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埃勒克特拉情结 (第2/3页)
澡盆里被母亲洗浴时,父亲推门进屋,虽然还是从容不迫,并无惊慌,但是自然而然开始有所回避了。母亲一边撩着水用毛巾给她洗浴着,一边就会丢一句话给父亲:你等我们洗完再进来。父亲笑了笑,拿一本书退出去了,母亲的话就在耳边谆谆响起:女孩大了,不能当着爸爸洗澡。 类似的声音慢慢使女儿明白了,自己对父亲的爱恋是有限度的。她开始用默默不言的目光重新打量父亲和母亲之间似乎毫无避讳的关系,也便越来越领会父母同床而眠的特殊意义。 她有时会觉得,是母亲站在了她和父亲之间;她有时会觉得,是自己站在了父亲与母亲之间;然而,随着一天天长大,这个世界的全部道理都在告诉她,她应该从父母中间退出来。 也许她还朦胧记得,在更小的时候,她曾睡在父母中间,两个家长曾一左一右共同爱抚着她。现在,她永远不能睡在他们中间了。只有当一家三口在阳光灿烂的马路上散步时,她或许还会争得这个中间的位置,她会一左一右拉着父母的手,但这毕竟和睡在父母中间完全不一样了。 她还在长大,越来越懂得父亲和母亲的关系是什么意义,越来越懂得什么是大人的恋爱结婚,知道大人结婚才有了小孩的诞生。 这时,她在自己越来越大的活动半径中开始接触父母以外的人,包括那些同龄的小孩。他们在过家家的游戏中模仿父母亲的角色,用玩具布置起小小的家庭,用洋娃娃充当了这群小爸爸小mama的孩子。 在这些游戏中,她逐渐学习着大女人的角色、母亲的角色。 她更仔细地观察母亲的言谈举止、做派行为。她看到母亲在做饭、洗衣、cao持家务,她看到母亲在安排父亲的生活,她看到母亲在这个世界上承担着各种各样的责任。她觉出母亲的了不起,开始认同她,模仿她,以她为榜样。 这或许是早就有的取代母亲位置的幻想的继续。 又是一个女孩在真正意义上形成完整的女性角色。 倘若父亲始终对她有着足够的父爱,又有适当的距离;倘若母亲始终是宽厚的、耐心的、爱护的,同时又能够不断给她以正确的指导;她便越来越从年幼时恋父憎母的一系列痴心妄想中挣脱出来,用越来越现实的理解力看待自己与父母的关系。 这时,父亲依然是她爱恋的天下第一人,是她的骄傲,她的太阳,是一个女孩自尊心的首要来源;然而她知道,应该在怎样的距离上爱恋父亲。 而母亲无论在她心目中如何严厉,无疑仍是世界秩序的象征,她要从母亲的教导中学会一个女孩做人行事的全部法则。 也许她会不时发现,父母会因为她的存在而发生一些矛盾:母亲会责备父亲在溺爱孩子,而父亲可能会说母亲对孩子不够耐心。这些争执在小女孩心中引起的反应十分敏锐,她会在委屈中透过泪光感激地望着袒护她的父亲,也会因为母亲对父亲的斥责而对父亲深感歉疚。无论父母的争执如何微不足道,在她幼小的心灵中都会留下难以忘怀的记忆。 她更大一些了,也可能是小学生,也可能是中学生,这时,她对于自己与父母的关系更 懂得如何处理了。 在和父母一起散步时,她可能会更多地挽着母亲而较少挽着父亲;当父亲对母亲有不讲情理的粗暴行为时,她会站出来缓和矛盾,而且试图批评爸爸的无理,劝慰mama的气愤。 倘若父亲与母亲始终相互爱恋,做女儿的既会高兴又会感情复杂地看着父母出双入对,她会多少有一种被排除在外的难过。 倘若父母感情已经衰老,只有她的出现才使父亲感到欢欣,使母亲多了一点活跃,她就会用特别宽容的心理使父母都高兴。她常常会扮演一个听取父母相互埋怨又能有效消解的快乐天使。 当母亲身衰力竭时,她会非常乐意承担起料理家务、照顾父亲的责任,同时也有加倍照顾母亲的热情。倘若母亲依然强健,里里外外一把手,她可以帮助母亲做事,但又绝不侵犯母亲的权利。 一个逐渐长大的女儿如何对待父母,全看她面对的是什么样的父母。 在基本健全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女孩,也会基本健全地对待自己与父母的关系;这意味着她同时也能够正确对待世界。 当她微笑面对自己的人生时,不能想像没有父亲和没有母亲的情景。她对父母自小形成的埃勒克特拉情结,早已被人类的文化规范得平平和和,若有若无了。 它只会在一些特别的时刻有不易觉察的流露,那时我们就会看到,这个女孩对父亲有更亲切的爱恋,对母亲却有更多的歉疚。 充分又不过分的父爱,是女孩成长健全人格的重要条件。 倘若父爱过滥,又没有母亲的节制,我们就会看到,已经进入青春期的女孩还对父亲腻腻歪歪,留连忘返,表现出畸形的恋父情结。这种畸形的恋父情结大概只有找到合适的婚姻之后,才算告一段落。 倘若父爱过滥,母亲又过分严厉,这样的童年环境往往使女孩产生强烈的恋父憎母情结,会成为一个在男人面前乃至在整个世界面前过分任性的女人。 然而,畸形的恋父情结更多地却是在相反的方向上形成的,倘若一个女孩从小缺乏父爱,甚至完全没有父爱,她会形成比父爱过滥更强烈得多的恋父情结。 缺乏造成渴望,这大概是一切领域的心理规律。 在缺乏父爱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女孩,其恋父情结常常有以下表现: 一,她充分地表现出恋父型的特征,总喜欢与比自己年长的男人相处,特别喜欢与父辈男人相处,不善于与同龄男人交往。有时又演变成一生都在不断地寻找老师,寻找男性保护者,寻找和蔼而又强有力的男人。 这不过是寻找父亲的变种。 二,她们常常小女人气十足,总在小女人的角色中生活。 因为她们没有得到过充分的父爱,在本质上没有当够女儿,总以小女人的角色自怜自爱,一生都不愿意承担成年女人的责任,拒绝母亲的角色与义务。这种女性永远保持着所谓的“天真”她们少年天真,青年天真,中年天真,甚至老年天真。 在“一贯天真”的角色中,她们无休止的动力是在继续扮演小女儿的角色。 三,小女人们总喜欢在男人面前诉说委屈,总在寻求被哄慰、被保护的感觉。特别愿意在一个男人面前诉说遭受另一个男人欺负的委屈,这常常成了她们感情生活一个上足发条的动力。 诉说给她们带来极大的精神满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