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八十四章天地不仁 (第3/3页)
灵慧如斯,心念灵动,尚在昭华公主宇文馨之上,心中是暗自赞叹一声,也不做答,掉转话题,对她说道:“姑娘此时一身皇室宫装,行走江湖,难免不变,待让在下略施小术,替姑娘换成一身布衣吧。” 封若兰一听,面色一红,不过眨眼间知道她会错了意,以眼前这人的能力,换身装束,只不过是举手之劳,又何需害羞。 随见罗衍将手一指,她只觉身中一轻,一团暖洋洋的劲气透体而入,顿觉全身舒泰,而且一身宫绢罗裳,已经化为一身粗布蓝衣,就连头上凤钗也失去了踪影。 终南山又名太乙山,自古以来,便是那仙山灵窟,道家三十六洞天福地之一,故常有仙灵住锡其间,山中灵迹甚多,前山道观众多,香火十分鼎盛,而后山更为清奇险峻,峭壁千仞,非人力所能至也,乃为仙人清修之地。 这年端午,乃终南百年一次的开坛大典,海内外仙真云集后山,前来道贺,掌教黄庭真人端坐在太乙殿前的白玉台前,开坛授道,数百位仙人纷纷上前请教道法机缘,一晃之间,便是第三日下午,才无人上前请教。 殿外有一须发皆白的火工道人,本与黄庭真人一同归入终南,但因生性愚钝不堪,自知非修道成仙之器,也不强求,留在观中,每日做些粗重之活,闲时也学学打坐炼气,只是资质太差,就是派中的入门筑基的功夫,也花了数十年功夫,才学会了一小半,只知道体内真气的小周天搬运之法,其他复杂的法门就再也学不会了,后来干脆也就不学,每日没事的时候,就将体中真气按小周天的路数运行一番,熟能生巧,也慢慢得心应手,加上观中本有灵泉仙果,他也得享高龄,到后来他也不记得到底活了多少年了。 今日见群仙问完,见黄庭真人好似对己一笑,心中一动,也就挨上前去,施了一礼,问道:“掌教师兄,小道有一事,不知道问得问不得?” 黄庭真人笑道:“哪里有问得问不得的道理,你只管说来,看看老道能不能解答。” 扫山道人才鼓着勇气道:“小道来观中多年,每日见你们修道,小道也生心向往,只是自己愚昧,不能了然,今日只想知道,等小道死后,下辈子能修道否?” 此言一出,众人皆笑。 黄庭真人反问道:“那你平日在做什么?” 扫山道人用手指着山门后,道:“小道平日只是扫山而已。” 黄庭真人站起身来,笑道:“你几天才能将山扫尽?” 扫山道人忙道:“小道初来时,因不熟悉山路,要一月才能扫干净一次,后来熟悉山路后,半月就可扫干净,现在其他真人说小道技艺熟矣,不消片刻,就能将山路扫得干净。” 黄庭真人走下座来,笑道:“你扫给我看看!” 扫山道人走到山门后,拿出一根光秃秃的铁棍,正准备动手。黄庭真人问道:“别人都是用扫帚扫地,你怎么用铁棍?” 扫山道人望了手中铁棍一眼,道:“小道原来扫山,不出几日,就要换一把扫帚,一年下来,就要换百来把,后来老祖师就给小道做了一把铁扫,本来上面还有铁枝,因为小道扫山时日久矣,铁枝也慢慢磨光了,现在就只剩这根铁棍了。” 黄庭真人笑道:“你扫给我看看!” 扫山道人闻言也就站在山门前,拿起铁棍一挥,一股浩然充沛的劲风随棍而出,宛如刮起一阵狂风,沿着九弯十八拐的山路,呼啸而下,眨眼间就将数十里山径吹得干净,众仙眼力何等高明,只见落叶尘土,整整齐齐堆在山脚下,山径两旁的繁花异草,没有挨上劲风半分。 扫山道人转过身去,对真人道:“师兄,山扫干净了!” 黄庭真人笑问道:“心扫干净没有?” 扫山道人也不多想,自然答道:“也扫干净了!” 只听黄庭真人陡然一声大喝道:“心既已净,那你问我干啥!” 扫山道人一时间被震在当场,口中喃喃道:“心既已净?问你干啥?心既已净?问你干啥?”手中自然握紧了那根铁棍,望了那条熟悉的山路一眼,再看了看手中的铁棍,千年的经历如同走马灯一样涌上心头,突然之间明白过来,放声长笑,道:“师弟明白了,师弟明白了!” 黄庭真人道:“说来听听!” 扫山道人也不答话,将手中铁棍往天空中一挥,一座青虹从足下升起,直搭九天之上,长歌道: 终南学道, 悠悠千载。 铁扫成杵, 心尘始净。 惟心自求, 不假二物。 水到溪成, 大道终成。 歌完便将手中铁棍一丢,向黄庭真人行了一礼,大步向青虹中走去,方走几步,就消失在天际,不见了踪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