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章 (第1/4页)
第一章 明朝中叶,争战日少,民心顺服,经济渐趋稳定,朝政更上轨道,国泰民安,丰年之征,随处可见。 御书房内,皇上正朝见诸位皇子,一同商讨国事。 “叩见父皇。”不论嫡出、庶出皇子齐声答礼。 “诸位皇儿平身。”皇上手一扬,说话神情自有皇室的威严。 “谢皇上。” “赐坐。”只见命令一出,所有皇子依长幼之序,各就其位。 “咦,怎么不见澈儿?”皇上共有五个皇子,到御书房的却只有四个。皇子们互相观望,无人应答。 “李公公!” “奴才在!”李公公躬身回答皇上。 “有没有传澈儿?” “奴才找遍了宫中都没找着,最后在御书阁中才找到三王爷。”李公公回答。 “那…人呢?”在这五位成年的皇子中,就屑三皇子朱澈最不受皇室拘束,但也最受皇上注目。 因为重赏之下有勇夫,但千金难买智者;朱澈博览群经,足智多谋,是皇上政治上最好的参谋。 “三王爷告诉奴才,他随后就到…奴才就…”李公公真后悔没把躲在御书阁中看书的朱澈给拖来。 由于皇上的政绩显着,虽已步人中年,仍未从五位已成年的皇子中订出太子人选,所以嫔妃之间的斗争与皇子之间的猜忌可想而知;只要一有表现机会,皇子们皆会你争我夺,表现政绩,以求得太子之位。 “叩见皇上!恕儿臣来晚了。”但是所有的皇室斗争,就属晚到的三皇子朱澈最没兴趣参与。 “免礼。”皇上笑着说“来了就坐吧!”朱澈坐上预留的空位,态度从容不迫,眉宇之间散发着皇室特有的英气。 不过这些行为在其他皇子看来,只觉得朱澈目中无人、傲慢无礼。 幸而朱澈的母妃早亡,不若一般嫔妃为了己出争太子位。且朱澈一向不爱邀功、不恋栈权位,更是众皇子皆知,不然早就成为内斗的目标了。 “近日探子回报,鞑靼在我大明边疆处处扰民,大明子民不堪其苦啊!”皇上看着回报书信摇头说着。 “鞑靼扰我边疆已数次,据我所知,已有军队驻扎。”说话的是二皇子。 “是啊!朕近日要准备接待朝鲜王,实在无暇顾及此事啊!”皇上的语气听来十分无奈。 “恳求父皇让儿臣带队亲征,让鞑靼知道大明的威力。”二皇子知道要把握机会。 “这…”皇上抚着胡子犹豫了一下。 “父皇,让儿臣去吧!远征的经验属我最多,况且替皇上分忧解劳是儿臣的责任。”大皇子看二弟争取,也积极起来。 “父皇还是由儿臣…”其他皇子也纷纷争取。 “这么好的差事啊!大家争着做!”处于积极的皇子中,朱澈的毫不在乎反倒成了异类。 他拿起座位边的杯子准备啜饮。 “啊!”突然,朱澈大叫一声,吓退了御书房中的争取声。原来是旁边的四皇子太激动了,不注意之下推了三皇子一把,杯中的茶也顺势洒了一地。 “澈儿,你也想亲征?”皇上第一次看见朱澈如此积极,眼神中充满激赏感动之意,心中低吟着:柳妃,澈儿终于愿意表现了,有了政绩,我将皇位传给他,其他皇子才能心服啊! “不!儿臣认为,远征鞑靼的确必要,但远征之后的预防也不可少。”朱澈起身,落落大方的将自己的意见表达出来。 “你的意思是…”皇上问。 “儿臣以为,应将长城连接,保护关内的人民不受外侮。”朱澈晶亮的眼中展露智慧之光。 “嗯!长城的连接的确有必要性!但是…你不亲征?”皇上的声音有些失落。 “儿臣并无带军经验,只怕不得要领。” 朱澈绝对不会将这种重责大任往自己的身上堆,虽然评估鞑靼军力、分析大明胜算,都是朱澈前几天与皇上密谈的结果。 “父皇,还是由儿臣去吧!”大皇子马上接口。 “父皇,儿臣…”其他皇子马上争取。 “好了!诸位皇子,朕知道你们都是为了大明,但是还有其他的政事要你们一起分担啊!”一听到皇上这么说,所有的声音都平息了,大家都等着更好的表现机会。 “十五日后,朝显王将到大明,朕要找人接待;几日之后,朕要接待的皇儿代表朕到朝鲜国一趟。” “父皇,儿臣愿意出海宣扬大明国威…”听到代表皇上,皇子又跃跃欲试。 “缓缓,朕还有一事,自从大明迁都京师之后,连接旧都的运河建设,朕也想请皇儿微服前往视察。” 皇上说完之后,并不如预期的有皇子争先恐后的争取,大家四目交接,御书房中安静无声。 皇上的三个任务中,一是代表大明领军攻打鞑靼;二是代表皇上前往朝鲜;三是微服到旧都观看运河建设进度。一听就知道什么任务表现得佳可以获得父皇赞赏。 “父皇,儿臣认为,澈皇兄平日最常出宫,所以最适合到旧都视察运河进度。”五皇子建议着。 朱澈撇头看了五皇弟一眼,他怎么举荐起自己来了? “是啊!父皇,三弟常微服偷溜出宫,应该比较不容易暴露身份。”大皇子也附议着。 “父皇,以澈皇兄的聪明机智,一定可以微服出巡而不被发现的。”其他皇子也加入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