭起来,她给孩子提了尿后,拍着哄孩子睡觉,不料自己也睡着了。 灶里的柴掉了出来,引燃了灶前的一大堆柴,火熊熊燃烧,把挂在上面的腊rou的绳子烧断了,腊rou掉了几块下来,把火砸熄了一些,但随后火燃得更旺了。 但此时的江子纯却极度疲倦,睡得什么都不知道。 于明浩把茶送上车后,他回来就看见厨房里烧得红通通的,急忙从水缸里舀来水把火泼熄,又把灶前清理了,再重新烧火煮猪食。 江子纯惊醒了,想起灶里还在燃火,急忙跑过来,看见于明浩坐在那里,她松了一口气,说:“爸爸回来了?” 于明浩淡淡地嗯了一声说:“你睡你的,我来弄饭。” 江子纯哪好意思再睡,解释说:“我给娃娃提了尿后,哄娃娃睡觉,哪知道我也睡着了 。” 于明浩没有再说什么,江子纯看见灶边的腊rou和烧得黑乎乎的柴,惊疑地说:“爸爸,刚才柴是不是掉出来了?” 于明浩说:“小事,小事,房子还好好的,你别担心。” 江子纯心里有些不安,不过她又庆幸,幸好是于明浩回来了,如果是郑美莲回来看见她睡觉,又看见灶前燃火,不知道会闹成什么样。 茶掐完了,童小安卖茶的时候,有人给他捎信,说请他到省城去做厨。 童小安还没有到那么大的城市去过,很想去,于是跟江子纯商量说:“我想到省城去,你带家雨回你妈那儿去住吧。” 江子纯为难地说:“那你mama会不会抱怨?” “不用管她,她那脾气,你带着娃娃在家里没法做什么,受不完的气。” 两个人商量好了,童小安去跟母亲撒谎,说:“我们要下去重新找个门面开饭店。” 郑美莲知道拦不住,说:“不管你们,反正我没钱帮你们。” 江子纯把转让门面剩的一千七百块钱拿了一千出来,另外七百她锁进母亲给她买的那口密码箱子里。 两个人带着孩子回到t县,童小安把江子纯和孩子留在江素素家,他就到省城去了。 * 童小玉和徐绍林结婚几年后,他们总算还清了结婚欠的帐,又在原来那间屋外边接了一间卧室,一间厨房,在房背后搭了一间简单的猪圈。 不喝酒的日子里,一家人也还算相安无事,只是,又怎么可能不喝酒呢? 喝了酒以后,打架、骂架、砸东西,家里的物件年年添很多次,也年年砸很多次! 每一次最遭殃的,先是灯泡,然后是开水瓶,然后就是锅碗瓢盆… 童小玉不知道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才是个头! 孩子一岁多以后,徐家meimei约童小玉一起出去打工,徐绍林破例同意了。 徐家一个熟人把她们带到外县的一家餐厅,这家餐厅很大,光是员工就有三百多人,员工的伙食按等级分,老板吃得最好,其次是厨师长和经理,再其次是大厨和领班,然后是服务员和杂工。 她们两个刚去的被安排洗碗,吃的是最差的,别说见rou,素菜里连油都见不着。 做了两个月,挨骂受气不说,还没有拿到一分工钱,她们想回来连车费都没有! 那几年做生意的有不少都是黑心老板,把员工当牛马一样地使唤不说,还找种种借口克扣工钱,有很多人做半年一年都拿不到一文钱,直到2003年熊德明的一句“实话”引发了全社会对欠薪问题的关注,在温总理对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亲自过问下,这种情况才得到改善。 童小玉没有办法,托人给徐绍林带信,徐绍林跑到郑美莲家里,说童小玉出去打工,没有回来的路费,喊郑美莲给他借点钱,他好去把童小玉接回来。 郑美莲勃然大怒:“我把女儿嫁给你,是不是还要包给你把娃娃生下来?将来还要包你娶儿媳妇?还要包你生孙儿?我嫁一个女子给你我是不是就错完了?我就该把你徐家的事情包干? “人已经跟你走了几年了,现在还来找我的麻烦!我管她回得来回不来,她有钱她就回来,没钱她就是死在外边也没有我的事! “从她嫁出去那天起,我就没有她这个女儿了,简直又不要脸又不要命!还好意思跑到我这儿来要钱! “姓徐的,明告诉你,要钱没有,要命有一条!” 徐绍林钱没要到不说,还落了一顿抱怨,他灰溜溜回到徐家,七拼八凑,总算凑够钱把两人接了回来 。 不久,徐绍林的一个朋友找上门来,说他包了一段工程,现在需要大量工人,如果徐绍林能找到人,工人的工资是二十五块钱一天,他可以从每一个工人名下抽两元钱,找到十人他一天就有二十元,找到一百人,他一天就有二百元! 徐绍林听到这个好消息,激动得直搓手,连连答应,就到处找人去了。 那时候正是中国经济蒸蒸日上的时候,全国到处都涌现出了大量的农民工,虽然有很多农民工被拖欠工资,但是也有挣了钱回家炫耀的人,c县也有部分在外打工的人,春节挣了钱回来穿戴一新,很风光的样子,人们都羡慕不已,都想找门路出去挣钱,却苦于没有熟人带,很多人走不出大山。 现在徐绍林说他包到活了,要找工人,人们看他是本地人,就都来找他了,很快就招了二十多人。 这个工程是修公路,从c县到m县的公路中的一段,全是山路,很艰苦,但是都是农民,苦是不怕的,人们每天天没亮就动工,晚上黑了才收工。 他们在路旁搭些棚子,里面扔些麦草,夜里就和衣倒在上面睡,工地上有个伙食团,全是陈米烂菜,徐绍林在老板——也就是他的朋友——那里领来饭票发给工人,人们自己去打来吃,都是过惯了苦日子的人,对吃并不挑剔,只要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