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桑园遇贤 (第1/3页)
桑园遇贤 浑浑噩噩也不知过了多久,曹cao才从昏睡中醒来。朦朦胧胧之间,依稀想起自己和楼异在雪夜荒郊挣命:“楼异…” “醒了,醒了!”出现在眼前的不是楼异,而是一个须发皆白满面皱纹的老汉。 “我那…” “别动!你身子太弱。你那个仆人没事!”说着他指了指身后“你这仆人也真了得!扛着两条大棍、抱着你那通号哭,都快把我这破房子震塌了。” 曹cao这才拢眼聚神观看,只见这是一间草庐,但收拾得干净细致。由于天冷窗子都关着,在地中央燃着个炭火盆,不远处还有一榻,躺着鼾声如雷的楼异,身边还放着那对五色大棍。他这才松口气,脑袋又重重摔回榻上,喘息道:“多谢老丈救命之恩。” “没这么多说的,谁叫你倒在我桑园边上了呢。”老人笑了“你这病得养啊,好好歇着吧!有什么话等你好了再说吧。” 正在这时,一个七八岁的小丫头端着药走了进来,见到曹cao醒了,笑嘻嘻看着他:“大哥哥,您也真是的,这一觉都睡了三天了。” “三天!?”曹cao吃了一惊。 “环儿,你不要这样讲话。”老汉顺手接过小丫头手中的药,吹了吹道:“算上那天晚上,你已经昏了三天三夜!快把药喝了。” 曹cao勉强抬头,把又腥又苦的药汤灌下去,躺好了又问道:“老丈您精通医术?” “略知一二吧!”老人家捋着胡须“我看你这病不但是饥冻和棒伤,好像在气上所得吧。” 曹cao点了点头。 “这样吧,你先好好将养,待身体恢复,老夫与你好好叙谈一番。”说罢拿着空碗、领着小丫头环儿出门去了。 如此又养了一日,断了汤药又灌些汤饼,曹cao也恢复了些气力,总算是能起身行动了。见身体转好,曹cao心里高兴,这才觉得唐突,忙问老人名姓。 “老夫郭景图。”老人家捋着胡子答道。 “啊!?”曹cao吓了一跳,赶忙大礼参拜。这位郭景图先生乃是旧年间人们传颂的名士。论及其名声显赫,还是在孝顺皇帝年间,即便自己的祖父曹腾活着,恐怕还比他小几岁。 “你识得老夫?”郭景图扶起他。 “听父亲提起过,您老是名声赫赫贤士啊!”郭景图笑了:“近四十年已经无人提及了。我如今不过是闲居桑园的一个乡村老汉罢了。” “您老当年曾受过孝顺皇帝的征召,又广有贤名,若是肯出来做官,恐袁、杨二公都不能比及,您绝不亚于陈蕃、胡广、闻人袭那些位老臣。” “皆是过眼烟云罢了。”郭景图摇摇头,又拿过曹cao换下的衣服“你叫曹cao,是顿丘县令?” “不才正是,但是尚未到任。”曹cao再次施礼。 “嗯。老汉有生之年能再见你这等清廉之官,算是得了安慰喽!” “不敢欺瞒老前辈。”曹cao脸一红“晚生负气离京,所以未及召集更多家人,不过尚有一车五仆。在偃师县将车马曾与一离乡妇人,巩县、荥阳一路将衣物周济了逃难之人,渡黄河又遇贼人剪径,两个从人携盘缠而逃,错过封丘驿,饥馑涉雪才落得这步田地。” “哈哈哈…倒是蹊跷。” “晚生实在是不谙世事,叫老前辈见笑了。” “不谙世事又有什么不好?”郭景图一摆手“天下人皆心机忒重,殊不知心地纯朴之人更能有大作为。昔日周亚夫细柳挡王驾、邓禹邺城追光武,寻常人不也以为他们是痴呆吗?率性而为才是真丈夫!” 这句话倒是与桥公说的一样,曹cao暗想。 郭景图又问:“你年纪轻轻,不知为何事牵挂郁闷?” 曹cao叹了口气,便把上书言事,遭曹节等人明褒暗贬,隆冬时节被迫离京的事情都说了。 郭景图听着不住点头,最后道:“年轻人,你何必苦恼此事。在京如何?在外如何?既然是身入仕途,有志为民谋福,又何必计较身在何方呢?” “老前辈教训的是。我原来为官只求身居高位,谋取一番名声。现在想来是错了,这些天一路行来,耳濡目染无不惊骇。这才明白百姓疾苦、世间多舛,原来我一直都狭隘得很!”曹cao惭愧道。 “你能见到这一层就很好,日后改过从新也就是了。” “不过晚生愁苦之事实不在此。” “哦?”“老前辈可知我身世?”曹cao知他已经见过印绶,想他一定也看过官防文书。 “老夫还不知。” 是啊!人家是一代贤明之士,怎么会偷看别人的文书呢?曹cao娓娓道来:“晚生祖父乃先朝大长秋。”他不好直言祖父名讳。 “你姓曹…哦!我知道了…知道了…”郭景图眼睛一亮,他本孝顺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