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章 (第2/4页)
政,是个老好人。 上个月聚餐时,张董带儿子铭生一道前往,一顿饭下来,大伙儿都在开玩笑,直喊着张董找着媳妇了,又说楚琳有“卖相”,符合老一辈“会生儿子”的要求。 “真讨厌!”楚琳对着镜子扮个鬼脸。 “小琳,电话!”楚mama在客厅呼唤着。 拿起分机,坐在床上,楚琳玩弄着头发,懒洋洋地“喂”了一声。 “楚琳!”是季伟打来的,除了他的声音,还有沸腾的车声、人声。 “你在哪里?好吵哟!”楚琳捂住左耳,希望能够听清楚一点。 “师大夜市。吃饱了没?” “还没,我等一下要去上课!”楚琳立即回道。 她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这么骗季伟。 直觉告诉她,季伟是个乏味、无聊的小男生。 “那——好吧!。本来想去你们家坐坐的…你去忙吧!我反正也没事。” “噢,你没回台南?” “回去一个礼拜,想看书就又回台北了。” 楚琳有点不好意思这样子骗人。 不过,她想自在一些;季伟是个呆板的男孩子,见了面老是谈哲学、法律、历史、社会等专业的东西;当然,她很高兴和他相处时可以多吸收一些知识,补充自己的不足;但是,季伟每回聊到三更半夜,仍是一副稳如泰山的姿势,除了上厕所,几乎一成不变地双手抱胸坐在沙发上。 可怜她——阿欠连天,或靠或卧,八百个姿势换遍了,眼皮沉重得快要盖到鼻子上了。 这小子,仍然有如课堂说教的老师,丝毫不为所动。这样的聊天,有时候真是折磨人。 放下电话,楚琳懒洋洋地趴在花枕头上想着—— 我真是可恶!季伟一个人住台北,又没什么亲友来往,也是挺寂寞的;不像我,四海之内皆兄弟,整天呼朋唤友的,好不热闹! 而他,守着小房间,平常交往的同学也都各自盯着女友去了,不管怎么说,看在徐津平的面子上,我也应该照顾他。 徐津平?对了!好多天没接到他的信了。 记得三年前,因为业务的关系认识了徐津平,这位大哥看起来斯文儒雅,不像是干业务的,看不出任何“冲劲” 楚琳心里清楚,徐津平做不了多久。 果不其然,今年春天他辞了工作,回到老家准备考试,决心进入公家机关。 和楚琳一样,徐津平也热爱文学、艺术、音乐,两人言谈相契、个性相近。他对楚琳带着一份包容,至少,不会被她的男儿作风吓跑。 想着、想着,楚琳突然对季伟感到抱歉了起来。 “唉!我应该多关心他一点,徐津平一直嘱咐我多照顾朋友的,而我,却连他的十分之一都做不到。” 楚mama做了两样小菜,母女俩简单用餐后,楚琳告诉母亲,想去木栅看看季伟。 “那好,我织了一件背心,你拿去给他;本来是给你弟弟的,结果太小了,我看季伟的体型正合适。” “妈,现在是暑假-,你别关死人了!” “暑假?暑假怎么样?再过两个月就秋天了,冬天来了才找衣服穿,就来不及了!” 又好气又好笑地看着母亲走进房间。 楚琳好爱她:爱她的糊涂,爱她的固执,爱她的宽大无私。 她的眼眶又红了!可怜的母亲,一生辛劳落得今日下场。 十年前,爸爸另筑爱巢,mama和楚琳、弟弟在身无分文的情况下重新开始。 他们咬牙奋斗,为生活打拼,好在没有太多债务,日子在平淡中带着温馨,他们彼此相爱着。 “包一包,免得小子嫌难看不穿。”楚mama细心地包装,但是,还是土土的。 “不会啦!配他刚好,反正季伟也是土土的。” “你这丫头,怎么这么说话?太伤人了!女孩儿家,要注意口德。” “好嘛!只是开玩笑,别认真嘛。” 母亲向来称呼季伟为“小子”,看来很疼爱他。 “这小子会读书,你们要是都和他一样就好了!”楚mama收拾着房间,嘴里叨咕个没完。 ∫∫∫∫∫ 走出巷子,楚琳数着脚步,和影子玩游戏。 晚风清凉,她的心情也跟着轻快愉悦了起来。 路边的狗儿们互相追逐,在夏日花香里享受着难得的悠闲。白天车多,出入的人也不少,不像现在,巷子里空荡荡的,只有几位老人摇扇品茗,说着往事。 到了木栅,她看到站在院子口的阿奇。 “阿奇,没出去?我来看季伟。” “‘靠得住先生’还没回来,不过,还有一位朋友也来看他。对了,你也认识的,叫徐津平。” “噢!他上台北竟然不先来拜码头!” 楚琳冲进屋内,高兴地和津平抱在一起。 “津平,你好过份!”楚琳打他三下。 “小琳!我打过电话了,你妈说,你还没到家。所以,我随便吃点东西、逛了一会儿就到木栅来了。”津平一百八十公分高的个子,俯首望着甜美的楚琳。 他搂着楚琳,摸摸她的头,关心地左看右瞧。 “看什么?”楚琳鼓起双颊,亮晶晶的眼里满是笑意。 她把身子偎在津平怀里,让他摇着,好像小时候爸爸抱她一样。 “津平,你看什么啦?” “看你可爱的样子,我想咬你一口!” “可以!你先唱首歌给我听。” “哈!我才不上当。等会儿,你会拿你的蹄子给我啃!”津平大笑,他知道楚琳不会这么干脆。 “可恶,竟敢说我的脚是蹄子!先生,请你把你的爪子拿开!”两人打闹成一团。 津平没有姊妹,自从认识楚琳后,他就非常喜欢她的爽宜,至少,她的肢体语言多得让津平惊讶。 家中五个兄弟,津平排行老三,父亲在他读中学时就过世了,母亲独自抚养他们长大。因此,在家中,母亲是极具威严、不苟言笑的。加上深受日本教育的影响,母亲内向、敏感,对人对事常有偏见。 “上不着村,下不着店”是津平形容自己在家中处境的名言。 身为老三,的确有利有弊:好处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