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昆仑 (第5/8页)
至一年的寒暑变迁,先生若有高能,何不作法令来年风调雨顺凉风习习四季如春?恐怕真正的大旱来到,你唤来的那几点雨还不够你洒仙水的份量吧。"雄辞阖辩的东郭覆说得幻术师瞠目结舌,满脸通红。只得低头去驱散袖口的浓烟,浓烟却驱之不尽滚滚涌出,那滑稽的场面激起大殿里一阵压抑的哄笑。 "陛下。"楚老觋巫昌叩拜在地,"易卦为先帝文王所发明创造,卦象的乾道变化阴阳翕辟高深莫测,乃是神的意志附存于卦象的驱力。易卦传至今日近100年矣,我们不肖子孙对易卦的领悟理解日趋平庸,以致祖宗的智慧之精华不得继承。臣恳求陛下在全国推行易卦,以辅佐王道,沟通神人,调理自然。则大周幸甚!苍生幸甚!" 王沉默不语,转而把目光投向我们一侧,那目光里的含义深不可测,又似乎什么含义也没有。 "陛下。"东郭覆拱拱手,"臣以为战坛盈城,图谶累牍非但不是兴国之本,反而遗祸万年。试想以龟甲之裂璺、蓍草之形状、卦之阴阳与旦夕祸福联系起来是多么荒唐。卦辞曰:小狐汔济,濡其尾,天攸利。请问如何从小狐狸过河弄湿尾巴得出事不成功?难道今早我出门是先跨左脚还是右脚与王是否赏识我的见解有关么?" 我们冷静的保持沉默,脸上却浮出会意的微笑。 "匹夫之见!愚夫不可与语卦之妙。"巫昌恨声道。 东郭覆听了也不恼,转向巫昌躬躬身:"老先生,据说卦象的变化体现的是神的意志,不料我这田夫野老虽不懂易卦之妙,却也通晓神的旨意。" "哼,果真如此,你可推断我掷下的这一卦是阴是阳么?" 东郭覆道:"一卦之阴阳即使判断正确亦有巧合之嫌,不妨你掷卦一千次,我来判断其中阴阳卦各占的次数。" "好。"王抚掌,微笑道,"朕就为你二人仲裁,看卦象到底是神人的意志还是愚人的意志。来人,计数!" 东郭覆心领神会,不动声色的说:"我推断这位先生掷下的卦象阴阳各占一半。" "荒谬!"巫昌白花花的胡子在呼哧呼哧的鼻息前乱舞。 "阴,阴,阴,阳,阳,阴…" 巫昌双臂抱胸,吹着胡须,用眼角的白光瞟着东郭覆,一副要你好看的表情。不知何时,王悄悄踱到我跟前,轻声问:"你认为结果怎样?" "臣不知。"我老实说。 王笑了:"你知道我是如何推断出《山海经》是楚人写的吗?"王的问题总是突兀怪诞,这分明是两件不相干的事啊。 王似乎知道我又要说不知,便自答道:"这是因为我数了一下〈山海经〉里帝王神话人物的露面次数,发现你们楚人的先祖颛顼出现达16次、黄帝出现23次,远远超过其它的三皇五帝。这样的材料安排也许是出于无意,却暴露了作者的感情趋向。" 我恍然大悟。 "报告陛下,阴卦共计499次,阳卦共计501次。" 左右两席同时响起一阵欢乐的呼声。不言而喻,这意味着我们这方阵营的胜利。而他们也自认为胜利了,因为499:501只是近似于各占一半,神的意志似乎是不可精确预测的。双方于是展开了激烈的争执与攻讦。此时,一个着玄色长袍的人无声的屹立在殿前的大门口,阳光倾洒在他飘飘的衣袂上,笼罩上一层令人眩晕的金色。黑纱斗蓬下那张鸠形鹄面的脸却让人不寒而栗。谁也不知道他是什么时候出现的,侍卫对他的出现茫然无知。王抬起双眼望向门口,他眼里的光突然浮动了。王从宝座上起身,嘴微翕着,视线又平又直。众人对王的表情迷惘了,目光顺着王的视线落在那个不速之客的身上。是他?那个传说中穿金越石、移山倒海的幻术师。大臣们窃窃私语,脸上浮现出敬畏的神色。 那人的目光空洞洞的,仿佛殿堂内的众生相在他的视野里投影的只是一堵白色的墙。他移动他的身子,却似乎根本没有迈步子,衣袂飘扬长发乱舞的在众人惊愕的目光前漠然移动。卫兵完全遗忘了他们的职责,众宾客则忽略了自己的存在。这个世界只剩下一个舞台,舞台上只有一个人独舞。 就这样,他来到王的跟前,拿出一卷羊皮纸,不,谁也没有看见他掏的动作,只是手上突然多了一卷羊皮纸。他掷在地上,面无表情的说:"这是神的旨意。" 那卷纸静静的躺在光亮的大理石地面上,上面笼罩的好奇的目光几乎要把它烤焦。侍卫正要俯身去拾,他看到了什么,便困惑的停住他的手。是的,大家都看到了,那卷纸似通晓人意,自动舒展开来,那上面的绢绢小字竟自动放大,投影在半空之中,以致每个人都能清晰的看到字符的细微结构。可是,很失望,那上面奇异的符号连最博学的稷下学士也无法阅读。我泄气的垂下视线,发现羊皮纸仍躺在地上,那半空之中展开的竟是它的幻象。 "何人能解读这文字,朕赐万金!"王高声喝道,环顾玉樨栏下。 骄傲的稷下学士垂下他们高扬的头颅;头发斑白的老学究们满脸窘红;大臣们正襟危坐,佯装城府。那些羡门、方士、巫觋倒是趾高气扬起来,纷纷私下炫耀他们对这些文字的一些心得。因为他们即使不懂,却也对这些符号十分熟悉。这些符号原本就是鬼符,方士们挂在木剑上焚烧的树叶上画的就是这些。 "神的文字俗人岂可亵渎?"那个的声音不大,却传响在每一个人的耳边。而他的嘴分明是紧抿的,冷若冰霜的面孔如一潭死水,春风吹不起半丝涟漪。 王叹了口气,颓然歪倒在宝座之上。门口的宾客与卫士突然sao动起来,是偃师。他来了,帝国最有智慧的人偃师来了。这个激动人心的消息比酎清凉美酒的清香传播得还快,以致整个殿堂上都笼罩上一层愉快的醉意。王挤揉在眉间的两指猛然舒展,嘴角不易察觉的扬起一个弧度。 布衣偃师,一身素白。连他整个人都是苍白洁净的,眉清目秀,面若朗星。脸上没有血色,也没有阳光的颜色。他似乎习惯于在黑暗中工作,当他从长年累月的黑暗走出来到灿烂阳光下,就像一个初生的婴儿一般鲜活,充满生命的新奇与活力。他的身后是一台笨重的机器,装有四轮,在大殿里自由游弋。 "偃师,这一年以来,你又瘦了。"王来到偃师的身旁,搂着他的肩膀,眼睛里溢满了柔光。 "王,我失败了,我没能制造出一个拥有自我意识的木偶。"偃师哽咽着,像一个委屈的孩子。 "不,你是成功的。"王仰头直望殿穹,似在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