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莲纪事1_第五章文豪诞生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章文豪诞生 (第1/3页)

    第五章 文豪诞生

    一时之间,真是尴尬异常。听到周紫竹说是我,那几个仕子的脸色是变了又变,愣在那里,进又不是,退又不是。

    我看他们当中只有周是为官的,其余都是年轻读书人,但是看衣着打扮用具俱都不凡,只怕个个是有身家来历的。

    周紫竹本人也很尴尬,他向驸马说:“方才是薛都统在吟诗吗?端的是好诗。”不过面色也很迷惑,大概是因为出身将门的薛都统并不以文采著名。

    薛驸马摇摇头,说:“不是我,是张大人。”

    周紫竹一惊,望着我说:“张大人何处得来这等佳句?”

    我是文盲,这诗当然不会是我写的。

    我脑筋飞转,周紫竹是翰林加江南名士,文名天下知,如果这里有李商隐的诗流传,断不会不知,那么…我不就可以不负责任地侵犯知识产权,迅速成为大诗人加大文豪了?

    可是,我看小皇帝,锦枫,小绿他们读书,孔孟之说还是有的啊。莫非是有个时间分界线,之前的有,之后的没有?那是什么时候?唐朝?或者是随机选择?我头疼了。

    周紫竹见我不答,又问了一遍,他虽然教养气度甚好,对着我,也不免隐隐有瞧不起的意思流露出来,周围那些仕子就更不掩饰了。

    我一时不爽,就笑道:“不敢称佳句,最近闲暇无事,正在学诗,这两句是练笔之作,写着玩的。”

    此言一出,在座众人都大吃一惊。薛驸马首先说:“青莲贤弟果然聪慧无人能及,初学便写出这等好诗,倒叫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周紫竹说:“张大人真叫紫竹钦佩啊。”言下之意甚为不信。

    我嫣然一笑,拱手说:“哪里哪里。”

    周紫竹这才想起介绍,首先介绍了我,众仕子都脸色不豫,勉强拱手为礼,我压住恼火,说服自己他们针对的是张青莲,不是我,才维持住笑容,不过却也很明白张青莲当初做某些恶事的心情了。

    周紫竹又介绍薛驸马,薛驸马名声比我好得多,又出身名门,他们的态度便亲热客气了许多“久仰”“神交”之类的客套话漫天飞。

    周紫竹又把几个仕子都挨个介绍了一下,果然都是江南名门大族出身的年轻子弟,都是为了今科秋闱,提前进京游学,顺便吃喝玩乐,结交背景相似的文友,传传诗文,提高知名度的。

    薛驸马热情地邀他们一起坐,他们倒不客气,也不推辞,一时唤小二加椅子,加菜,添杯箸,忙得不亦乐乎,片刻之间我们就变成一大桌子人了。

    屁股还没坐热,酒没过三巡,客套话没说几句,便有人说要作诗。

    我看着他们互相传递的眼色,心中暗暗冷笑,无非是不相信那诗是我做的,想看我出丑呢。

    呵,尽管放马过来,我有中华五千年文化作靠山,任你什么花样也难不倒我!

    最先进来的那个叫白风的月白衫子的年轻书生拿出几枝梅花说:“方才楼下从卖花女处买得几枝梅花,不如就咏梅吧。”

    众人轰然应好,我继续心中冷笑。

    哼,恶俗!古代读书人吃饱了饭没事干,就会什么咏雪咏梅的,从无新意。不过,这咏梅的诗词有名的可就太多了,我唯一的苦恼就是剽窃哪一首的问题。

    大家拿了纸笔,伏案而作,看他们冥思苦想,绞尽枯肠,我只在一边把玩酒杯。周紫竹倒是一挥而就,抬头见我不动笔,奇道:“张大人还在构思吗?”

    我摇头说:“我已得了。字不好,一会儿念出来请你们修正就是。”

    这时几个写好的都把自己的念了,我仔细听,都觉得文采平平,诗不过工整而已。他们互相倒是都吹捧了一番。

    周紫竹见我端坐不语,面带冷笑,便说:“不知张大人有何妙句,可否说来让大家共赏。”

    我懒洋洋睇他一眼,说:“不敢。抛砖引玉而已。”当下决定用陆游的那首卜算子,便念道:“驿外断桥边…”

    “慢着,”薛驸马是武将,不通诗文,不参与诗会,便自告奋勇拿过纸笔,说“青莲你念,我来帮你录下。”

    我给了他一个笑容,把全诗念了出来:“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我语音已落,全场寂然无声,每个人都用震惊的目光看着我。

    周紫竹半天才说得出话来,涩声说:“真是…惊才绝艳。”

    薛驸马激动地抓住我的手,说:“青莲,我就知道你果然是出淤泥而不染,志向高洁…世人都误会你了!”差点泪光莹然。

    我呢,我差点没吐。本来犹豫想用林和靖的那首,因为不知道词在这里算不算,不过又觉那首比较淡然清雅,遗世独立,这首更煽情一点。果然效果就出来了:人家开始以为我是自吐心声了。

    那帮仕子们惊艳的目光投在我脸上半天都移不开。

    我这首词后来在坊间流传开来,读书人对我的态度有了微妙的变化,像是那个白风,比较任情纵性一点的,就成为了我的死忠FANS,天天想往我那跑,而且和驸马一样,觉得天下人都误会了我。

    也有一些人开始向我索要诗文,我便把唐宋八大家剽窃了个遍,我的才名逐渐远扬,大家把我文中的东西都当成我的心声,于是就有这样版本的故事悄悄在民间流传:张青莲其实是一个家境败落的书生,寒窗十年,文采绝丽,想要进京赶考,以求一振门风,光宗耀祖。可惜脸生得太漂亮,竟无意间被先帝看到了,当时还是皇帝的先帝一见倾心,便把他的功名革去,硬是将他留在身边,当作娈童男姬玩弄…

    于是渐渐我开始赢得了一些舆论同情。

    我承认,这个故事的传播我功不可没。

    周紫竹还不至于因此就放弃对我的敌对政治立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