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章雪 (第3/3页)
沉默显然不太可能让女人的手源源不断地温热。是的,马丁格,显然应该是马丁格。马丁格是维格的上师。走向自己的精神导师,内心乃至手心或许就是越来越热?这在维格是可能的,维格说过,她也曾在雪中打坐,在她最绝望的时候也曾在雪中坐了很长时间,以至最后也慢慢感到身体温暖,差点儿就把雪融化了。王摩诘对此颇不以为然,认为那与其说是打坐,不如说是疯,疯狂也会产生能量。不过今天他们没再谈论这件事,他们在谈马丁格的父亲。维格对马丁格尊敬有加,但对马丁格的父亲却奇怪地淡漠。 老先生这次真的要来了,王摩诘告诉维格。 让-弗朗西斯科·格维尔,怀疑论哲学家。 维格淡淡地准确地说出老人的名字。 --老头可是大人物,法兰西终身院士,在西方很有影响。 马丁格这么告诉你的? 维格不相信马丁格会这么说,王摩诘说: 不用马丁格告诉我,十年前我就读过老头的书,商务出的,我还见过老头的照片,老头现在应该快八十岁了。 他来干什么,还是要和马丁格对话? 当然,要不他才不会来西藏呢。马丁格也决定了,准备迎接怀疑论的父亲。 这么大岁数了,不要命了。 追求真理的人都是这样,特别是西方的一些大师。 你别崇洋媚外了,是不是你鼓动了马丁格? 崇洋,并不媚外,你得分清楚。你想想,一个是怀疑论哲学家,一个是西藏佛教的信仰者,又是儿子和父亲,他们对起话会是多么有趣?他们怎么对话?在什么维度上?而且,这么重要的对话内地整个学术界都不知晓,这太神奇了。 你想参与对话? 可惜我的法语差了一点儿,恐怕得有劳你了。 我会照顾好老先生,可我不想听他谈论什么。 你不用担心马丁格,马丁格没问题。 我怎么会担心?你真可笑,我才不担心呢。 王摩诘认为维格对让-弗朗西斯科·格维尔老头的冷淡虽然有宗教上的原因,但仍然是女人式的反应。换句话说,维格的反应不是一种理性的反应,而仍是一种情绪化的反应,这一点王摩诘对维格了如指掌。他们断续地说着,出了树林,来到了那片科幻的白色世界。他们到了飞来石前,但是没有马丁格。 石上除了雪,厚厚的雪,什么也没有。 --奇怪,马丁格明明就坐在这儿,就是这块石头? 王摩诘边说边照,四顾茫然。维格不说话,没什么可说的。 手电环照四周后,再次落在赫然的飞来石上。 就算马丁格后来走了,怎么一点痕迹也没有留?就算痕迹被覆盖了也不会一点看不出。真怪了。不,不会有错,就是这儿。 前面不远,是下午他的学生戏雪的地方,那地方现在仍有许多模糊的脚印,手电光下它们清晰可见,狗也在那儿奔跑过,狗的蹄印也可以看出。 只有飞来石上天真未凿,一派浑然。 这不太可能吧?王摩诘认真地问维格。 你问谁呢?维格回答。 维格紧紧抓住披肩,似乎在颤抖,看来感到冷了。 难道马丁格会飞?就算会飞,也不会无痕呀? 他可能根本就没在过。 那么说我出现了幻觉? 谁知道你在想什么,你到底什么意思?这大雪天让我出来? 你的意思,我想你了? 维格看了一眼王摩诘,扭头便走,不辞而别。 王摩诘站着没动,用手电照着维格照维格着咔咔做响的脚下,照摆动的辍满雪花的长发,照腰身,甚至臀部,照前方。维格走得很快,越来越快,不一会儿便消失在静静的白色的林中。王摩诘收回手电,像什么也没发生一样继续照飞来石。 纷扬的雪花在光柱中异常清晰,像急雨一样,唯有飞来石上浑厚的雪一动不动。飞来石上的雪好像天真未凿,好像还在发育,好像是一种梦,他的学生跑向这里,他们像鸟一样,他们是无意的,正如鸟是无意的。他们早就看见了马丁格,他们熟视无睹,鸟儿见得多了,他们也见得多了。他们奔跑,打闹,狗也跟着跑。是的,狗也跟着猛跑,主人和雪打作一团,它们也打作一团。它们一会儿窜入树林,一会儿飞跑出来,它叫大灰,我用汉语叫它也听得懂,大灰非常安静,甚至可说是安详的,好像它是讲师,我是助教,或者相反。我继续讲《天上的街市》,学生们大声朗读,整齐而有韵味,一切都相安无事。大灰安安静静煞有介事站了一会儿,也许觉得上课学习也不过如此,忽然朝天打了个哈欠,一抹头下了讲台,没事儿人似的出了教室,门也不给关上。 它觉得挺没意思的,它对我是否定的。 我在乎它的否定吗? 不。是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