蛮岛侠盗_第六章四人成婚因毒果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章四人成婚因毒果 (第5/7页)

们可以沿衡山山脊走。”

    大伙一听只有五百里了,脚下一用力,两天就到了,何必还要爬山,全不同意。

    老渔翁道:“咱们沿路走,须经五个县,难保不遇事故,所谓‘欲速则不达’,少侠,你难道不想早点找到打柴,好找令师母?”

    经他这一说,大伙才不再有异议,进了山。

    行行复行行,这天已到了桂林境地,大伙正在高兴中,发现了一个石洞,洞口有“白龙洞”三个石刻大字。

    时玉镯道:“嗳!你们看,白龙洞,里面住的是白龙嗳!”

    闻玉龙道:“时meimei,什么人看见过真龙?里面不定住的什么东西呢!”

    “你不信,咱们进去看看嘛!”

    老偷儿道:“丫头,不可以乱入洞窟!”

    时玉镯不服道:“爹!怕什么,难道还会有什么妖魔鬼怪不成!”

    “很难说唷!千年古洞,无妖也有怪!”

    “嘿嘿,爹,就凭咱们这些人,别说没有妖怪,就是真有妖怪,也不怕!”

    闻玉龙年轻气盛,也道:“时meimei说得对,就是真有妖、有怪咱也不怕!”

    老偷儿还想再拦,可是老渔翁说了:

    “看样子,拦你们是拦不住了,不过要探洞窟,可得多备火把,因为洞里头黑,伸手不见五指。”

    他都同意了,别人还有啥话说,只好多准备火把。

    不一会大家就砍了好几大捆松枝,每人做了一捆火把,背在身上。

    首先由闻玉龙同时玉镯各点了一枝火把,打前锋。

    一进洞,发觉洞里好大好大,两只火把光度太弱,大家又每人点了一只,这一来洞内大放光明。

    洞顶到处倒挂着石钟乳,在火把照射下,七彩夺目,照照四周,还有生物呢!洞壁阴湿处,长满了兰花草。

    在一个罅缝中,有异香传出,人到近处,就感到神清气爽,头脑一清。

    大伙过去一看,居然是一株兰花草上结了四个朱红的果子!

    老渔翁经多见广,忽然惊喜道:“九叶兰实!”

    小慧问道:“爷爷,什么是九叶兰实?”

    “丫头,那是在道书上记载的,芝兰生幽谷,五百年开花,五百年结果,平常人吃了,可以延年益寿,百病不生,而练功的人吃了,能增五十年的功力!”

    小慧天真,又问道:“爷爷,咱们一起七个人,只有四颗果子,谁吃?”

    老渔翁这下作难了,为哈?因为他不知别人心意呀!

    酒丐道:“别争,我说句公道话,我们三个老的,已经到了老而不死是为贼的老贼程度了,再吃仙果,那是乌龟吃大米,糟蹋粮食,不如给四个小的吃了,增点功力,也好维持武林正义呀!”

    老渔翁有孙女,老偷儿有女儿,当然同意啦!

    于是四个小的,每人吃了一颗九叶兰实,因为她们三个刚学成了“玄元心法”懂得运功调息,立即盘膝跌坐,调息运功!

    闻玉龙,更不例外,也调息运功!

    谁知,盏茶之后,情形大异,他们不但没有精神焕发,神采奕奕,反而全身颤抖,看来痛苦不堪!

    初时还当药性发作,是应有的现象,可是又过了盏茶之后,四个人全哼出声来!老渔翁一看情形不对,忙用手一摸小慧,小丫头的身子跟火炭一样,烫的不得了!这才大惊,对老偷儿他们道:“不对!兰实有问题!”

    老偷儿一听,用手一摸时玉镯,可不么,身子跟沸水一样,烫手!

    这一来,三个人全乱了套!

    最后还是酒丐想起来个办法,道:“老前辈,这儿已是桂林,您何不去找桂林樵夫黎老前辈,他可能有办法救这几个孩子。”

    一语惊醒梦中人,可不么,老樵子天天砍山,懂药性,于是这四个孩子,由老偷儿同酒丐看守,老渔翁赶紧去找桂林樵夫黎乐山!

    桂林!

    远在秦始皇时代,他为了经略安南,凿设了灵渠运河,使湘水,漓水相连,自此时起,桂林便成了政治军事重镇。值是使桂林驰名远近的,并不在它军政地位的重要,而是名在山水!

    大家一提桂林,马上会想起“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名句。

    桂林的山水,的确好,处处孤峰拔地,玉笋排空,苍翠千里,诡谲万状。

    其峰锐上者,耸如笔,植如剑,其略有起伏者,或凭几以式,或端笋以谒,其岩壁下垂者,若倚画屏,若张锦幕,不一而足。

    附近名胜风景甚多,如独秀峰、七星洞、月牙山、龙隐岩、风洞山、伏波山、象鼻山、斗鸡山等。

    其景观犹如国画,山水之美,美不胜收!

    老渔翁这时,一口气奔上了独秀峰顶,在山顶亭子附近,找到了老樵子的三间茅屋。

    老渔翁孝远就喊道:“砍柴的,我老人家来了,还不快出来迎接!”

    他空喊了半天,也没人应声。怎么,不在家?

    他推门进屋一看,可不么,三间草房,空洞洞的连个人影也没有,不但这桌子上的灰,足有铜钱厚,算算看,就凭这积尘,人离开最少也有一个月以上啦!

    天!这可怎么办?

    垂头丧气地下了山,在山脚下见有一家小酒馆,他于是一掀门帘进去了。

    伙计一见客人上门,忙招呼道:“老先生,请上座,您想吃点什么?”

    老渔翁尴尬道:“我不饿!”

    不饿,上馆子来干什么,岂有此理!

    伙计问道:“那您是…”

    “小二哥,我想打听个人!”

    “谁?”

    “就是住在山顶那个砍柴的!”

    “您问他呀?”

    “小二哥知道他在哪儿么?”老渔翁生起了一线希望。

    店小二道:“那老家伙是怪人,家虽然在山顶上,可是一个月住不上三天!”

    “那平时他都干什么?”

    “那老樵夫啊?他没事腰中别把斧子,到处乱转,我们桂林、阳朔一带的山,他都跑遍了!附近几百里,到处都可以遇上他,你要想找他呀,那可就可遇不可求啦!”

    好!老渔翁一听这话,差点晕了过去,又问道:“那他回家有没有固定日子?”

    “没准,有时十天八天回来一次,有时个把月回来一次,最长的一次足有半年!”

    “小二哥,他回家你怎么那么清楚?”

    “他一回来,必先在小店沽一大葫芦酒,第二天送一担柴来抵酒账!”

    “这回他走了多久了?”

    “月初走的,今天月底,整整二十八天了!”

    他不在,老渔翁也不能等啊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