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一十九章:士子风流锋 (第1/2页)
第三百一十九章:交锋 其实如毛纪所闻,徐谦这几日既没什么寻常,又没什么不寻常,每日清早内阁当值,当值时起草一下圣旨,或者和李时、杨慎闲谈。 李时是二甲进士出身,可是为人老练。而杨慎与徐谦有着相同经历,杨慎也是状元,在正德年间,他师从于李东阳,拜李东阳为师,在其门下学习功课。 徐谦的恩师是谢迁,谢迁与李东阳都曾在刘健内阁中显赫一时,光芒四射。 从某种意义来,徐谦和杨慎的关系更密切一些,这时代的官,出身毕竟最重要,谈及师从,杨慎和徐谦都不禁唏嘘,不管怎么,二人至少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推崇刘健内阁,只是…争议也不是没有。 杨慎认为,若是朝廷jiān臣当道,大臣应该忍辱负重,坚韧不拔,继续与jiān臣周旋下。 其实这也没有什么,只是杨慎每每兴匆匆的提及这个话题的时候,徐六首同学就老脸一红,忍不住要争辩几句,倒不是他不认同这句话,可是恩师谢迁当时迫于刘瑾的压力致仕,而李东阳则继续留在内阁,他总是觉得,这位杨状元分明是在拐着弯的骂他恩师‘临阵逃脱’,这是裸的打脸啊,不反驳才怪了。 其实两个人暗中都在卯劲,师门之争只是表面现象而已,若是有人问起刘健内阁中谁贡献最大,刘健无疑是最耀眼的人物,可是李东阳和谢迁二人却很有争议,二人都曾大功于朝,也都同样为弘治中兴立下赫赫功劳,真要谁更厉害一些,还真不准。 只是徐谦和杨慎这两个学霸却不同。他们显然都认为各自的恩师更厉害高明一些。 于是乎,徐谦起草了圣旨,杨慎便会拿仔细核实,就等着徐谦有什么把柄落在他的上,自然徐谦也是这样做。 最惨的自是李时,大家都知道,作为一个两面派,压力是很大的,他对着徐谦笑。对着杨慎也笑,风一吹,他就得琢磨着往哪边倒合适,这老狐狸成了精,每天的所作所为就是安慰和夸奖。 “徐编撰起草的圣旨心思细腻。条理清楚,治河在乎于疏而不漏,若是按这份圣旨治河,必定让人信服。” “妙哉!杨侍讲的行书有乃父之风,大气开阖,媚而不妖,惊动天地也。” “徐编撰果然不愧是我大明不世出的…” 李时每日都在睁眼着瞎话。不过这几日似乎在期盼着什么,心情却都是极好,他平素生活简单,在值房里一副混日子的模样。有时令杨慎很看不惯,其实连徐谦自从上次听了他的一番琢磨之后,渐渐也对他观感下降了。 墙头草嘛,难免让人轻视。 徐谦已经渐渐融入到了这个环境里。其实内阁的待诏房日子过得还算不错,同僚们虽然不单纯。却总还算无害,下属们虽不精明,至少对他敬若神明。 其实翰林是闲职,平时也就读读书,舞弄墨而已,但凡能进这里的都是大明朝的精英,舞弄墨毕竟都不算什么。 到了六月十三,快到下值的时候,内阁那边有请,徐谦过,便看到杨廷和和毛纪二人在那儿候着他,杨廷和和颜悦色地问他:“老夫让你写一道治理松江的章程,徐编撰写了吗?” 徐谦为难地道:“时间紧凑,只写了一半。” 杨廷和遗憾地道:“明日就是廷议,时间怕是来不及了,待会儿你用些心,劳烦你今日就将这章程奏拟出来。” 徐谦颌首点头道:“是。” 就像是漫不经心又突然想起什么似的,杨廷和微笑道:“是了,明日廷议,你来负责记录廷议,如何?” 他突然问了这么一句,让徐谦警惕起来,翰林负责起居记录,这是朝廷的规矩,可问题在于,廷议的记录往往都是老油条来干的,徐谦才刚刚入翰林,上次天子和阁臣奏对,他就把事情办‘砸’了,现在又让他记录,这分明是剥夺他在朝中纳谏的权利。 翰林是有资格参加廷议的,不只是如此,翰林因为清贵,所以在廷议之中也有奏事之权,而一旦负责记录廷议,这就等于是剥夺掉了徐谦奏事的权利,总不能在这满朝武面前,徐谦在一旁作着记录,然后突然一下子跳出来奏事吧。 杨廷和或者是毛纪显然不想让徐谦在廷议中什么话,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