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章太空城 (第4/5页)
声同时响起。 7、历史资料(一) 人类对于火星的注视可以说已经很久了。 早在人类开始进行空间探测之前,人类对于火星的认识十分有限,其资料绝大多数都是在火星的大冲期间观测到的。 所谓“火星的大冲”是指火星与地球距离最近的日子。火星是地球的近邻,在它每780天一次的冲日到来之时,两者的距离几乎是两者轨道的半长径之差;而在大冲期间,这个距离甚至会缩小到5500万千米左右。这时自然是人类对于这个红色邻居进行观测的绝好时机。 人类对于火星的空间探测则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 在所有的——尤其是开始的——空间探测中,并非每一次都获得了成功。在人类刚刚向火星进发时,当时的苏联和美国最初的6艘飞船都没有能够顺利抵达目标,也没有获得任何资料。 最早获得成功的是美国于1964年11月发射的“水手4号”飞船。它于1965年7月15日在距离火星9850千米处飞过,发回了21幅火星的照片。从这些照片中,人类第一次发现原来火星表面也存在着环形山。 此后,美国的“水手”系列飞船——“水手6号”“水手7号”“水手9号”以及苏联的“火星”系列飞船——“火星3号”“火星6号”“火星7号”也都相继完成了相当广泛的科学探测。只不过“水手9号”不幸遭遇了火星的巨大尘暴,没能更好地完成它的任务。 对于火星探测最成功的还是美国的两艘“海盗号”飞船,它们于1976年降落到火星表面上,一直在为人们发回大量的珍贵资料。 在1975年8月20日,美国的“海盗1号”火星探测器升空,并于整整11个月后的1976年7月20日在火星成功地实现了软着陆,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寻找火星生命存在的证据。不到两个月后,1976年9月3日“海盗2号”也在火星成功地进行了软着陆。这两次探测虽然都没有获得在火星上存在生命的确凿证据,但在火星上却找到了维持生命所必需的元素。 本来,对于两艘“海盗号”登陆后的工作时间原计划是90天,但其中一艘登陆舱却整整连续工作了6年多,直到1982年11月才停止了它的工作。 因此,现在人类才拥有了详细的火星表面地形图和地貌图。 进入在20世纪最后10年以来,人类再一次掀起了一场探测火星的热潮。 1996年11月6日,美国的“火星环球勘测者”从卡纳维拉尔角发射成功,向火星进发,并于1997年9月12日进入围绕火星的椭圆形轨道,同时逐渐降低高度,进入火星稀薄的大气层。然而就在此前不久,造价数亿元的俄罗斯火星探测器却在一声爆炸中化为乌有。 8、露天咖啡厅 好在郭威和张晓玮与帕普相处的时间并不太长,否则这个故事就要提前结束了。 帕普在管道列车上只坐了一站就下车了,也许他需要与他的同伴取得联系? 而郭威和张晓玮,则一直乘坐着管道列车继续前进。 “我们到底要去哪儿?”张晓玮忍不住将这个问题再一次提出来。“就这么在金色管道里兜风?” “难道不好吗?”郭威把目光从车窗外转回到张晓玮的脸上,好像被逗笑了似地故作夸张状。 “咱们从事一点新闻工作怎么样?”张晓玮恳求郭威。 郭威认真地想了想,然后点点头。“先带我到个清静地方去。” 于是,两人在一处附近有露天咖啡厅的车站下了车。 你是否理解太空城的露天咖啡厅呢? 在太空城里,是不可能有所谓真正的“露天咖啡厅”的。因为这样的地方将完全暴露在宇宙太空之中,而在这样的无氧环境下,人类根本就无法存活,更不用喝什么咖啡了。 要想在这样的环境下生存,唯一的办法就是穿上笨重的宇航服——尽管这种“笨重”与上个世纪的“笨重”早已不可同日而语。但是,这样的话也就同样没法喝咖啡了。 事实上,在需要穿着宇航服的地方,都是太空城需要检测和维修的地方。尽管供人们身着宇航服直接享受宇宙风光的地方也不是没有,但还是极少。 张晓玮带着郭威来到的这个“露天咖啡厅”实际上是太空城的一个边缘地区,它是一片在巨大透明屋顶覆盖下的宽阔空地。如果在夜晚的时候,你将在这里看到没有受到任何光污染的满天繁星。而现在,却正当百昼。 在太空城里,人们本来就保持着千百年来养成的习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而在太空城的原始设计中,它的自转周期与地球刚好吻合,这也就更加强了人们这种习惯的保持。 不过在白天,还是需要有一定的保护措施。比如在这个命名有欠妥当的“露天咖啡厅”如果没有透明屋顶的自动变色调节,直射的太阳光将穿透仅充填着氧气的空间,把它所有的有害射线都慷慨地洒泻到这些消闲者们的身上。 但是现在这种情况并没有发生,张晓玮和郭威舒适地品尝着咖啡,而且张晓玮坚持要由她来请客。 “这样吧。”张晓玮一副悠闲的样子。“保密内容先不讲,您能把背景材料先透露一点吗?” “背景材料嘛…”郭威举杯沉吟。“从哪儿说起呢?” “从最初的说起。”张晓玮表现得极有耐心。 “要是真‘从最初的说起’的话,那就要追溯到将近一个半世纪以前了。”郭威皱着眉头思索。“比如说1877年。” “1877年?”张晓玮回忆着自己在中学时代和大学选修课上学习过的内容。“不是什么特别的年代呀?美国的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都已经胜利了将近100周年,欧洲的工业革命和欧洲的社会革命也进入了尾声,而苏俄的十月革命还远没有开始,此外没有什么特别轰动的大事呀?” “从社会进步的角度来说是没有什么,但是从其他方面来看呢?”郭威摆出一副演讲的架式。“比如说天文学。” “天文学?”张晓玮的思路已经开始沿着郭威的讲述前进了。 9、历史资料(二) “对。天文学。”郭威正式开始了演说。“1877年,意大利天文学家斯基帕雷利通过望远镜发现火星表面具有一些纵横交错的‘线条’,消息一经传开,顿时引起了全世界的一篇哗然。” “啊,这我可听说过。”张晓玮微笑着倾听,不时地还要插上一两句话。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