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玷玉龙续_第六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章 (第2/6页)

听不见,不知道!”

    话声方落,人已不见。

    郭燕快跟诸明都躬了身,郭燕侠道:“燕侠恭送凤姑姑!”

    没听见傅夫人答话,也没还直身。便听红菱道:“燕侠,‘血滴子’秘密卫队的主要目的不在‘济南’,而在‘独山湖’的鱼壳…”

    郭燕侠、诸明猛然直起了身。

    红菱接着道:“鱼壳这杀身祸,种因于当年玄晔南巡的时候,曾经聘他到京卫保太子,当然,鱼壳在‘独山湖’成名多年,有不少朋友,不过,现在这件事,他的朋友最好别出面,出面一个牵连一个,出面两个牵连一双,你可懂我的意思?”

    郭燕侠神情震动,一脸肃穆:“谢谢菱姑姑,燕侠懂!”

    红菱道:“那么,你凤姑姑还在等我,我走了!”

    说声“走”她长身而起,如贯日长虹,飞射出墙而去。

    她走时的身法,跟傅夫人的一样,当然也远不如傅夫人,不过也够高绝、也够快的,在当世之中,已经算是不见的了。

    原来是这种事,无怪无红菱告诉傅夫人,要背着她告诉郭燕侠,也无怪乎傅夫人要说听不见,不知道。

    傅夫人真不知道么,真听不见么?

    她是官家人,也是傅家人,如果知道,如果听见了,她便不能不管,也就是说,她不能不阻止郭燕侠。

    现在她听不见、不知道,当然也就可以不管,也就是说不阻止郭燕快了。

    望着红菱逝去处,郭燕侠目射威棱,一阵激动:“这下就不便宜他们了,郭家也不委屈了。”

    只听身后请明道:“大少要管?”

    郭燕侠道:“诸叔,当初晚村先生一门遭劫,鱼壳奋力救过吕四娘,外人论功过,以为足可抵他卫护玄晔太子之过。可是咱们知道,当初他应聘赴京,为的是什么,这么一位人物,不要主允祯而今如此对郭家,就算没有眼前这件事,我也要管、该管!”

    诸明道:“大少,我知道,只是这么一来,咱们是不是仍难免跟他们冲突。”

    郭燕侠道:“诸叔,冲突已经开始了,不是始于今日,种因于早年老人家几次拒绝年羹尧,没答应帮允祯的忙,这种冲突,只要允祯在位一天,便不会有休止,除非郭家放弃自己本份与心愿,永远退据南海,不到陆上来。即使如此,允祯都不一定会放过郭家。诸叔,以后这种冲突会持续不断,既然如此,咱们为什么要避免,又何惧之有?”

    诸明道:“大少说的是,回想当年,衡量如今,今后的情势恐怕就是如此了,那么请大砂吩咐。”

    郭燕侠道:“燕侠不敢,请诸叔即刻打点,准备连夜登船,把‘龙威’撤回‘南海’,不能让凤姑姑落人把柄,也不要给燕侠留下一点后顾之忧。”

    诸明恭应一声道:“那么大少…”

    郭燕侠道:“救人如救火,事不宜迟,我这就赶往‘独山湖’,‘济南城’还有菱姑姑在,她们一家三口不会走那么快,凤姑姑既然出面要求咱们让一步,也必然有所承担,谅他们不会也不敢再动‘龙威’。”

    诸明道:“我这就交待他们收拾打点。”

    郭燕侠道:“那么,诸叔,我先走了。”

    诸明道:“我恭送大少。”

    在诸明话声中,郭燕侠长身而起,飞射不见。

    他没有多停留,一刻也没有。

    一方面因为救人如救火,事不宜迟。

    另外一方面,也是因为他怕见秀姑,怕见秀姑那难分难舍、怕见秀姑那哀怨凄楚、怕见秀姑那成串的珠泪。

    就这么走了,听不见、看不见,要好得多。

    尽管诸明是撤回“南海”日后总难免相见,可是那就是以后的事了。

    口口口

    “独山湖”、“微山湖”其实是一个湖,只是“独山湖”在“山东”境内“微山湖”

    在“江苏”境内罢了。

    也就是说,一个湖南省界一分为二,在“山东”的叫“独山湖”在“江苏”的叫“微笑微山湖”

    从“济南”往“独山湖”走的应该是过“泰山”经“泰安”的这条路,因为这条路最近。

    救人如救火,当然要走近路。

    口口

    这儿是个小村落,住没几户人家,扳着指头都数得过来。

    仅有的几户人家,务农为生,庄稼汉,靠双手,凭劳力,养活一家老少,知足而常乐。

    这是一家野店,店不大,可是它就座落在这唯一的一条路的旁边,是来往行人客商所必经,所以,尽管店小,生意不恶。

    说生意不错,那是人家掌柜的知足,一天下来能挣个温饱,够糊口,没饿肚子,也就够了,人家不是指望座儿上的几成,大把大把的银子往里收。

    座儿上几成,大把大把的银子往里收,那是在大地方的大酒楼、大饭庄,不是他这儿。

    提起座几,说来可怜,他这个野店也不过三张破桌子,几条板凳儿。几条板凳里,还有两条是三条腿的,坐的时候还得留神,不然非摔个四脚朝天大爷壳不可。

    店里卖酒,外带几味简单的酒菜,不喝酒的时候,有大碗大碗的凉水,喝个够,不要一文钱。

    所以,与其说是卖酒食的店,不如说它是个供来往行人客商靠腿歇脚的地方。

    这么一个地方,生意再不恶,能指望它赚多少?

    就拿如今来说吧,正晌午日头毒得能烤出人的油来,这条路上一眼望去,都到了头儿了,看不见一个人影儿,店里也不过才坐了三个客人。

    再有人那是在路边田里的庄稼汉,三五个,有的挥锄翻上,有的坐在地里歇息,尽管都是满头大汗,可是人家谁会上他这儿来?家就在附近,再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