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威尔传_5实地访问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5实地访问3 (第1/3页)

    5、实地访问(3)

    令人高兴的是,菲尔兹夫人是个比较坚定的人。她读了这本书,把它拿到斯特兰德·摩尔的办公室去,说服摩尔看看这本书。摩尔看了书之后,给奥威尔写了一封忠告信。在摩尔的出版社表示愿意帮他出版这本书之后,奥威尔在4月底又给摩尔写了封信,详述了书的遭遇:1930年6月份,他最早尝试将这本书寄给海角书局;1931年夏天,他将稿子改写之后又寄给他们;艾略特曾表示过少许的兴趣。如果你们有可能接受这本书,奥威尔提出,能否请你务必匿名出版,因为“我实在没法以它为荣”既然如此,当初奥威尔干嘛又一心想让它出版呢?从奥威尔早先给摩尔的一些信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出版业的一无所知,出版业人士提出的一些要求就足以将他吓住。接下来的几年里,摩尔的出版社才开始不断接受业外人士的一些建议,一些人找翻译做,还有一些询问那些最简单的出版流程。奥威尔和他们初次合作时,提到了他正在写作一首长诗,诗是关于伦敦一天的生活的,奥威尔说“这段时间结束的时候应该能写好”这时,奥威尔突然想到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这种文章不会给任何人带来什么收益”的确如此。他曾跟查托和温德斯出版社提出要翻译一本左拉的小说,可是,这份工作也不会给他带去太多的快乐。对于奥威尔这份不谙世事的天真,摩尔都容忍了,一方面显示了摩尔极好的耐心,另一方面也表明他的确对奥威尔的作品很感兴趣。此外,我们还可以看出,此时的奥威尔对于自己刚刚起步的事业,对于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作家都非常的迷茫。社会报道、长篇小说、文学翻译、“长”诗(在当时被看作古董的体裁)——所有这些在30年代早期的时候,似乎都曾符合他对文学道路的想法。这首关于伦敦的诗他断断续续写了好几年,最终以《伦敦乐事》为题发表,描述了《让叶兰继续飞扬》中戈登·康姆斯道克对闲暇时光的痴心追求。

    奥威尔所说的“这段时间”的结束标志着他30年代早期生活的结束和他生活方式的转变。和许多其他战时苦苦奋斗的作家一样,奥威尔此时开始为还处于黑暗中的下层社会的私立学校工作,我们不知道他是怎么在伦敦西部的赫斯霍桑高级中学找到给男生上课的工作的。伦敦当时有很多教育中介机构,很可能他是向其中的一家申请的。对于一个由当时的顶尖级学者培养出来的伊顿毕业生来说,即便他非常不喜欢伊顿的学习经历,到赫斯霍桑高中教书绝对是份掉价的工作。除了他,学校另外还有一个教员,那就是校长。全校学生不足20人,都是当地一些看不起公立学校的小资产阶级者的儿子。学校安排奥威尔住在学校的管理者尤恩森家的底楼,有2间屋子。尤恩森另外供职于当地一家生产“主人之声”牌唱片的工厂。跑到伦敦西部这个不知名的小地方来,迫于生计干了一份不喜欢的工作,奥威尔痛苦到了极点。盛夏的时候,他在给埃莉诺的信中提到了赫斯这个地方“上面这个鬼地方”——就是信上寄信人的地址“是我见过的最荒芜的地方之一”(在《牧师的女儿》倒数第二章,真实地再现了这里的环境氛围)。奥威尔和埃莉诺的友情也没有很大发展;尽管这封信是开学2个月后写的,埃莉诺连奥威尔的行踪都不知道。霍桑学校的这帮学生对奥威尔的印象是,课堂上很严肃,但课后话要多一些,随时乐意教你画油画,曾经带了他的一个学生到当地的沼泽地去收集沼气。那个学生还记得“这个不近人情的”布莱尔老师曾把他屁股打得一个星期坐不了凳子;但他对这段师生间的过节没有丝毫怨言。他还精心编排了一部戏剧,《查理二世》,这部戏剧在《牧师的女儿》中也写到了,故事情节复杂,服装设计也下了很大工夫。

    隐居在这样一个小地方,很少有机会出去,奥威尔又开始写作了。从他这段时间的信件和评论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宗教有着极大的兴趣,尽管有时候是带着嘲弄的口吻,但其中仍然包含着真诚的本质;确切地说,他这方面的兴趣源于他对宗教用具的非常详尽的了解,还有对其中一些岌岌可危的问题的认识。可能,我们在这里讨论奥威尔的宗教“立场”的做法是不对的。他曾经对戴维·阿斯顿说过,要检验一个人是否忠诚,只要看他信不信有来世,言外之意就是,如果有人信来世,可见他是不虔诚的。但是,早在他事业的起步阶段,奥威尔就在研究何谓移位了的宗教敏感性。他认为,这个国家以及每个个体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认识并且积极调动丰富的人类情感,而直到最近,人类的情感才被引导到宗教教义的遵守上来。他花了6篇文章来陈述他的观点:人类已经失去了灵魂,而且还没有找到一个替代品。当他们真的找到了一些东西的时候,却是以极权主义和独裁政治的形式表达出来,cao纵过去,无视未来,这对于前进中的30年代而言尤其危险。在同阿斯顿的那次谈话中,奥威尔指出,一个人的道德意识完全取决于他是否关心死后会发生什么。

    尽管奥威尔后来才探讨个人的道德观与是否信仰上帝之间的关系,他对于精神信仰问题的极大兴趣却显而易见。他父母在索思伍德镇的朋友凯尔夫人是个天主教徒,曾借了一本书给他——卡尔·亚当的《天主教精神》。奥威尔给这本书写了一篇书评,寄给《新英语周刊》,可见他对精神信仰问题的兴趣显而易见。尽管奥威尔并不是一个没有判断力的人,但他在显示自己对当下的宗教政治熟悉的同时,由于说了一句“除了天主教徒自己,很少有人懂得要严肃地看待教堂”这句话激起了极大的民愤。人们开始争论。著名的天主教护教论者马丁德尔神父也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