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章秋千 (第1/3页)
第四章 秋千 “俯仰轩”所处是一个幽静的小院。轩前临水,轩后倚山。水为曲水,山是假山。这山水虽是凿池垒土所就,却也极尽自然恬静之致。 那水边有一小圃。圃中花木种植得法,一长排葛蔓在小圃架头蜿蜒舒卷,结成草书“暮卷”二字。而假山之上,如有登临,就会见到一块石碣,石上有字,铭为“朝飞” 把这四字连在一起,也就是“朝飞暮卷”了——依山而接朝飞之云,凿池而纳暮卷之雨——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大概也就是这四字的兴味所寄了。 裴红棂垂睫低低一叹,这几个字她已看得太熟了……又怎会不熟?从她来那天起,裴琚就安排她幽居于这一个单独的小跨院里。这数日以来,她得三哥之嘱,哪儿都不能去,连嫂子侄儿都没能一见。她日日也只有来此聊度暇日罢了。 还是那七月燠热的天,裴红棂独自徘徊于晚凉幽径,心里却全无欢愉。她不是不知道,如果进了三哥的裴督府,就如重又投入了一个鸟笼,一切事都再也由不得她自己做主。可这裴府外面,又是一天一地的网罗,哪里才有她可以一肆心志、随心舒卷的自由呢?裴红棂用手轻轻从自己的左肩头一直向下按着,像要自舒下那满身满骨的疲累。这几个月的疾风暴雨,她都撑了过来,可此刻一旦有暇,可以小憩,她反觉出一种说不出的累。她口里喃喃地沉吟着几句话,翻来覆去都是那几句: 杨白华,飞去落谁家?托寄黑衣双燕子,红巾乌桕可好么? 呢语不应答。杨白华,踪迹总偏差。不是泥中沾不起,便是 枝头轻轻挂。相失已天涯…… 这几句到底是个什么意思?为什么愈铮说,那《肝胆录》可托之人,排在第一的那人名讳不可说,只交托给她这几句隐语?道是:那人会派人来找自己的。如能碰见,自会认出,这几句又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而为什么愈铮会说这《肝胆录》于此世间可以托付的只有两个半人?举世滔滔,愈铮他可以托付大事的也只有这么少的人吗?第一个还是那无名之人;第二个,却是水部侍郎丁夕林——以她所闻,丁夕林在朝中跟自己相公是曾颇有睚眦的;第三个,也就是那半个人——裴琚。 他是自己的亲生哥哥,所以当日裴红棂接过《肝胆录》后,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她想带小稚回愈铮的故乡诸暨,也可顺路把这亡夫的心血交托给他。没想,他却会不接。 可愈铮却分明说过,她这一去,东密只怕也措手不及。但他们图谋大事已久,能留给她的时间,最多不过一年。一年之内,如还没找到该找的人,没有把《肝胆录》交托出去,只怕天下登成一大乱局。 裴红棂心下忧乱,如今,大半年已经过去,东密是不是已要发动?而自己,是不是已注定要辜负亡夫所托了? 她脑中正自沉吟思索,眼角忽飘过一丝红影。那红影似是在那边墙头晃了一晃,裴红棂一抬头,怎么?隔院有人?那却是谁? 可她一抬头后,那片红影却已不见。七月的夏,满院的天空只见槐榆杨柳那遮天遮日的碧绿。让裴红棂都怀疑自己是不是一时眼花看错,那隔墙适才飞起的只不过是一朵流红的飞花。 这时,她听到身后有脚步声。裴红棂一回头,只见三哥正自漫步走来。 三哥的身影较年少时富态出许多了。脸上虽依旧没有什么皱纹,裴红棂却心惊地发现,他的鬓角却添出了几丝白发。仅仅几天前,就是上次见面时,她还没有注意到。难道,这白发竟是新添出的吗? 裴红棂伸手指了指裴琚的头发。裴琚笑着叹了口气,道:“裴家之人惯白发。我小时总还不信,爷爷和父亲就都是这样的。他们三十才过,就已鬓角沾霜。没想到了我,也还是这样。” 裴红棂不知如何说,只有苦笑着摇了下头。她的祖、父,还有兄,都可以算是难得的锐意图强的官员。他们cao心处尽多,就是想不添白发料来也难了。虽然她知道他们所要护持的和愈铮并不一样。说起来,他们与愈铮要护持的甚至不是同一个天下。愈铮着眼的是天下生民,而三哥眼中的只怕只是那些典章文物和与他们同班的权贵门阀吧。他要的是一场尽可能长久的统治。 裴琚的眼角沾上苍松翠柏的阴影,现出一两丝平时难见的鱼尾细纹来。只听他道:“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年少时总不懂,通才大略如东坡老,为什么会发如此慨叹。没想自己还没到他那个年纪,却已明白其中意味了。” 裴红棂苦笑着摇摇头。她心里明白三哥是为什么前来,哪怕他口中故做闲淡之语。但世路是世路,兄妹间那一份温情毕竟是有的。她伸指轻轻捋了捋裴琚鬓边的头发,含笑道:“你还记不记得你年轻时总爱乱放狂言,爷爷对你的回答通常只有三个字:‘不老成、不老成、不老成。’现在却好了,他如见到现在的你,总要说你一句‘老成’了吧?何况,你面貌本就显少,添上这一丝白发,还更显得有气度一些。”她知三哥是个极重仪表的男子,所以才会这么轻言抚慰。想起当年那个总是粉面珠履、熏衣沐香、死爱漂亮的三哥,裴红棂的心底一阵茫然。虽然当年的三哥总不乏轻浮之气,但她情愿他那样,而不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