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一章 (第2/4页)
只有母亲和弟妹们的一些来信,而且阿萨还不见好转,他母亲暂时还回不来——丹佛家境又是那么困难啊。她正在寻摸一个事由,一面到某个神学校任教,一面护理阿萨。不过,她正在请求邓肯·麦克米伦牧师常来看看他。此人是一个年轻牧师,是她在锡拉丘兹演讲时候遇到的。他既为圣灵所嘉佑,心地又是非常善良。她相信,要是这位牧师能常来看他,那末,在他这么黑暗困顿之际,她自己又不能跟他在一起,克莱德一定会觉得此人对他很有帮助,可以成为他精神上的坚强支柱。 当格里菲思太太为了营救儿子,向附近各处教堂和牧师寻求帮助的时候,并没有得到成功,可是,她在锡拉丘兹却遇到了邓肯·麦克米伦牧师。他在那里主持一个独立的、不属于任何教派的教堂。他这个年轻人,跟她和阿萨一样,是个未经授予神职的牧师,或可称为福音传教士,不过,宗教热情更要强烈得多。远在格里菲思太太出头露面以前,他早已看过很多有关克莱德和罗伯达的报道,并且相当满意地认为,通过这么一个判决,也许正义得到了伸张。但是对于格里菲思太太满怀悲伤,四出奔告,寻求声援,他又深为感动。 他自己就是一个忠心耿耿的儿子。由于他具有一种高度诗意、易动感情(但过去深受压抑,或是加以纯化了的性欲)的天性,他如同这个北方地区很多人一样,对克莱德被控所犯的罪行,也是在感情上很受震动。罗伯达那些充满激情和痛苦的信呀!她在莱柯格斯和比尔茨时多么凄惨的生活呀!这一切在他跟格里菲思太太邂逅以前,不知有多少回他都想到过。看来罗伯达和她的家庭,正好代表了他们出生的那个充满诗意的美丽乡村那里质朴、崇高的道德。毫无疑问,克莱德是有罪的。殊不知孤苦伶仃的格里菲思太太突然出现在这里,坚持说她的儿子是无辜的。同时,克莱德却关押在牢房里,注定要死。这可能是根据什么奇怪的反常行为成事态,法庭竟然错判了,其实,克莱德从表面上看是并没有罪的,是吧? 麦克米伦的脾性特别——桀骜不驯,不知道妥协,堪称当今的圣·伯纳德、萨沃那罗拉、圣·西米恩、隐士彼得①。人生、思想,以及所有一切的组织和社会结构,在他看来,都是上帝的语言,上帝的表现和呼吸。就是这样。不过,他认为,魔鬼及其愤慨还是有它们的地方的——这个从天堂里被赶出来的撒旦,在地球上来回转悠着。可他心心念念想到的,只是耶稣的八福词②、登山宝训③、圣·约翰和他直接看见耶稣,以及他对基督和上帝的解释④。“不与我相合的,就是敌我的,不同我收聚的,就是分散的。”⑤这是一个离奇、坚强、紧张、纷乱、仁慈、具有自己独特之美的灵魂;为苦难而悲伤,并渴望一种在人世间难以得到的正义—— ①本段前后提到的诸人名,多半为基督教历史上的圣徒。 ②详见《圣经·新约·马太福音》第5章。 ③耶稣登山训众,说“虚心的人”等八种人有福了,故称“八福词” ④约翰说:恩典和真理,都是由耶稣来的,从来没有人看见上帝。次日约翰看见耶稣来到了他那里。详见《圣经·新约·约翰福音》第1章第17、18、29节。 ⑤引自《圣经·新约·马太福音》第12章第30节。 格里菲思太太跟他谈话时坚称,他应该记住罗伯达并不是完全没有罪的。难道说她不是跟她的儿子一起犯的罪吗?他怎能完全替她开脱罪责呢?是法庭铸成了大错。她的儿子极不公道地被判处死刑——都是由于这个姑娘那些令人动怜、罗曼蒂克、富于诗意的信所造成的。那些信压根儿不该都抛给全是须眉汉子的陪审团。格里菲思太太认为,凡是涉及一个罗曼蒂克的漂亮姑娘的惨案,这些须眉汉子就不可能公正无私地作出判断了。她在自己的传道活动中也发现这样的情况。 上面这种说法,邓肯牧师觉得既重要又很可能确实如此。据她那时说,要是有哪一位富有权威而又正直的上帝的使者能去探望克莱德,以自己的信念和上帝的话语的力量,让他认识到一个她深知他至今还不明白的道理——至于她本人呢,一是她已心烦意乱,二是作为他的母亲,所以未能向他说明这个道理——就他不朽的灵魂在今生来世来说,他跟罗伯达那种罪孽该有多么邪恶、可怕。这样,也许他会在上帝跟前满怀崇敬、虔信和感恩之情,让自己的全部罪恶通通洗净涤尽,可不是吗?要知道反正不管他犯没有犯过目下控告他的罪名——而她则坚信他没有犯过——可是,在电椅的阴影下——他不是随时有碰上一死的危险,(甚至是在最后判决以前)被召唤到主的跟前吗?身上还要背着那通jianian的死罪,更不用说他不仅是在罗伯达跟前,而且还在莱柯格斯另一个姑娘跟前所有那些扯谎、负心的言行。难道说他不能通过改信基督教或是忏悔把所有这一切罪恶洗净涤尽吗?只要能拯救他的灵魂——那她和他也就能在今生今世得到安宁了。 邓肯牧师先后接到格里菲思太太第一封、第二封向他恳求的信,就在她到达丹佛后发出的这些信里,陈述了克莱德如何孤单,急需开导和帮助。于是,邓肯牧师就动身去奥伯恩了。一到那里,他首先向典狱长说明自己真正的来意——是要拯救克莱德的灵魂,为了他自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