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沧桑_第一章绝命招商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章绝命招商局 (第5/8页)

。左宗棠提笔就给皇帝写折子,只要保住马尾船厂,才能保住兰州制造局。强调马尾船厂“制造轮船,已见成效”坚决反对裁停船局,左宗棠在折子中历数了马尾船厂筹集资金的艰巨,断断续续的资金供给大大地增加了时间成本、资金成本、降低了功效,马尾船上存在福州花钱造船,他省免费征用的局面,这样将所有压力压到福州,这样的运行模式违背了正常的经济运行规律。

    左宗棠一说话,沈宝桢的折子也就到了皇帝的案头上,沈宝桢当年看着自己的舅舅兼老丈人林则徐在广州的艰难,那一种叫天天不应的无助是宋晋这样的酸腐之人不能理解的,制造轮船是大清王朝“永垂不朽”的事业“不但不能即时裁撤,即五年以后亦不可停,所当与我国家亿万年有道之长,永垂不朽者也。”沈宝桢还在折子中提出了“间造商船”这样一来可以利用商船的收入贴补兵船的费用。沈宝桢不愧为高干子弟,后来的南洋水师所用船只大部分是马尾船厂供给,如果以宋大学士的观点无仗可打,无需造船的说法,此后的中法、中日战争,大清帝国的水师只能莴苣在高高的城墙之内,毫无还手之力,让洋鬼子们一通暴揍之后,跟囚徒一样乖乖地跟洋鬼子签订辱国条约,那样的话,大清王朝裱糊匠李鸿章就真的没有一点点谈判的筹码。

    躺在病床上的大清帝国拯救者、一等勇毅候曾国藩给总理衙门写了一封信,态度比较明确“船局不宜停止”在信中曾国藩认为船局应该查找造船技术方面不足的原因,而不能断然说因为技术问题就不造船,至于费用问题在节省的基础上,想办法筹措,而不能没钱就是要关门。曾国藩在信中提出了一个解决办法,马尾船厂投入了几百万两银子,除了造兵船外,还可以造四五艘商船,平时租借给商人运货,如果遇到战争,就调集来运兵。朝廷可以派熟悉商情、公廉明干的人与商人交接,要作到言必信,让利于商。当然这些商船还可以通过海路运送漕粮,这样费用比沙船费用低,也可以夺回洋人垄断的大清航运权。曾国藩还委派江南轮船cao练的道员吴大廷与江南制造局道员冯焌光筹划轮船招商事宜。非常遗憾的是,曾国藩很快就带着跟李鸿章商定的谋定而后动,借力打力推动轮船招商事宜,夺回大清王朝航运权的遗憾撒手人寰。

    曾国藩这封信让宋晋深陷洋务派围攻之势,福州将军兼管闽海关税务的文煜站了出来公开支持宋晋,虽然不用马上关闭关闭马尾船厂,但是按照曾国藩的设想,将马尾船厂的船租给商人,那就太可惜了。在文煜的内心,还是希望马尾船厂关闭了省事,原因很简单,沈宝桢整天按照当初马尾船厂创办朝廷下发批文,在闽海关税里酌量提用,文煜收来的海关银子不断地填进了马尾船厂这个窟窿里面,收银子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文煜在上奏皇帝的折子中非常无奈地说:“溯查闽海关自外国通商以来,历年常税皆为洋税侵占,续因沿途地方设卡抽厘,内地商货又多附搭洋船报完洋税,图免节节厘金,以致常税愈短。”尤其是作为福建闽海关“第一口岸”的厦门,损失更大。同治皇帝这个时候有点不明白了,曾国藩说将不打仗的船租借给商人可以赚取部分收入,贴补马尾船厂的资金困难,文煜应该支持,怎么他一边说筹集资金困难,一边又不愿意将船租借出去呢?同治皇帝哪里知道文煜的那点花花肠子,这期间各省已经开始奏请调用马尾船厂的成船了,如果造船费用还是让闽海关出,关了更好,如果不关门,不好意思,谁调用马尾船厂的船,就要掏银子购买,与其找人辛辛苦苦招商,还要让利给商人,还不如直接卖给各省政府机关或者军队,马尾船厂可以通过财政渠道直接划款,多省事儿,同治皇帝看来大脑袋的智慧不及小脑袋的jianian滑。

    慈禧太后有点纳闷了,曾国藩死后,李鸿章就一直没说话,难道这个合肥老乡真的赞成宋晋所说?一直被洋人开着战舰给揍的心惊rou跳的慈禧太后做梦都想大清帝国拥有一支强大的水师,将洋鬼子统统赶出大清帝国的领域之外,以报洋鬼子吓死自己男人的血海深仇。象李鸿章这样的政治明星,帝国高级官员,智慧也是常人所不能企及的,陷入丧师阴影之中的李鸿章一刻也没有停止过谋定轮船、招商轮船的事情。上海滩跟太平军大决战血rou横飞的的那一幕幕时时浮现在眼前,林则徐老英雄龙搁浅滩的那种彷徨与无助一直在自己的脑子里幻化,现在恩师已逝,帝国的重任就落到自己的肩膀上,这个帝国跟一条破船一样四处漏水,可恶的英吉利胖娘们维多利亚伙同西方鬼子一次又一次地利用坚船利炮威逼大清,利用恶毒的贸易战争搞垮我大清的经济。当年成立江南制造局给娃娃皇帝同治上书时认为:查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自洋人购衅以来,至今数十年矣。迨咸丰年间,内患外侮一时并至,岂尽武臣之不善治兵矣。抑有制胜之兵,而无制胜之器,固不能所向无敌耳…。臣等每于公余之际,反复筹维,洋人之向背,莫不以中国之强弱为衡…。我能自强,可以彼此相安、潜慑其狡焉思逞之计。否则我无可恃,恐难保无轻我之心。设或一朝反复,诚非仓促所能筹画万全。今既知其取胜之资,即当穷其取胜之术,岂可偷安苟且,坐失机宜?现在不能这么狭隘了,武力可以敲开我们的国门,可以摧毁我们的城池,却动摇不了大清王朝的根基,现在洋鬼子的商战却动摇了大清王朝的上层建筑的经济基础,不仅仅要造兵船,还要造商船,夺回大清帝国的航运权,才能握住大清命运的咽喉。

    上书,一定要上一道将宋晋驳斥的体无完肤,又要提出实际解决危机的书,让同治皇帝,不,让帘子后面的西宫慈禧太后彻底地明白停止造船的危害性,完全被我李鸿章的韬略折服。一直在悲伤中思考对策的李鸿章终于在6月下旬复奏,上《筹议制造轮船未可裁撤折》。这一份看上去是回复皇帝令其商讨是否停止造船的奏疏,实际上是李鸿章精心策划的一份相当于现代股票发行的上市申请书草稿版,这份奏疏从国际国内、融资条件分析、申请股票发行等多个层面向皇帝进行了汇报,在千年封建帝国,这可是亘古未有,由中央核心领导人向皇帝申请发行股票,这份奏疏也来开了中国现代资本发展的序幕。在这份奏折中李鸿章可为胸怀天下:合地球东西南朔九万里之遥,胥聚于中国,此三千余年一大变局也!李鸿章一针见血地指出,西方列强之所以能横行中土、中国之所以受制于西方各国,就在于中国传统的弓矛、小枪、土炮不敌彼之后膛枪炮,中国传统的舟楫、艇船、炮划不敌彼轮机兵船。堂堂天朝如何继续维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