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同病相怜 (第2/3页)
爹爹要是活着他敢这么作践人吗?”曹cao听他这么一说也有些动情:他没爹我没娘,都是一样的苦。又望了一眼坐在上面的袁术,那袁术天生面黄肌瘦,又长着一副容长脸,细眉、塌鼻、尖嘴、猴腮,虽然服色穿戴与袁基、袁绍一样,却一点儿名门之后的风度也没有,坐在那儿嬉戏说笑,叫人看着不喜。同是一家人竟有这样的天渊之别。料他们是叔伯兄弟,也不好说什么亲疏远近的话,干脆笑了起来:“本初呀本初!人都说你机灵,我今儿才看出所言非虚。” “此话怎讲?” “你连哭都会找地方呀!这吊唁的席上落泪,知情的明白你是哭家事,不知道的还以为你哭的是胡广呢!” “嗐!”袁绍被他逗得破涕为笑“我才不哭他呢!” “哭谁不是哭?好歹他也是位列公台、荣加太傅的人。” “荣加太傅?论才干不及桥玄,论名望不及我祖父,论人品更跟陈蕃差之千里!他这个太傅说着都牙碜。”经刚才的一番说笑,袁绍的语气亲近了不少“孟德,有时我在想,世风之下官员明哲保身,现在的士大夫以何为要呢?” “这个…”曹cao觉得这个问题似乎太深奥了,即便自己再闲也不会去想,随口道“事君以忠,待民以仁。” “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是说文武相较,哪个更重要呢?” “小弟愚钝,本初兄有何见解呢?” 袁绍放下筷子:“我朝自光武帝中兴以来经籍盛极,虽武人也多近儒术。仅论云台众将:邓禹善诵《诗经》,受业长安;寇恂修乡学,教授《左氏春秋》;大树将军冯异通《左传》《孙子》;胶东侯贾复熟读《尚书》;耿弇知《老子》之道;祭遵乞资学经、投壶为乐;李忠好礼易俗;刘隆游学长安…” 曹cao听他如数家珍地列举着云台二十八将的事迹,心里已经叹服:这人如此精通本朝名将史事,莫非有意效力疆场? “所以武者亦文,所为守业,这样息兵事也可治理民政、宣扬教化。所以武者修文至关重要,上系国之安危,下关身之荣辱。反之文人也应通武事。”一番有理有据的言论戛然而止,至于通武的用处他却绝口不提了。 “听本初一论受益匪浅。”曹cao原本只是觉得袁绍风度潇洒,这会儿才意识到此人见识非凡,补充道“马援弃学随军、班超投笔从戎,皆成一代俊杰!” “所以我最近在研习兵法,以备不时之需。” “哦?”曹cao对他真有点儿知己的感觉了,他已经于兵法一道谙熟于心了。但与袁绍不同,他当年学兵法为的是淘气打群架,现在再读不过是图个消遣罢了。 两人的距离不知不觉间拉近了许多,说话也不那么客套了。他们从兵法聊到西北的战事,从游猎骑术谈到朝中好武之人,从家族琐事说到世态炎凉。一个本宦竖遗丑遭人冷眼,一个乃侯门孤子饱受欺凌,同病相怜惺惺相惜,彼此间皆有了点儿相见恨晚的感觉,后来干脆以兄弟相称了。 等宴席已毕,袁绍也不愿去寻袁基他们,拉着曹cao的手一个劲儿地说:“孟德老弟见识非凡!人不可貌相呀!日后请常到我家里来聊聊,我那里常有几位朋友,可以介绍给你认识。”曹cao连连点头。 他们俩边说边走,就迈出了胡府的大门,只见外面车水马龙,大大小小的官员各自散去。他二人的家丁小厮皆在远处,在拥挤的人群里堵了半天才寻到为袁绍牵马的家人。 袁绍来至近前翻上马身,又拱手道:“今日还另有他事,暂且别过,孟德改日有空一定来舍下盘桓。”说罢打马要走。 “本初,且慢!” 意想不到的事情出现了,为袁绍牵马的家丁竟然插了话!自古没有主家与客人谈话仆人一旁插嘴的道理,更何况他竟还直呼主人的表字。曹cao愣住了,袁绍也是一惊。只见那家丁伸手一把抓住了曹cao的佩剑:“青釭剑…青釭剑…” “你怎么会识得我这把剑?” “贤弟啊,”那人颤颤巍巍道“你不认得愚兄了吗?” 曹cao这才仔细打量这个家丁。只见他形容憔悴、面色枯黄,但眼神中流露出一种特别的气质。这种感觉似曾相识…那是在五年前一个漆黑的夜晚。 “伯求兄!是你吗?”曹cao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个衣着朴素、形容猥琐的家丁,竟然是那个当年英俊洒脱、才气出众、受人敬仰的何颙。他因闯宫失败负罪而逃,得曹cao相助逃离京师,才五年容貌改变会有这么大。当初的桀骜英气全然不见,变得如此沧桑愁苦,方三十岁鬓角已经有不少白发了。更奇怪的是,他怎么会当了袁府的家丁呢? “愚兄这些年一直记挂着你啊…”何颙感叹了一声。 袁绍见他俩相识,赶忙下马道:“二位切莫多言,这里耳目众多,万一被人认出就麻烦啦!你们随我来。”说着把缰绳拉过,若无其事背手便走。何颙低头牵马,小心翼翼地跟着。曹cao这会儿才明白,原来袁绍早知道他是谁,故意将他改扮家丁掩人耳目。想至此也顾不得自己的马匹小厮了,随着他们走下去。 藏匿逃犯有罪,而藏匿何颙这等被朝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