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十五章谍中谍上 (第3/3页)
泾州以后。可以用大军将泾州守着。石坚为了不使京兆府受到危险。必然前来反攻泾州城。那么朕再派精锐骑兵反攻金明寨。甚至威逼延州城。这样宋朝军队就会疲于奔命。不但可以救下苏将军。还可以夺下泾州。对于延州败北。元昊一直耿耿于怀。 张元说道:“陛下英明。臣也是这个意思。但是臣怕的是那个少年在金明寨如此大张旗鼓。只是一个空城计。反过来大军实际在泾州城。那么我们又中计了。到时候不但金明寨与苏将军不保。还可能在泾州中伏大败。” 张元这话使这几个人又愣住了。是啊。这不能不防。石坚在金明寨这样围而不攻。做得也太明显了。 元昊刚才地兴奋劲又一下子灭了。 过了半天。他才说道:“那么我们现在怎么办?不能坐看苏将军灭亡吧?” 张元说道:“其实真要是这样。也不难。宋朝在西北的军力虽然众多。但因为边境阔长。分布得很散。所以调动的兵力还是有限地。他要是这样做。我们可以祥攻泾州。然后大军出奇不意。直攻金明寨。不但将苏将军之围解了。而且再次祥攻延州。将石坚兵力调回。然后增兵金明寨。大军直攻泾州。同样也会取得开始地效你办法好都是好。但我们不知道这个少年究竟想要做什么?” 张元说道:“这也是臣昨晚和吴大人商议了半夜。才想出了唯一的办法。”着吴昊。 吴昊说道:“我昨晚和张大人都认为这是那个少年在用计。第一他在墩儿山一战。可以证明他在军事上不是庸才。现在这种情况下。他不怕夜长梦多。慢悠悠地进攻金明寨。一定有诡计。第二他没有在此陛下刚刚登基时。国家未稳时进攻我朝。反而攻打金明寨。再次证明他很聪明。因为在宋境内决战。他们粮草地形都占着优势。如果攻入我朝境内。那么天时地利人和。就会反过来。而且因为宋军大多是步军。行动缓慢。这是他围攻金明寨。逼迫我军进入宋境内交战地主要原因。但一力降十会。终究宋军不如我军有战斗力。只要识破他们的阴谋。将他们调入原野与我军交战。那么我军有胜面还是很大的。但正如张大人所说。现在我们不知道这个少年将重心放在什么地方?所以现在唯一地办法。就是派间谍进入宋境相探。另外派人送信到金明寨。叫苏奴儿死守城池。不管他们再怎么挑畔。也不要出城。否则大事则去。” 张陟说道:“吴大人说得极有道理。那么现在我们就派大批间谍进入宋朝延泾两地。想来这上万大军的调动。侦察不会很难的。” 张元这时摇头苦笑道:“你这样说就大错特错“为什么?” “首先我们能想到。那个少年也能够想到。就是我们间谍所能看到的也不一定是他们真实的兵力调动。相反。我听说这次宋朝搞了一个什么训练。每天都要跑步。还有蹲什么马步。稀奇古怪的方法。如果那个少年为了迷惑我们。将军队不断地拉练。我们地间谍并不能看出他们真正的去向。而且金明寨也不可能有多少时间等我们了。其次我们派出大批间谍。还可能被这少年将计就计利用。” 听到这里。杨廓大笑:“我知道张大人意思了。张大人说的是我们只能派出几个精干的间谍。才能不惊动宋人。而且还要有能力得到准确的情报。” “我正是这个意思。可现在到哪里找这样地间谍?” 自从石坚进入延州后。对所有进入宋境的西夏人进行了严密的盘查。许多间谍被暴露出来。让宋人处死。但是相反。许多宋朝间谍却冒充商人进入西夏境内。为了得到紧缺地物资。西夏朝廷还不敢轻易地动弹他们。以免这些商人伤了心。这让西夏官员感觉一切都颠倒过来。因此张元才有这样的疑难。 杨廓和元昊相视一眼。都大笑起来。元昊说道:“好。我现在就派一个间谍给你。但是你可得利用好了。他唯一一次为我们刺探情报的机会。” 张元不解。间谍用来就是刺探情报的。为什么只能刺探一次? 元昊对手下一个护卫说了一句。那个护卫随后走出。元昊这才说道:“这件事目前只有三个人知道。你们有没有听说过那个少年组织了一个叫飞蛾的间谍组织?” “飞蛾?”众人都茫然不解。 “意思就是飞蛾扑火。这些间谍一生也许和朕刚才所说的一样。只有一次任务。但这个任务成功了。他们也就可以终身享受荣华富贵。为什么夹山我党项人与契丹人火拼。如果不是这只小蛾子投靠我们。我们到现在都不知道。那就是宋军搞的鬼。” 听到元昊说完。连张元和吴昊都觉得不可思议。夹山形势之复杂。辽国朝廷都为之头疼。宋人怎能有本事搞鬼。 元昊又说:“你们不用怀疑。因为宋朝派了几只小蛾子。将夹山所有部落形势摸得比辽国皇帝还要清楚。然后宋人才冒充我族人屠杀契丹人。再冒充契丹人屠杀我族人。最后才成了夹山那种局面。不过这样也好。没有这种局面。朕怎能多出几万战士。恐怕那个少年知道此事一定要后悔吧。” 说到此处。元昊得意地大笑。当初他宁肯冒着辽与西关系破裂也将夹山地党项人带回国。固然是气辽国地不出兵。和对他的轻视。也是看中了这些几万勇敢地子民。 他笑完后。又看着面露沉思的张元说道:“张尚书。你一定不解。既然这些蛾子价值这么高。为什么会投奔朕。说来也是一件巧事。” 说到些处。宫殿后传来一阵脚步声。元昊向宫殿后拍了一下巴掌:“还是你亲自向大家说吧。” 这时走出一个书生。他面色很沉静。如果石坚在此处。他一定认识此人。他正是梅道嘉! 注:好川口大战。正是张元出的计谋。西夏军大胜后。张元看见好水川内遍布的宋军尸体。大喜。他趾高气昂地在界上寺墙壁上题诗一首:“夏竦何曾耸。韩琦未足奇。满川龙虎辇。犹自说兵机。”自得之意。溢于言表。并在诗后题言:“(西夏)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张元随大驾至此。”七万多同胞的尸体。成就了张元的不世功名。可见汉jianian是代不乏出。屡出“奇人”但是他没有在宋朝做过官。因此也不能算是jianian臣。 为了不使大家sao兴。以后利用修改VIP章节。将所有注另外加上。这样就不会算大家字数。今天首尾也不算。最后再次声明。因为为了小说将不会用严谨的考证去写。大家也不要考证我的历史知识了。谢谢。从今天起。将会每天更新一万字以上。特殊情况。那怕是少了一千字我也会说明或者请假。这段时间为了将这本书写成大家想要看的那种。费了很多的神。也遇到了很多的困难与压力。因此不断地断更。对不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