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里女人的非常情事:搏命红颜_第182章红杏山里女人的非常情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82章红杏山里女人的非常情事 (第3/4页)

树苗,农民们只管栽到地里,进行管理,为了避免农民毁林复耕,政府给退耕还林的土地进行补偿,不仅补贴粮食,还补贴钱,但是严禁在栽了树的地里种庄稼,否则不仅不补偿,还要罚款。

    郑美莲开始对政府的做法很不理解,她没有读多少书,对温室效应、全球变暖、保持水土、绿化环境…这一类新名词完全搞不懂,她只知道,是农民就该种土地,不种土地吃什么?

    于明浩不一样,他虽然对党和政府或多或少有不满的地方,但是他对这些名词是懂的,也理解政府的做法。

    而且他也算了一笔帐,不种一颗粮食,国家补贴的粮食就比他们自己收的要多一些,温饱问题肯定是有保证,而且这些树苗又不用自己掏钱,核桃和板栗子要不了几年就能投产,卖成钱肯定也比种土地划算,所以在全村人都一片反对声中,他成了退耕还林的带头人。

    郑美莲自然又少不了和他吵,吵归吵,这胳膊拧不过大腿,政府要喊办的事几个人吵吵一阵也没有用,政府也是很聪明的,不强制性喊家家户户必须退耕还林,只是先提倡。

    除了于明浩,第一年只有村里的干部和党员们退耕还林,当然,于明浩本来也还是党员,这一年他们都领到了政府补贴的钱和粮食,人们一看,他们不点一棵玉米,不种一个土豆都有粮吃有钱拿,积极性一下子都提起来了。

    不种地了,活路少了很多,争吵的时候少了一些,心也闲了,偶而两人也要开开玩笑,有时郑美莲乱发脾气,于明浩也能让着她点了。

    政府为了加快山区建设、帮助山区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按照“要致富,先修路”的原则,扶持单位出水泥和沙石,当地人出工,以抓阄的方式决定各户修哪一段,并且各自对那一段进行永久性维护。

    在山民们两年的努力下,终于把c县的盘山公路全部修成了水泥路,连山间的羊肠小道都用水泥铺成了阶梯形,人们上街的时候再也不用旱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了!

    政府还说,要把水泥路修到自己家门口的,要修院坝的,也由政府出水泥和沙石,可以一起修了。

    于明浩问郑美莲:“我们修不修门上这段路?还有院坝修不修?”

    郑美莲不知怎么地,忽然就不高兴了:“不修!喊童小安和江女子他们自己回来修!我们把啥子都给他们修得现现成成的,他们二天光回来享受!我又不是耍不来!”

    结果,别人都把水泥路修到了家门口,只有郑美莲他们没有修。

    这个时候,于老太爷已经过世了,尤得富的老妈也仙逝了。

    老太太活了九十九岁,临死的头一天还背个小背兜在外面割猪草,她闲不住,眼睛不好使了,看不清人,谁和她打招呼她都靠耳朵来分辨声音,她的听力很好,每次打老远听见郑美莲的声音,她就要喊:“女啊…”郑美莲恨尤家的人,恨尤得富,恨尤文涛,就是不恨老太太,她恨不起来,不仅恨不起来,看见她,郑美莲心里还有一股亲热感。

    得知老太太过世了,她心里倒着实难过了一阵,全村的人都去送了老太太,郑美莲也去了,这一次她没有管于明浩高不高兴 。

    村里的年轻人都各显神通出门挣钱去了,李二娃也和他的妻子到外省打工去了,村里剩下的大多是老年人和小孩子了。

    尤文涛的女儿已经出嫁了,他本来一心想把孩子的书供出来,无奈两个不是读书的料,都只混了个初中毕业。

    尤文涛不想让儿子在土地上拾掇一辈子,找熟人带他学烧电焊,小伙子学会后到处打工,先在c县,然后到m城、省城,越跑越远,钱也越挣越多。

    见过了大世面,他越来越不满足,于是到了外省,辛辛苦苦打拼了一年多时间,自己开了门面做生意,当起了小老板。

    站稳脚后,他把尤文涛两夫妇都接过去了,尤文涛帮儿子打理店上的生意,女人煮饭、做家务,儿子有了女朋友,一家人日子过得和和美美,在那里,没有人知道尤文涛是继父,因为这一家人的亲热相处,让外人根本看不出来!

    张发财,就是靠打影子结了个漂亮女人而长期睡澡盆的那个可怜虫的两个儿子长大了,他的女人虽然漂亮,两个儿子却都长得和他一个样,又黑,个子又矮。

    大儿子张达明结了婚,妻子姓刘,叫刘丽丽,刘丽丽对张发财非常好,把公爹从澡盆里移出来,给他单独收拾了一间屋,把自己结婚的时候收的崭新的床上用品给老人铺上,张发财睡了二十多年的澡盆,终于能上床好好睡觉了。

    张达明对刘丽丽甚是宠爱,因为刘丽丽又漂亮又能干,如果不是因为刘丽丽的家庭条件不太好的话,凭张达明的人才要想娶到她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两人生了一个儿子后,张达明就出去打工去了。

    张达明走之前,他们就分了家,张发财和张达明、刘丽丽过,张发财的女人和二儿子两个人过。

    张达明走后,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只有刘丽丽一个人打理,退耕还林的粮食发下来了,喊各家各户自己上街去背,刘丽丽也去了,只是一百斤重一袋的米,她哪里背得起?

    同村的文波用摩托车帮她托了回来。

    文波的妻子在m城帮餐馆,一个月回来一次两次,文波耐不住寂寞,看见刘丽丽的男人不在家,想她必定心里也空虚,就常常主动给刘丽丽帮忙。

    他又有意无意地拿话试探,说自己妻子不在家,心里如何如何地难受,后来又说妻子有很多缺点,如果自己的妻子也像刘丽丽这样会体贴人就好了,然后就给刘丽丽递纸条,写些令刘丽丽耳热心跳的话。

    刘丽丽的家厨房在后面,有一扇窗户正对着后面的一块地,那块地就是文波家的地。文波经常在那块地里做活,纸条也是从那扇窗户扔进来的。

    张达明走后半年都没有消息,刘丽丽这颗少妇的心被文波撩拨得痒痒的难受,文波自然比张达明长得帅气得多,说起甜言蜜语来更是腻死人,文波说得过份了,她会含羞嗔怪地瞪他一眼,可是如果文波的妻子回来了,他不来撩拨她,她又怅然若有所失的样子。

    她把那些纸条塞在席子下面,晚上睡之前一个人偷偷地看了又看,然后想着那些绵绵情话进入梦乡。

    文波这两天又没有来撩拨她,她知道他的妻子回来了,她的心里怏怏不乐,心里一遍又一遍地想着文波**她的那些言语:

    “刘丽丽,我不知道咋回事,天天都想看到你,哪一天没有看到你,我这心里就像有猫爪子在挠,难受得很!”

    “怎么办?我觉得我简直离不开你了,我一睡觉就会想你!”

    “丽丽!我可不可以叫你老婆?”

    …

    中午,刘丽丽正在煮饭,文波趴在窗子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